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at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for1981 (阿彌陀佛)》之銘言: : 血汗課程? : ● 我相信許多人一定疑慮,依照我的想法,讓學生「玩」 : 數學,那數學進度一定很緩慢,台灣原本良好的數學教 : 育一定倒退(相較於每年有很多數學高手在國際比賽中 : 獲勝,可能榮景不再)。但那重要嗎? 看了那麼多篇你的文章,我還是不知道你想表達甚麼。 不過就針對你提的幾個點,我想回答一下。 : ● 想到歐美中小學學生,下午兩三點就放學回家,我們的 歐美中小學生兩三點就放學回家,歐洲我是不太清楚, 但美國是這樣。 然而他們的課外活動其實挺多的。至於他們這樣的數學 教育有沒有比較好,我聽到的都是在抱怨。我身邊的美 國同學常抱怨他們的中小學數學教育不好。 他們教學的方式也沒有固定是怎樣,也是看老師好壞。 也是有不少老師告訴學生公式背下來,不用去理解其意 義的。所以我不清楚你在這裡提歐美中小學生的理由為 何,文章論述讓人看不太清楚你想表達的意思。 他們數學比較好的,有天份的,也是有老師指導的。 也是有很多在中小學自己就已經先學得,找老師教或補習。 美國當然有補習班,有針對SAT或GRE的補習。只是補習的 文化主要還是在亞裔的學生中比較流行。 : 小孩還補習到八九點,填鴨出來的成績其實沒有什麼值 : 得炫燿的,何況那還是少數人。如果想到這少數人的光 : 環,是以犧牲非常多數一般學生的血汗(想到相當多人數 : 學成績不理想,造成個人心理創傷或引起家庭悲劇),就 : 聯想到非洲某些國家為了西方富豪美女愛鑽石,以致互 : 相打殺,發生悲劇,而有一部影片因此叫做「血鑽石」 : ,就想也稱數學課也叫做「血課程」,畢竟一個禮拜四 : 、五節課(補習不算),教育部設計一個課程讓那麼多人 : 受害,不也有「血課程」的味道嗎?血課程如果太誇張 : ,套用郭台銘的富士康曾被誤解為「血汗工廠」的用詞 : ,則台灣學生被數學折磨,說是「血汗課程」應該接近 : 吧? : ● 中小學的數學其實只要建立最基本的觀念就可以,大學 : 之後如果各科系有需要更深廣的內容,各大學自行加強 : 就夠了,何必讓多數一般學生按培養專家的訓練過程一 : 步一步來呢? 所謂的基本觀念你必須定義清楚甚麼叫基本觀念。 對我來說,台灣的中學數學學的也都是基本觀念。 我還看不出來台灣的中小學數學教育有哪一點是在 培養專家,專家培養根本就不是中小學數學那一套。 大學的數學教育頂多只能說通識教育的培養,還稱不上 專家的訓練。 所謂的專家的訓練就是給你一篇論文,給你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是沒有人做的,你得以你現有的知識想辦法去 解決,或者是發明方法去解決,亦或是你在這個領域上 完全沒有基礎再利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學習, 然後試著去解決問題。所以一切都是未知的,在未知中 找尋人們未知的方法求出解答。 中學以前的數學訓練頂多只能說是計算能力的訓練, 算術,或者是空間概念的訓練。是在已知中學習, 因為一切的問題都可以在某個地方找到解答,是人們 已經涉足的領域。 大學的數學訓練主要是在於邏輯思考上,把過去的數學 經驗給抽象化之後,檢討其背後的特質。例如: 線性代數是研究線性空間的學問,從中學時期,討論 歐式空間中的平面,直線,聯立方程式的相交性 以幾何學的方式來探討,線性代數單純的去研究"向量" 具有的特質,以及空間的幾何。只是是用代數的方法, 來討論空間的幾何。 你可以說這是一個訓練專家的過程,但我個人會傾向於把此歸類在 讓學生預備成為專家的訓練。 我個人對於台灣的中學以前的數學教育是非常讚賞的, 因為有非常多優秀的人才投入中學教育。這也是為什麼我國 中學數學一直會這麼強的原因之一。至於為何高等教育會比不上 歐美國家這是另外一回事,有機會再來談。 : ● 從台灣轉學到西方的學生都知道,西方人的數理科學課 : 程和台灣比,簡直簡單得可以。包括本國的大學生,不 : 是也感覺大一的數理化課顯著比高中時簡單,這都表示 : 台灣學生或高中生都有過量學習的嫌疑。大學教授編課 : 本,以為把大一的教材濃縮,只讓學生背,解釋推論過 : 程的部分只好省略。說好聽一點,是幾十年上百年前, : 從鴉片戰爭起之後的中國人,能讀高中的學生都頂呱呱 我看不太懂跟鴉片戰爭有甚麼關係。 西方國家的數理科學我個人倒是有些看法。他們的大學 教育也是非常資本主義的。