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arket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orrinala (Go to Hell! You all!)》之銘言: : 最近在思考一些問題,如果行銷人員的位置為通路端的角色 : 而非製造商的行銷人員,大部分處理的方式都是促銷、促銷、再促銷。 : 像是燦坤的會招超殺特賣、Yahoo & PCHOME的價格上的破盤。 : 買一送一、買甚麼送甚麼等等的促銷手法,都說明了價格決定一切。 : 特別是3C類的商品,有統一的規格,網路提供了方便的比價機制。 : 所以想請問各位行銷人,如果身為3C或是價格敏感性高商品的 : 通路行銷人員,除了促銷之外,還有什麼行銷策略呢? : 謝謝大家囉~ 我覺得你有一些行銷上的迷思,容我試著解說看看,大家見笑了: 1.我覺得只要是行銷人員,不管他所身處的位置是通路端或是製造端 要做事情還是要做全套,沒有只做半套的道理(只考慮促銷) 就算是通路端,還是有專屬於自己的產品,可能是服務,可能是地點 也可能只是一種氛圍 所以不要以為賣的都是別人家的產品,所以只能促銷 只有製造商的行銷者,才需要"全套"的行銷,我覺得這是不對的 所謂的全套,你可以翻開行銷學課本 先從行銷研究開始吧 就算都是麥當勞,你這家分店的人口分布、口味、消費型態 也會有所不同,行銷策略自然要有所調整 只考慮促銷,我覺得你只能算是銷售員,而不是行銷人員 你所舉的例子中,燦坤跟雅虎做了很多不是促銷的事 你沒有發現嗎?? 2.價格不可能決定一切 如果成立 也不會有行銷學了 只要有工程師把成本壓低就好啦 你觀察市場 最便宜的一定賣最好嗎?? 夜市都比百貨便宜呀 為什麼LV能生存?? (還生存的比夜市好很多) 3.同1,你的產品真的只是"3C類的產品",還是"服務"或"其他" 同理,星巴克真的是賣咖啡嗎?他賣的比小7貴很多呀?為什麼能生存? 你如果只看到3C產品,就是犯了"行銷近視症" 上網辜狗一下吧! 4.我不曉得你行銷學是讀哪個版本,可能是翻譯的問題 我讀的版本Promotion翻譯作"推廣",有些版本喜歡譯作"促銷" 不管是哪個翻譯 推廣一般有四種方法:促銷(sales promotion)、公關、廣告、事件 如果是後者譯作"銷售促進",我覺得很彆扭,所以比較喜歡前者的譯法 你的主要問題是:除了"促銷"外還有什麼策略? 如果你是指sales promotion,那回答如上 如果你是指Promotion,新的行銷策略日新月異 不過大抵不脫上述的分類 原PO有思考敢發問,看來是個向學的好青年(拍手) 但恕我失禮 我覺得你應該好好翻一翻行銷學課本 說的會比我細,比我好 如果是要自學,推薦曾光華教授的"行銷學原理" 很好閱讀,你應該會很有收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121.38
AsanBB:夜市都比百貨貴? 說反了吧?^^" 07/11 23:51
感謝指教,已改正! ※ 編輯: jaceka 來自: 122.116.111.174 (07/12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