看板 Literpriz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抱歉噢,在回覆你這篇之前我們來回顧一下你還說過什麼。 1. : 齸嗟缺石頭!! : : 齸=我 嗟缺=喜歡 石頭=小說 : : 如果這是我的寫作風格,我的習慣用語, : 反正作家有權決定該怎麼定義文字。 : 這樣的東西要怎麼評? 2. : 今天,作為一個評審, : 他的職責並不只是選個首獎而已, : 他還得說服眾人, : "為什麼某某人該拿首獎的兩百萬而你則是佳作一萬塊。" : 面對一篇無法分析的作品, : 縱然他可能覺得很美,喜歡那種晦澀感, ^^^^^^^^^^^^^^^^^^^^^^^^^^^^^^^^^^^^^ : 但這理由完全無法取信於眾人,首獎他怎麼頒的下去。 3. : 老實說他們真的很客氣了, : 他們只是"建議",甚至帶點"懇求"的語氣, : 希望投稿者能以一個評審能理解的高度來創作, ^^^^^^^^^^^^^^^^^^^^^^^^^^^^^^^^^^^^^^^^^^^ : 不然他們真的看不懂, : 那也只能"忍痛"冒著遺珠之憾的風險也要從缺, : 因為他們說不出個理由你該得首獎。 所以還是我一直在問的,現在你讀到的所有媒體上的作品, 有出現如你舉例的那種「不可解」的作品嗎? 文學獎有這樣的作品拿到首獎嗎? 這樣的作品有在各個文學雜誌、書籍、副刊上出現嗎? 我同意你說的「評審無法頒獎給看不懂的作品」啊 但我僅僅同意這是個「描述」,也就是,當我是評審 發現有類似「齸嗟缺石頭」這樣的作品,我也不會投票給它 癥結點是,「看不懂」有兩層意義 第一層是 有些作品如「齸嗟缺石頭」是一看就知道毫無意義, 因為它沒有變成一個完整的形式,沒有題目,沒有更多符號可以讓讀者藉此理解 並且,這樣的句構不符合中文語法,文字也連符號都稱不上,僅僅只是符徵而沒有符旨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可以相當肯定,這99.9%是毫無意義的, 除非您將之處理得更好。 但是,第二層來說 文學獎上常常出現所謂「看不懂」的情況是, 評審的「看不懂」並非作品無法令人理解 而是評審的能力確實不足以理解 比如您舉的許悔之的例子,板上不是許多人解答您那篇文章在「寫什麼」 我也指出他「為何那樣寫」,也就是我們能在通篇文章上找到一個合理的必然性 但是若評審的先存結構(視域)如您一般,情況並非完全如第一層意義 評審「好像大略理解但又覺得不太懂」,然後評審可能就會以「看不懂」為理由 放棄一篇作品 我沒有要反對你描述現實狀況是「評審無法頒獎給看不懂的作品」 但我們在意的是,這樣的現實是不是理想的? 因為很可能不理想的是評審的能力而非作品本身 於是, : 縱然他可能覺得很美,喜歡那種晦澀感, ^^^^^^^^^^^^^^^^^^^^^^^^^^^^^^^^^^^^^ 這樣的描述極有可能是評審能力不足,因為所謂「晦澀」 不等於不可解,更不等於不好 評審即使認為晦澀,理想情況下還是具備能力可以解讀或體會 而非完全不懂就亂投票 另外 : 希望投稿者能以一個評審能理解的高度來創作, ^^^^^^^^^^^^^^^^^^^^^^^^^^^^^^^^^^^^^^^^^^^ 這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除非你認為創作是以評審為對象作為目的 否則我何必管評審的理解高度? 更甚,大多數文學獎還不知道評審是誰咧。 ※ 引述《ghkckhg (台灣自耕農代表)》之銘言: : 前文997篇有說: : "這真的是個參考,但無視所有參考的人似乎有些暴虎憑河。" : 意思是: : "諾貝爾獎只是參考,但無視所有文學獎的人似乎有些暴虎憑河。" 為什麼? 為什麼你不能相信你自己。 自己沒有時間讀書就承認別找什麼藉口了。 : 若廣泛衍申,讀書不也是一種參考? : 若您說這只是我個人的價值判斷,我也不否認, : 所以我使用"似乎有些"這種相當模糊的語意來表達, : 一開始並沒有強烈要"說服人"的意圖。 : 我想您過度推論了, : 當我在說"我批判的是外表雕飾內容空虛的作品" -1002篇, : 就已經預設了我知道它在描寫什麼。 你知道他在寫什麼為什麼內容還會空虛? 有時候形式就是意義,難道一定要自由平等博愛的作品才是好的、充實的、有內容的? : 並非看不懂即為內容空虛。 : 而我的問題是: : "若無法理解該如何評價?" -988篇 : "其實就是"若無法理解作品,該如何寫得獎理由?" -990篇 : "因為無法理解等於無法分辨好壞。" -997篇 : "評審無法理解,無法理解要怎麼頒獎?" -1000篇 : 族繁不及備載。 : 其實從這邊也可以看出來, : 我對看不懂的作品的立場是沒有好壞,而並非一口咬定其內容空虛。 : 作者 ---- 作品 ---- 讀者, : 您舉作者已死的文章就是想說作者與作品間那條橋梁已經不重要了, : 只要讀者與作品間的橋樑存在就好。 : 那我的問題就是,當讀者與作品間那條橋梁甚至也斷了會發生什麼事。 我的意思就是 這個作品根本就不成立啊,或者我們可以說這個作品沒有價值 因為文學作品的價值必須讓讀者參與,在閱讀的過程中才會產生 如果讀者無法參與,這根本就無法作為文學作品。 也就是我要告訴您 您根本在擔心一個不存在的問題。 就像是您寫出「齸嗟缺石頭」, 然後就以為全台灣文學界到處充斥這種不能稱為作品的東西 開始憂國憂民,覺得文學界要自取毀滅、文學沒有未來 問題是,我也一直在問 麻煩你舉出這樣的作品好不好 你舉了許悔之,然後我們發現只是你自己的先存結構不符合這篇作品 所以 還是麻煩你舉出所謂 得獎了、被刊登出來了、被大家推崇被廣泛閱讀了 卻「讀者與作品間那條橋梁甚至也斷了」的作品。 : 文學獎有設置首獎、二獎、三獎, : 基本概念就是首獎比二獎好,二獎比三獎好, : 但是在橋梁斷了的情況下, : 作品就沒有好壞的問題,而是一個不可知論, : 也就無法頒獎給他。 : 若您要討論得獎不代表好壞等等, : 這可以討論,但這是另外一個問題阿, : 跟我的問題並無直接關連。 : 像是美感的問題,題材的問題, : 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於我的問題並沒有影響, : 因為他們並非我論證裡面的一環。 : 而關於美感的問題, : 我前幾天是寫信回應monarch918大, : 不過我忘了留底....,m大若有留底的話可以轉寄、公開。 : 關於題材的問題, : 我也是寫信回應您,我想您說的有道理, : 但可否請您說明是哪一些書有討論到這些議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8.169
dream2:讓我想到了雷‧布萊柏利在華氏451度的後記 04/09 20:24
chuck158207: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 04/09 20:27
yclou:反正創作不能教嘛。(喂) 04/09 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