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dnCN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millionbook.net/xd/z/zhangxiuping/c100/081.htm 僧格林沁蒙古馬隊覆滅   高樓寨之戰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捻軍在山東菏澤 高樓寨(今高莊集)殲滅僧格林沁部的一次著名伏擊戰。   1852年11月,在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下,長期活動在安徽 、河南、山東、江蘇、湖北等省的捻黨紛紛起義。至1855年秋, 豫皖邊的捻軍首領齊集亳州的雉河集會盟,公推張樂行為盟主, 決定建立五旗軍制,推舉了各色旗的總首領:黃旗張樂行自兼, 白旗龔得樹,紅旗侯士維,黑旗蘇添福,藍旗韓奇峰。會後, 發佈文告,痛斥清政府地方官吏視民如仇,起義目的是「救我 殘黎,除奸誅暴,以減公憤」,並宣佈軍紀和行軍作戰條例。 從此,捻軍在淮河南北廣大地區不斷打擊清軍,有力地支援了 南部太平天國的革命。   但是,由於捻軍組織不嚴密,缺少強有力的統一領導,在和 清朝正規軍隊的作戰中多次失利,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張樂行等 著名領袖相繼犧牲,捻軍的根據地雉河集也於1863年失守,只 有任化邦、張宗禹等人率部突出清軍重圍,繼續和清軍周旋。   1864年11月下旬,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淮王邱遠才兩部 太平軍二三千人,於鄂北地區與張宗禹、任化邦等部捻軍二三萬 人匯合,其他一些被打散的太平軍、捻軍也陸續前往集中。接著 ,他們在豫、鄂邊境進行合併和改編,組成了一支集中統一的新 捻軍,張宗禹,任化邦共推賴文光為最高領袖。賴文光沿用太平 天國的年號和封號,張宗禹為梁王,任化邦為魯王,李允為魏王, 牛宏升為荊王,張禹爵為幼沃王。   軍隊沿用捻軍編制,仍以五色旗區分,下分大旗、小旗。軍事 上根據捻軍騎兵較多和北方地勢平坦等特點,決定易步為騎,加強 部隊的機動能力。   清軍方面,與捻軍作戰的主帥是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   1864年12月初,僧格林沁親督翼長恆齡、成保及副都統常星阿 等部進抵湖北棗陽,旋即而進。12月7日,賴文光等督軍敗僧軍於 襄陽,然後揮軍北上,進入河南鄧州(今鄧縣)境。   賴文光、張宗禹等選擇鄧州西南的唐坡,挖壕築壘,部署兵力。 12日,僧軍分左、中、右三路發動進攻。捻軍首先打敗敵右路步隊 ,然後從側後抄襲敵人的中、左兩路,大敗僧軍。   1865年1月28日,捻軍經伊陽(今汝陽)返回魯山,僧格林沁 又一路追到。捻軍誘敵過滍水(今沙河),然後回軍猛擊,並以馬隊 從後抄襲。僧軍大恐,營總富克精阿、精色布庫等率部先逃。捻軍乘 勢奮勇殺敵,先後斃敵翼長恆齡、營總保青、副都統舒倫保、營總 常順等多人。僧格林沁在總兵陳國瑞援救下,才倖免於死。   僧格林沁經鄧州、魯山兩次大敗之後,氣急敗壞,將首先敗退的 富克精阿、精色布庫處決,藉以鎮懾所部,他決心猛追捻軍,報仇雪 恥。   捻軍本來準備西進陝西,由於清軍防堵甚嚴,於是決定在河南境 內與僧軍繼續周旋。   魯山獲勝後,捻軍經葉縣北走襄城、禹州,復經長葛,新鄭,轉入 尉氏縣境。1865年2月11日,尾隨捻軍的僧軍到達尉氏縣城,捻軍已 南下鄢陵。僧軍先頭部隊3000人孤軍冒進,追至鄢陵縣北閻寨坡。 捻軍探明追兵單薄,便以少數部隊誘敵,大隊回馬力戰,將其擊潰。 2月中下旬,捻軍由臨穎、郾城南下,攻西平,圍汝陽,僧格林沁只 得於3月5日親督馬隊南下。捻軍見僧軍追來,便揮軍南下,進攻信陽 州城南關。   待敵軍到達信陽時,又舉旗北上,經確山、遂平、西平到達郾城, 然後攻挾溝,入睢州境。3月29日,捻軍自河南考城進入山東境內。   