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dnCN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rmed (戰史版國共內戰篇小天使)》之銘言: : 推 JosephChen:http://www.google.com.tw/search?q=8341 第一筆... 08/20 11:51 : → JosephChen:1.壽命83年,執政41載 2.漢陽造編號8341,槍桿子出政權 08/20 11:53 : 推 armed:那一篇根本沒顯示好嗎? 08/20 14:26 你跑去匪區,被封鎖嗎? http://cn.bbs.yahoo.com/message/read_military_454.html 毛澤東和他神秘的「8341」2005-08-02 00:15:48 樓主 四位數留下謎團撲朔迷離 毛澤東和他神秘的「8341」   「8341」這個簡單的四位數,竟然給今天的世界組合了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故事,也留下撲朔迷離的謎團。   當今中國,「8341」這組普通的數字具有極濃郁的神秘色彩,有關它與毛澤東的傳說比比皆是,但似乎都離不開「壽命83年,執政41載」之說。最近,又有一則新說,大意是:秋收起義時,毛澤東有一把漢陽造的步槍,槍的編號是8341。毛澤東到延安後,常常要把步槍拿出來擦擦,非常珍惜。「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理論實踐,就是從這支槍開始的,最後武裝奪取了政權,取得了全中國的解放。進北京後,他不再需要槍了,但他記住了這支步槍的號碼,命名了他的警衛部隊,以紀念他的戰爭生涯。   類似的傳說還有很多,廣泛地刊載於國內外的一些報刊上。在我們這個充滿神秘文化氣氛的國度裡,人們是寧可信其有的。也正是因為這些神秘的傳說,使得中央警衛團的代號,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數字。並且繼續延伸著神秘的外延。   毛澤東去世已許多年頭,人們對8341這個數字,興趣依然不減當年,虔誠的人認為「信則靈」,演出了許多令人不可思議的悲喜劇。   改革開放後的南方某城市在公開拍賣電話號碼時,8341的電話號碼身價百倍,炙手可熱。因為這是毛澤東的警衛部隊用過的數字,是神數、天數、吉數,也是不需記憶,早被人腦儲存的數。據說,使用這個電話號碼,保準發財。使用這個電話號碼的公司一下子就扭虧增盈,擺脫了困境。有人說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天之靈的保佑。   1993年,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週年之際,神奇的事情仍然沒有終結。   一生絕少坐飛機的毛澤東,死後他的遺體安祥地躺在***廣場南面的紀念堂裡。可是在百年誕辰日,他是不是覺得百年的歲月太寂寞?是不是想遺游太空?是不是不願意人們將他頭像的金幣變成拍賣的商品?他和人們開了一個宇宙玩笑。   人們把象徵命運的8341,變成了8341個鑲鑽金幣,裝進了衛星,發射到太空裡,讓它在無邊無際的太空裡道游8天,然後再返回地面,開艙公開拍賣。可是載有8341個金幣的衛星,失去了其他衛星高度服從命令聽指揮的風範,神秘地在太空失蹤了。也不知是上九天攬月,還是下五洋捉鱉?反正「8341」號金幣和運載它們的衛星不回來了,不管地球上的人是仰斷脖子還是望穿秋水!   而關於8341神秘的故事還很多很多......   毛澤東九泉有知,他萬萬不會想到,平凡的四位數竟然能給中央警衛團塗抹這般神奇的色彩。現在細想,如果說8341這個數字神秘,還不如說8341部隊肩負的使命更加神秘。久而久之,誰也說不清8341是因警衛部隊的特殊使命而神秘,還是警衛部隊因為8341正好像征毛澤東的命運而神秘。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南海的警衛部隊有著其他部隊無法比較的環境優勢。無論是跟隨中央領導人外出,還是照顧領導人的日常生活。無論是在平靜的年代,還是執行秘密行動,警衛戰士始終和中央領導人形影不離,這種非同尋常的近距離本身就具有神秘的創意。   本人尊敬毛澤東主席,但是不願捲入現代迷信的潮流,故多次登門造訪了8341部隊的幾個知根知底的老人,以期明瞭「8341」到底是道,人指點迷津的產物還是其它什麼神秘現象。   張思德是8341部隊最早期的戰士之一,在燒炭時捨已救人,以身殉職,警衛團領導說要用好一點的棺材安葬;毛澤東說,要開追悼會,我要親自講話。於是,就有了《為人民服務》,就有了追悼會。   