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L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A Balancing Act http://www.hardballtimes.com/main/article/a-balancing-act/ by Brandon Isleib July 17, 2008 前言 自從 Bud Selig 掌權以來,聯盟在賽程安排上有了一些重大的變革,但我們談 到球隊戰績時並不常提到它,因為我們還不太了解這些變革的影響程度有多大。 當討論到賽程安排的變革時,最常被說到的是18場左右的跨聯盟比賽;但「不平 衡賽制」(unbalanced schedule)的影響更大,甚至可能超出你的想像,卻鮮 少被提及。 從2001年開始實施不平衡賽制至今,國聯中區的六支球隊,每年對上同區球隊的 場數都不一樣,最少的一年只有79場,最多可以達到90場(而餘下的場次就是對 上其他幾個分區、以及跨聯盟比賽)。在這幾年中,如果有門路的話,我相信其 他幾個分區的球隊都會開價競標「跟國聯中區的球隊多打幾場球」的權利。 (Selig:「想跟海盜隊多對戰幾場嗎?嘿嘿……你只要……」) 為了了解不平衡賽制的影響有多大,我以1996年的賽程安排模式,將2001年起的 賽程表都做了調整(因為1996年是史上唯一有三個分區、有162場比賽、且沒有 跨聯盟比賽的一年)。我將1996年的賽程表套用在各分區隊數沒有異動的美聯, 再將新增了兩支球隊的國聯賽程表做了一些特殊的調整。 因此,比起這個去年(2007)才打完的賽程表: 美聯 vs東 vs中 vs西 vs國聯 國聯 vs東 vs中 vs西 vs美聯 東區 72 37 35 18 東區 72 41 34 15 中區 37 72 35 18 中區 33 79 35 15 西區 44 43 57 18 西區 33 42 72 15 我們有了一套全新的「平衡賽制」的賽程表: 美聯 vs東 vs中 vs西 國聯 vs東 vs中 vs西 東區 52 61 49 東區 52 61 49 中區 61 52 49 中區 54 54 54 西區 62 61 39 西區 49 61 52 在這個平衡賽制的賽程表中,我將某隊在該年「對上某分區球隊的勝率」乘以平 衡賽制下該隊「對上某分區球隊的場數」,得出該隊在平衡賽制下「對上該分區 的勝場數」(若將對上三個分區的勝場數加總,就是該隊的總勝場數)。至於跨 聯盟比賽的戰績,於此則不列入考慮(感謝我吧,國聯)。 我現在所做的這件事,基本上是要觀察,如果2001年至今的賽程表未採用不平衡 賽制,而是以1996年的形式排定,各隊的戰績會有怎麼樣的差異。這有點像在調 整賽程的強度和張力,但它著重的是「一支球隊對上敵隊時的實際表現(勝率) 」,而非「該隊的對手的勝率」。 當然這種方法是有缺陷的,不論對手是誰,一支近況火熱的球隊都可能擊敗他們 ,讓我的結果相對產生誤差;另外在九月開始衝刺的球隊,也會因九月的賽程都 是對上同區的球隊,而讓結果有所差距(例如2007年的洛磯隊)。儘管如此,這 個更改賽程表的做法,仍能幫助我們看出一連串荒謬的「Selig 式」的改變的影 響程度,並試圖將某年的隊伍與其他年份的隊伍做比較。 不平衡賽制的最大贏家 平衡賽制 實際 獲利 2006 BOS 76 86 10 2001 PIT 54 62 8 2004 COL 60 68 8 2006 DET 87 95 8 2003 HOU 80 87 7 2003 KCR 76 83 7 其實這些隊伍中,大部分未能藉著這些獲利而將分區排名往上提昇,但他們的確 從不平衡賽制中獲得了不少好處。表中唯一打進季後賽的是2006年的老虎隊,但 若經由這個轉換將他們從95勝調到87勝,他們將在中區落後雙城隊 5場、在外卡 落後天使隊 6場,而未能晉級季後賽。 老虎隊那年對上中區球隊的勝率高達六成,但對上東區球隊的勝率卻低於五成,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表中的幾支球隊身上。2001年的海盜隊對上東區球隊時的勝 率低到只有.233,但對上中區球隊時的勝率是還不算太差的.429,這讓他們的戰 績不至於那麼難看。 不平衡賽制的最大輸家 平衡賽制 實際 損失 2004 PIT 82 72 10 2001 COL 80 73 7 2003 TEX 78 71 7 2005 TBD 74 67 7 2006 STL 90 83 7 Lloyd McClendon 領軍的2004年海盜隊,差一點就能達到五成勝率(他們對上東 區的勝率是.567、對上西區的勝率是.533、但對上中區的勝率只有.416)。