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at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ifepass (乖乖)》之銘言: : 最近在研究一些古代數學文獻發現 : 十九世紀德國數學超強 : 出了不少大師級人物像高斯、黎曼、莫比烏斯、格拉斯曼 : 二十世紀初還有希爾伯特 : 但是近幾年卻被美法追過去了 : 以費爾茲獎為例 : 例屆美國藉得主有十三人 : 法國藉得主有十一人 : 德國藉得主零人 : 有沒有人知道為何德國數學沒落呢? 德國籍費爾茲獎得主零人?你確定嗎? Gerd Faltings不是因為證明了Mordell猜想拿到費爾茲獎的? 並不是式微,而是現今高等數學領域太多,即使身在數學界, 不同領域的人也未必知道另外一個領域的大師有哪些人。 可能我現在說個幾個名字Beillinson, Bernstein, Drinfeld 可能台灣人知道的也沒幾個(除了TASS之外)。 哥廷根現在大概是沒有像以前那樣有很多像高斯黎曼這種 具有崇高數學地位的人,其他地方也沒有。即使像Grothendieck 也不在任何數學的機構裡頭。現在還是有非常多的德國數學家 做著困難且重要的工作。 現在因為旅行很方便,所以四處都會有conference。數學家透過conference 進行重要的數學工作交流,因為email,skype,網路的盛行數學家的合作早 就超越了國界。沒有得費爾茲獎並不代表這個人做的工作不重要,有人說 Beillinson應該要拿費爾茲獎的,但是他已經超過了四十歲。Dennis Sullivan 沒有得過費爾茲獎,但沒人覺得他的工作不重要,他是個著名的幾何拓樸學 家,但認識他的又有多少? 但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德國,法國,美國,俄國的數學風格都不太一樣。 但我很可以確定的是:台灣還沒有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數學傳統。台灣現在的數學 還是遠遠的落後世界各地。當然,台灣的發展本來就比較晚,要能夠建立起自己 的傳統還是需要一點時間。日本已經有自己的傳統,韓國跟中國也在逐漸強大, 台灣的數學前途怎樣我不知道,因為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2.64.72.107
WINDHEAD :Beilinson XD 09/04 00:45
3Q, lol
yyc2008 :為什麼費爾姿獎強調年齡限制?應該要問貢獻大小才對 09/04 01:22
TassTW :Beilinson xD 大膽狂徒竟然打錯他名字 09/04 10:55
歹勢XD竟然打錯大神的名字
TassTW :2F: 因為 fields 獎不是唯一的大獎 09/04 10:56
TassTW :比方說 Abel 獎得主平均快 80, 獎金約七億 09/04 10:59
TassTW :這真是個敏感的數字啊呵呵呵呵呵呵 09/04 10:59
TassTW :另外能在 ICM 上給 talk 也是殊榮了 09/04 11:01
TassTW :btw 你說了一堆俄國人不是嗎 09/04 11:02
TassTW :我認為美俄法是高等數學前三強國 (開始戰) 09/04 11:03
herstein :不過美俄法是高等數學前三強國這應該是沒錯的XD 09/05 16:16
結果發現第二次修改竟然還改錯XD ※ 編輯: herstein 來自: 132.64.27.182 (09/05 19:28)
sneak : 這真是個敏感的數字啊呵 https://noxiv.com 08/13 17:04
sneak : btw 你說了一堆俄國 https://daxiv.com 09/17 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