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anagemen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entham (雲淡風清, 羽扇綸巾)》之銘言: : 關於台灣的商學院的發展策略,我個人有以下看法: : (1) 首要之務,就是要吸收名 B-School 畢業的新 PhD。畢竟他們才有研究的 momentum : 中歐、香港跟新加坡的助理教授起薪都有$十萬以上,台灣的管院如何跟他們競爭? : (1.1) 政府補貼薪資,像現行的獎勵海外人才歸國計畫 (1.2) 企業 donation : (1.3) 大額提高研究獎金 第一點是可以,不過政府只會對他要用的人才這麼做 另外要考慮一點的就是,中歐、香港、新加坡他們的國民所得比我們還要高 生活水平也比我們還要高,且台灣還有個國防經費的嚴重問題 第二點就是進行產學合作企業才會肯捐錢,因為法規方面的限定 無法這麼做(好像有放寬了),邀請企業家來談談他們的管理,將所學的拿來印證 他們的成功,這樣才有效 第三點很可行,不過政府做的不好,因為都專注於科技技術上的研發 所以每次學校排名一出來,理工學院的老師拿的補助金都很多 沒有幾百萬也有上千萬,反倒是商學院的老師少的可憐 跟理工學院的老師所領的經費比起來不知道差了幾倍 國家不需要這方面的人才自然造成這方面的研究水準降低 因此台灣的MBA不怎麼出名大家都跑到國外去拿了 : (2) 全面英文授課,增加畢業生就業能力。連 INSEAD 在巴黎都可以,台灣為何不行? 這點可行性不太高,管理的東西不是外來的就好,學跟做是兩碼子事情 有MBA的不見得就是個好的管理者,沒有MBA也不見得比較差 要以英文上課要先考慮學生的能耐,特別是台灣的英語環境不發達 進商學院的英文更不是頂尖的學生了,這樣的上課方式是揠苗助長 只會讓台灣提早掛不會有太大的效用的 : (3) 提高商學院學費。 工學院?理學院?你用的器材設備也沒有比人家多,為什麼學費比人家貴 那以後誰要念商學院?貴死人了,且現在不是嫌學費太貴嗎? 全面調漲到還可以接受,單一學院調漲會造成學生選擇別的路 反正學生出來就是要找工作,商學院的工作本來就不好找了還要調漲學費 那大家都去念理工學院好了,工作好找學費也比較低 附註一點的就是線再是講求團隊合作的時代,喝過洋墨水拿名校的MBA不見得適用 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自己能夠一起合作幫忙的團隊,執行起來才會有效率 不然隨便一個外來的人士就接掌整個公司,很容易讓公司的員工陷入X理論下 名校的MBA也是枉然的 -- 第一個封印放樹巔,風精靈從此不再飛翔 第二個封印落水間,漣漪和浪花便斂起了鋒芒 第三個封印驅趕雷電,人世間於是只留下冰冷的火焰 第四封印鎮鎖山岩,大地的歌聲轉化成嗚咽 第五個封印啊天空知道,閃耀的日光一片淒迷 第六個封印也很清晰,死靈在月光的墳墓中不安的嬉戲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3.7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