我在教多變數微積分的時候, 他們必須在短短兩到三個星期內學完台灣兩三個月的課 程,例如平面向量空間向量在台灣大概是幾個月的教學, 他們的課程表是必須要在兩三個星期內要上完。 這樣的缺點是學生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吸收很多知識, 優點是,可以區分出非常聰明的學生。 台灣的教育方式已經是讓大家沒有那麼大的差異。 也的確會某種形式的在高中時就變相的能力分班 (如區分高中的志願等於是能力分班)。 當然學習本來就會有個體差異,沒有辦法找到一種方式 讓大家的學習成果都非常得靠近。 : 的人才,教材深一點無所謂。說難聽一點,這些教授都 : 是活在雲端裡,不知道如果讓他自己把自己的教材親自 : 到高中來教,他會覺得可行嗎?要不然也該指導某些老 : 師再某些學校先行實驗後再推行。 我認為現在的中學教材已經比以前簡化很多。 : ● 曾聽過醫生給病人開的食譜自己竟然食不下嚥,就可聯 : 想到我們的教材編者通常「不屑」親自到中小學來親自 : 任教,課程怎能編得理想呢?即使親自下海來任教,但 : 腦筋中如果還擺脫不了留學生心態,還是以快速西化, : 趕快要讓國家「超英趕美」的文化被殖民者的心態,囫 : 圇吞棗地濫學西方,就不可能真能抓住課程的核心價值 : 。 我想你大概不太清楚其實有不少教授有在中學教學的經驗。 在以前師大是前一二志願的時代,不少優秀人才選擇師大 就讀,在中學教學後然後再出國深造讀博士後在回台當教 授,當然也是有您說的沒在中學教過書的也有。 您也說了,勿囫圇吞棗的學西方,可是卻又一直提西方數 理教育如何。我想真的很難有一種"完美的教育方式"。 : ● 我不反對培養數學精英,但最好就像培養藝術家或體育 : 健將一樣,每個人只培養基本能力,高手另外想辦法。 : 唯一的差別是,藝術家或體育健將只需要少數人,而數 : 學高手各行各業的需要量大。但即使如此,數學課還是 : 可以想辦法區分高需要者與低需要者。外國學校早就鑑 : 定學生的能力,同一時段學生依學力跑班。 我個人不認為台灣中小學的教育是在培養數學菁英。 : ● 當然這很容易讓學校變相實施能力分班,違背常態分班 : 的(不得已)規定,我也知道在升學掛帥的國中階段,實 : 施條件還不成熟,但小學階段沒有升學壓力,數學課不 : 是也一再趕「進度」?我的意思是每一學期的教材內容 : 還是非常多,老師想慢下來「挽救」跟不上的學生都難 : 。誰讓願意「正常化」的國小老師想按部就班進行都難 : ,這不要怪那些「數學專家」嗎?是他們在編數學課程 : 大綱的進度的,但他們沒幾個懂數學教育,至少沒幾個 : 先想到(更不用說先學過教育再來學數學)自己是個教育 : 家,而不是先想到自己「只」是數學家。如果他們更細 : 心,就更要記住,自己已經不再是幾十年前那種要富國 : 強兵才去留學的學生。至少暫時放下什麼「競爭力」吧 : ! : ● 去年高雄舉辦世運會,她與奧運有精神上的區別,至少 : 比較強調運動精神,不像奧運偏向於鼓勵拿獎牌。運動 : 員感覺需要自我挑戰,然後力求自我突破,這種精神值 : 得鼓勵。但某些國家以高獎金、高福利或高地位來誘惑 : 選手,讓運動員像鬥雞、鬥狗一般,上場有些風光有些 : 可憐,但失敗或受傷者的下場悲慘,則讓人不忍卒「想 : 」,這是不仁道的。早期的奧運還有人管運動精神,避 : 免職業化,現在則一面倒朝資本主義化邁進,悲慘啊! : 我們台灣「重視」數學,在惡補情況下,想到某些惡劣 : 情況可能不輸鬥雞鬥狗,相信許多人有血淚經驗。有人 : 願意提供自身經驗嗎?或者能不能共同來討論:為了競 : 爭力,一定要讓人像鬥雞鬥狗一般嗎?甚至競爭力真的 : 有那麼重要嗎? 競爭力真的很重要,沒有競爭力你賺不到錢。三星的牌子 很有競爭力,所以人家賺到錢,現在韓國這個國家除了 科技之外,連娛樂產業都很有競爭力。具有競爭力的目 的在於求生存,不過這有點離題了。 雖然你寫了很多東西,但是我看不懂你想表達的。 就只好針對你提的一些點回應給你。我本身對數學教育 也非常有興趣,所以咱們可以針對數學教育本身來討論。 講鴉片戰爭,講世運會我會看不懂。 就請您對數學教育中哪些點需要改革的提出討論。 否則在我看來,提了一堆東西,可是內容卻很空泛,卻 不知道如何跟你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120.178.219 ※ 編輯: herstein 來自: 128.120.178.219 (02/02 14:26)
cacud :推理性 02/02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