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R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ryuboyex:其實2年要有北捷運量對高捷來說很不公平, 01/09 01:14 : → ryuboyex:木柵+淡水線的時候運量也不怎麼樣 01/09 01:15 : → Brits:要如何讓人相信後續的計劃不是過於樂觀的挖另一個錢坑 01/08 01:01 : 推 zzaa:未來的北捷營運成本不至於是呈倍數成長,是每公里就增加一定的 01/08 02:48 : → zzaa:支出,所謂的每單位多少營運成本應該是固定的 01/08 02:49 : → workworker:北捷少得了便宜還賣乖 等各地有這麼多的路網別人也會有 01/08 11:19 : → workworker:很多的運量 把納稅人的錢全部集中到台北 是哪門子道理 01/08 11:20 (咳- 先聲明, 我贊成北捷在蓋一些奇怪的深坑等路線前 能讓桃/竹/中/南/高有比較完備的路網) 以上是從本討論串分散的推文收集起來的 似乎看到一個矛盾的觀點(雖然這些推文是不同人發表的) 首先, 「路網要達到一個覆蓋率,運量才能爆發」 這是普遍網友都會提出的一個命題 本命題延伸出: 高捷路網覆蓋率不足是導致運量低於預期的原因之一 但是「北捷的二期路網對收益是負面效果(不考慮場站開發與隱性效益)」也是個普遍命題 那麼我們考慮: 北捷- 先期路網運量不佳- 後續路網完備使其改善 是否能使得高捷也成立? 木柵/淡水線相對於高捷紅/菊線的地位如何? 如果說, 高捷的後續路網對運量有幫助 但是對營運卻是雪上加霜呢? 不可否認 台北都會區以外的人口確實很難支撐起四、五條路線(亂抓的數字, 算語病吧?) 是否 「路網要達到一個覆蓋率,營運才能趨向平衡」這個命題一定會成立呢? 會不會蓋越多賠越"快"? (多是一定, 快是指級數成長) 北捷的計畫路線恐怕也是同樣的命運 後記: 剛剛看到yaayaa版友也有類似的想法 yaayaa:路網效應 只是拿更多的錢 去追逐更小的效應罷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2.42.125 ※ 編輯: mooto 來自: 118.232.42.125 (01/09 22:31)
cassine:去調查一下自有運具的運輸成本是否高於大眾運輸就好 01/09 22:37
cassine:如果以上結果是沒有,則你再拉更多條捷運都無濟於事 01/09 22:37
CORSA:還要考慮房價對大眾運輸的影響!比摩托車汽車的影響更大~ 01/09 22:39
ps1:在人口沒大幅增加下 邊際效益遞減 邊際成本遞增 是有可能的 01/09 23:31
nintendopppi:票價營收不該是最重要的標準啊 01/11 23:22
nintendopppi:長期以來政府投入多少稅金在蓋高速快速道路 01/11 23:22
nintendopppi:怎麼不去要求那些建設靠收過路費回本? 01/11 23:23
nintendopppi:運量的提升,對都市發展的助益,還有減少大家塞車時間 01/11 23:24
nintendopppi:因為無法具體的換算成新台幣, 所以沒有價值嗎? 01/11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