2006 年的紅雀隊比起前兩年弱多了,但他們對上西區時勝率是誇張的.676,這讓他們 的戰績還不錯,也贏得了分區冠軍;但若紅雀不再對上同區球隊,他們將是能達 到90勝的更佳球隊,這種賽程安排的偏差,也解釋了為何那年季後賽沒什麼人看 好他們奪冠。 其他受影響的季後賽競逐 我們前面已經看過2006年的老虎隊,但以下還有一些近幾年來,因為套用平衡賽 制賽程表所可能影響的季後賽競逐,全部都是國聯,讓我們來看看結果與實際的 不平衡賽制有什麼不同。 2001 平衡賽制 實際 平衡賽制 實際 2001 ATL 89 88 並列東區領先 東區冠軍 2001 PHI 89 86 並列東區領先 2001年的東區:那年費城人落後勇士 2場,在平衡賽制中因他們對三個分區皆有 五成以上的勝率而獲利,勇士則因對西區勝率未過半而導致此果。 2003 平衡賽制 實際 平衡賽制 實際 2003 PHI 87 86 並列外卡領先 2003 LAD 87 85 並列外卡領先 2003 MON 87 83 並列外卡領先 2003 FLA 86 91 外卡 2003年的外卡:如果那年進入季後賽的是博覽會隊,我們現在看的比賽,會不會 是仍然存在的博覽會隊對上華盛頓馬林魚隊?馬林魚隊在平衡賽制的調整下減少 了 5勝,他們對上東區的勝率是.632,對上其他兩區最只有.487(但他們在世界 大賽對上洋基的勝率是.667,這足以掩飾任何缺陷)。 2004 平衡賽制 實際 平衡賽制 實際 2004 LAD 91 93 西區冠軍 西區冠軍 2004 SFG 91 91 外卡 2004 HOU 87 92 外卡 2004年的西區和外卡:那年被紅襪隊輾過的是紅雀隊,不過總是被輾過,對象是 誰也不那麼重要了。 2005 平衡賽制 實際 平衡賽制 實際 2005 PHI 92 88 東區冠軍 2005 ATL 91 90 並列外卡領先 東區冠軍 2005 HOU 91 89 並列外卡領先 外卡 2005年的東區和外卡:那年費城人和太空人廝殺到最後一天,太空人才以一場之 差奪得外卡。 2007 平衡賽制 實際 平衡賽制 實際 2007 NYM 92 88 東區冠軍 2007 PHI 88 89 東區冠軍 2007 ATL 88 84 2007 MIL 80 83 中區冠軍 2007 CHC 79 85 中區冠軍 2007 SDP 90 89 外卡 並列外卡領先 2007 LAD 88 82 2007 COL 86 89 並列外卡領先 2007年:去年的國聯從幾個角度來看都非常奇特,外卡和兩個分區的獲勝者在平 衡賽制之下都將易主。大都會將在東區以 4場勝差領先費城人和勇士,關鍵在於 大都會對上東區和西區的勝率都是.486,對上中區則是.700。中區果然很弱,釀 酒人將以80勝封王,而小熊以79勝落後他們一場。至於外卡,洛磯少掉三勝,教 士則以90勝超越費城人、勇士、道奇等隊奪得外卡。 上面這些結果大多不讓人覺得驚奇,但最後一項(2007)點出了不平衡賽制的特 性:如果某個分區中的球隊都很差,他們會因彼此間的對戰場次較多,而得到較 多的勝場,這讓這個分區在某種意義上,形成了一個自己關起門來玩的聯盟(a league of its own)。 1994年美聯14隊中,勝率最低的四隊(第11-14名)就是西區的四隊,不平衡賽 制將會解救那年將會很難看的季後賽(如果季賽全部打完的話,會因西區球隊彼 此間對戰場數較多,而讓西區冠軍的勝率不那麼難看)。沒人知道 Selig 發明 這個不平衡賽制時腦袋裡裝了什麼東西,但它至少還有這個功用。 結論 有球隊居然比預期多了10勝,我希望這篇文章的結果能發揮什麼影響,顯然的跨 聯盟賽事和不平衡賽制這兩件事,並沒有達成他們被發明時所預期達到的改變。 但棒球有個優點:漫長的球季會自動的平衡某些事,讓一支球隊不能把愚蠢的賽 程表拿來當作他們擺爛的藉口。三或四場的差距仍在畢氏勝率的掌控範圍之內, 而大部分在這方面差距很大的隊伍,也無法進入季後賽。 或許我們很幸運(災難還沒降臨),至少該採用平衡賽制或不平衡賽制這個問題 ,還沒有破壞所有的秩序,也讓不同分區間的統計數據在比較時還存在效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17.10
Kisugi:要分組就用不平衡賽制 像NBA那樣分組有意義嗎? 02/03 22:49
richard1003:問題是七場左右的影響未免太大,顯然有不公平之處 02/03 22:56
sam9595:一樓的問題跟本文好像有點不太相干? 02/03 22:58
Beisbol:請期待本文的下個系列 "A League Divided" 02/03 22:59
Beisbol:更有趣 02/03 22:59
JGB:推 好長一篇啊 02/03 23:23
hikaruton:好像有黑幕XD 02/04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