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anagemen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ercales (太古引)》之銘言: : ※ 引述《Bentham (雲淡風清, 羽扇綸巾)》之銘言: : : 關於台灣的商學院的發展策略,我個人有以下看法: : : (1) 首要之務,就是要吸收名 B-School 畢業的新 PhD。畢竟他們才有研究的 momentum : : 中歐、香港跟新加坡的助理教授起薪都有$十萬以上,台灣的管院如何跟他們競爭? : : (1.1) 政府補貼薪資,像現行的獎勵海外人才歸國計畫 (1.2) 企業 donation : : (1.3) 大額提高研究獎金 : 第一點是可以,不過政府只會對他要用的人才這麼做 : 另外要考慮一點的就是,中歐、香港、新加坡他們的國民所得比我們還要高 名次 以購買力平價計算 以美元計算 國家或地區 金額 國家或地區 金額 1 美國 35,055 美國 36,552 2 加拿大 27,807 日本 31,368 3 澳洲 25,933 英國 25,894 4 德國 25,385 德國 24,123 5 日本 25,138 法國 23,939 6 義大利 24,747 加拿大 23,262 7 法國 24,191 義大利 20,447 8 英國 24,027 澳洲 19,965 9 台灣 22,760 西班牙 16,282 10 西班牙 21,035 台灣 12,572 引用2002年行政院主計處資料 政府不見得只會對他要用的人才才會這麼做 不過 就光補貼薪資這點而言 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引誘作用 畢竟 台灣有那樣的環境嗎? : 生活水平也比我們還要高,且台灣還有個國防經費的嚴重問題 針對國防經費嚴重問題 中華經濟研究院 一研究計畫「台灣地區國防支出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該研究計畫收集及整理台灣地區國防支出的相關資料 並利用Ram(1986)、Biswas and Ram(1986)的公共與民間部門互動的分析模式 以瞭解公共支出對民間生產的外部性效果。另外也透過Barro(1990,1995)探 討政府支出對經濟影響的內生性成長的理論基礎建立實證模型, 以補足以往相關實證文獻之方程式設定過於任意(ad hoc)之缺失。 並且利用國防支出及非國防支出來解釋總要素生產力的變動率 且在實證過程中,除了在資料上掌握早期美援融通國防支出之特色外 也進行單根(Unit roots)檢定、Granger因果檢定及VAR檢定 經由該計劃研究利用不同理論與實證方法反覆實證分析的結果 發現台灣地區國防支出對經濟成長在統計上並無顯著的影響存在 國防支出對經濟成長並沒有明顯的拖累或助長作用 國防支出不影響投資率與經濟成長率 但非國防支出卻有助於投資率的提升 : 第二點就是進行產學合作企業才會肯捐錢,因為法規方面的限定 : 無法這麼做(好像有放寬了),邀請企業家來談談他們的管理,將所學的拿來印證 : 他們的成功,這樣才有效 針對第二點 目前國內有些學校做的很好 像廣達、台積電分別捐錢給台大、清大蓋大樓 另外許多學校都有請業界各企業家來進行定期演講 有的則是當客座教授 將所學的都教予學生 但不見得是一種實証法模式教學就是了 : 第三點很可行,不過政府做的不好,因為都專注於科技技術上的研發 : 所以每次學校排名一出來,理工學院的老師拿的補助金都很多 : 沒有幾百萬也有上千萬,反倒是商學院的老師少的可憐 : 跟理工學院的老師所領的經費比起來不知道差了幾倍 : 國家不需要這方面的人才自然造成這方面的研究水準降低 : 因此台灣的MBA不怎麼出名大家都跑到國外去拿了 第三點而言 通常研究金比起來 商學院比理工學院金額少許多 很明顯的是差在 "看不到結果論" 國家是很需要這樣的人才 只是他們看不到前景罷了 如果台灣的MBA不怎麼出名 那麼 那些人去國外拿也是白費 : : (2) 全面英文授課,增加畢業生就業能力。連 INSEAD 在巴黎都可以,台灣為何不行? : 這點可行性不太高,管理的東西不是外來的就好,學跟做是兩碼子事情 : 有MBA的不見得就是個好的管理者,沒有MBA也不見得比較差 : 要以英文上課要先考慮學生的能耐,特別是台灣的英語環境不發達 : 進商學院的英文更不是頂尖的學生了,這樣的上課方式是揠苗助長 : 只會讓台灣提早掛不會有太大的效用的 這點可行性其實很高 但是 我不怎麼認同 (所以現在很多學校沒辦的關係吧) 英文授課可行的前提下 學生是否有能耐在英文上課其中得到更多的東西 這是很值得深慮的 如果 只是單單為了英文能力 那就算了 如果把這項當作是MBA的願景 那可以考慮從小開始英文授課 管理無國界 當然也沒有語言上的差別了 : : (3) 提高商學院學費。 : 工學院?理學院?你用的器材設備也沒有比人家多,為什麼學費比人家貴 : 那以後誰要念商學院?貴死人了,且現在不是嫌學費太貴嗎? : 全面調漲到還可以接受,單一學院調漲會造成學生選擇別的路 : 反正學生出來就是要找工作,商學院的工作本來就不好找了還要調漲學費 : 那大家都去念理工學院好了,工作好找學費也比較低 我還是想不透 為何要提高商學院學費 請問有提高 商學院教學內容嗎?? 如果經過深思熟慮 改變商學院的教學作風、體制跟內容 我是蠻認同調漲 畢竟 現在國內的一些商學院教學方法實在是太混囉 商學院的工作本來就不好找了--->應該是要去想為何不好找? 因為商類工作每人都能擔當? 商學院出來的人就是得做助理? 商學院出來的人就是要跟專科、高職生搶工作? 如果只是一直強調工作不好找 學商院的學費應該要低 那這樣 就失去了商學院成立的意義了 : 附註一點的就是線再是講求團隊合作的時代,喝過洋墨水拿名校的MBA不見得適用 : 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自己能夠一起合作幫忙的團隊,執行起來才會有效率 : 不然隨便一個外來的人士就接掌整個公司,很容易讓公司的員工陷入X理論下 : 名校的MBA也是枉然的 我想團隊並不是MBA最主要的問題 應該要思考的是國內MBA如此多 可是為何需多大企業還不是很想接受呢? 天下雜誌曾做過這系列的問卷 發現國內業者都一致認同 國內MBA有二項缺點 一、缺乏語言能力 二、缺乏國際觀 喝過洋墨水的好呀 至少他沒有上述二項缺點 這樣就贏過太多人囉.... 如果該空降CEO具有團隊精神 那執行起來會沒有效率嗎? 會無法掌握該公司狀況嗎? 空降CEO不是只有單單的團隊精神的問題 有可能他在做事方面會影響到組織文化、抵觸企業文化等等。 最後引用從A到A+一書中的例子 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 空降CEO僅佔4.76% -- ╭─────────────────────────╮ │  █▉██ ◢███ ◢███      ~○ │ │  █▉██ █▉▉█ ██ 女子 土褱 <ˊ │ │  ◥██◤ █▉▉█ ◥███     ︾》 │ ╰──────────────── bullsviva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6.16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