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僧格林沁尾隨捻軍之後窮追不捨,從豫西 、豫中、豫東、豫南,一直追到山東,行程數千里,所部被拖得精疲 力竭,「將士死亡者數百,軍中多怨言」。僧格林沁自己也被拖得「寢 食俱廢,恆解鞍小憩道左,引火酒兩巨觥,輒上馬逐賊」(《捻軍》四, 第85頁)。清廷曾告誡他不能一意跟追,但剛愎自用的僧格林沁,一意 孤行,仍窮追不捨。   1865年4月初,捻軍進入山東,經曹縣、定陶、城武、嘉祥、汶上 、寧陽進抵曲阜。僧軍仍在後緊追。山東巡撫閻敬銘派布政使丁寶楨率 本省防軍進入兗州,妄圖夾擊捻軍。為了繼續疲憊敵軍,捻軍北趨寧陽 、東平,途中擊敗總兵范正坦部後,繼續北上東阿、平陰、肥城,然後 轉頭南下寧陽、兗州、鄒縣、滕縣、嶧縣,經蘭山、郯城進入江蘇的 贛榆、海州、沐陽。5月3日,又由邳州返回郯城,西走嶧縣,在臨城 (今棗莊市西薛城)附近擊敗丁寶楨部後,北上寧陽、汶上。   5月10日過運河進至范縣(今河南范縣東)南面的羅家樓、濮州 (今河南濮城)東南的箕山一帶,最後進至黃河水套地區(黃河水套 是1855年黃河在考城銅瓦廂決口後在濮州、范縣以南和鄆城西北一帶 形成的一個河汊眾多的地區)。隱蔽在這裡的各地起義失散人員紛紛 參軍,使捻軍人數眾達數萬。然後,捻軍馳抵菏澤西北高樓寨地區, 等待僧軍。而這時的僧軍已被捻軍拖得極度疲憊,僧格林沁本人也因 幾十天不離馬鞍,疲勞得連馬韁都拿不住,只得用布帶拴在肩上馭馬 。   1865年5月17日,僧格林沁率軍追至高樓寨之南的解元集地區 。捻軍派出少數部隊迎戰,誘使僧軍向高樓寨地區深入。18日中午, 僧軍進至高樓寨,埋伏在高樓寨以北村莊、河堰、柳林中的捻軍一齊 出擊。僧格林沁分兵三路:翼長諾林丕勒、副都統托倫布等率左翼馬隊 ,總兵陳國瑞、何建鰲各領本部步隊為西路;副都統成保、烏爾圖那遜 等領右翼馬隊,總兵郭寶昌率本部步隊為東路;副都統常星阿、溫德勒 克西等各領馬隊為中路。捻軍也分三路迎戰。西路鏖戰二小時左右,捻 軍稍卻。適中路捻軍已將常星阿部擊潰,便支援西路捻軍向敵人發起反 擊,將西路清軍殲滅。與此同時,東路捻軍也已將敵軍擊潰。在後督隊 的僧格林沁只得率殘部退入高樓寨南面的一個荒圩,捻軍乘勝追擊,將 該圩團團包圍,並在圩外挖掘長壕,防止敵人突圍。當夜三更,僧格林沁 率少數隨從冒死突圍,當逃至菏澤西北7.5公里的吳家店時,被一捻軍 戰士砍死在麥田。這一仗,捻軍全殲僧格林沁以下7000餘人,取得重大 勝利。   高樓寨之戰,捻軍全殲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使清軍的精銳騎兵 損失殆盡。副都統成保奏稱:「我軍失利後,馬步兵勇收集無多。」(《 平捻方略》卷二百三十一,第6頁)這次作戰,是捻軍在抗清鬥爭中 取得的一次重大的勝利,也是運用運動戰取勝的一個典型戰例。捻軍 發揮快速流動作戰的特長,牽著僧軍盤旋打轉,使其精疲力竭,同時 伺機反擊,消耗敵之兵力,挫傷敵之士氣,最後在地形和群眾條件都 對捻軍有利的地區,一舉全殲窮追之敵。僧軍方面,由於僧格林沁盲目 輕敵,一味窮追,後方供給不繼,部隊饑疲交加,士氣日益低落,加上 得不到豫魯清軍的有效配合,成為衰弱的孤軍,最後被捻軍殲滅。 --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我們的姓名﹔孤軍奮鬥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 千百次抗爭,風雪饑寒﹔千萬里轉戰,窮山野營。獲得豐富的戰爭經驗, 鍛煉艱苦的犧牲精神,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一貫堅持我們的鬥爭! 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9.13.1 ※ 編輯: armed 來自: 210.69.13.1 (05/16 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