「文革」中,大家記憶較為深刻的莫過於「老三篇」了。《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和《為人民服務》成為大家天天必讀的課本,天天衡量自己行為的尺子,天天檢驗自己心靈的鏡子。難怪西方人說中國也有聖經,也作禱告,就是指「文革」期間的「老三篇」和天天讀。   一時間,愚公、白求恩、張思德成為紅透中國大地的名字。愚公是古代人,白求恩是外國人,我們暫且不談,那麼,張思德卻是中國近代人,是《為人民服務》中的主人翁。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高度讚揚了張思德的崇高的品德和為人民服務的獻身精神。毛澤東為一個普通的警衛戰士親自寫文章悼念,並且親自參加他的追悼會,沉痛朗讀紀念文章。能享有如此高的殊榮的,僅張思德一人。   最近筆者採訪了當年張思德的戰友,原8341部隊副政委狄福才。透過時間的帷慢,對張思德的認識更加立體一些,也可以感受到毛澤東對身邊警衛戰士的尊重和關懷。   張思德是四川儀隴人,從小父母早亡,跟隨養母長大。1933年他就參加了紅軍,同年入團,37年入黨,並且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九死一生,來到了延安。一開始,他在軍委警衛營當通訊班長,1942年,警衛營和中央教導大隊合編為中央警備團,張思德分配在這個團的手槍連即一連,也就是現在中央警衛團的「鼻祖」。   1944年春,為了繼續發展生產,中央機關和警衛人員組織了一支精悍的生產小分隊。張思德當時在棗園內衛班任毛澤東的警衛戰士,他第一個報了名,隨隊從棗園來到了陝北安塞縣境內的石峽峪莊,與另一隊人馬匯合,組成了生產農場。張思德被選為農場的副隊長,專門負責生產。夏季過後,天氣漸漸轉涼,為了保證部隊和中央首長冬季取暖,農場決定抽調人員輪流進山燒炭。張思德此前曾兩次燒過炭,便又擔任了這項任務,率一隊人開到了深山密林中。9月5日,張思德在修理新挖成的窯洞時,突然發現窯頂掉落土塊,抬頭一看,窯頂裂開一條縫。他知道這個賽就要倒 塌,他第一個反應不是自己往外跑,而是把身邊的戰友一把推出窯口。就在推戰友的瞬間,張思德被隨之塌下的兩米多厚的窯頂埋在窯內。他的戰友脫險了二而張思德被大伙挖出來時,已經沒有氣了。他生前就少言寡語,離開這個世界同樣是默默無聲。他年輕的生命,和他的為人,就像他自己親手燒製的木炭,只有奉獻,沒有索取,燃燒自己,溫暖別人。   張思德犧牲的消息很快就報告到毛澤東那裡,毛澤東非常難過,說:「張思德是好戰士,站崗放哨,還陪我外出過,很熟悉。」隨後詢問了張思德犧牲的經過,沉思了片刻,十分動情地對警備團的領導說:山裡狼多,要保護好屍體,不要被狼吃了;要做一口好點的棺材安葬;張思德是為大家為集體而死的,要開個追悼會,我去參加。」「追悼會」一說大概就是從張思德開始的。   9月8日,直屬機關和警備團千餘人集中在棗園西邊的操場上,當時中央機關住地就在棗園。這天早晨,毛澤東送來他親自書寫的「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的輓聯,並在追悼會上即席講演。講演充滿革命激情,感染了在場的幹部戰士。當時一位為機關挑水的職工參加追悼會,聽了毛澤東的講演後,原來一天挑水20餘擔,堅持增加到40餘擔:他逢人便講:「一個普通的戰士死了,毛主席都這樣關心重視,我雖是個挑夫,也要多幹些。」著名的「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語錄,隨著張思德的犧牲而名揚四海,並且成為人們崇高歸宿的追求。   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的講演當時曾以新聞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發表,1953年正式成文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也普遍被人們接受;依然受到人們的讚賞和支持。   8341部隊也因此有了一位著名的警衛老前輩。曾經有單位和8341爭奪過張思德,但事實畢竟是事實,張思德是原警備團一連的人,這個連在以後部隊屢次變更中,始終沒有離開中央警衛部隊,是8341最正宗的「根」。   中央警衛團正式使用代號是1953年,稱為「總字001」;50年代末變為「3747」;60年代,才開始用「8341」——這是原總參一個軍用倉庫的代號;70年代,改為「57001」。   中央警衛團變更和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1949年,現在的中央警衛團只是新成立的公安二師裡的第四團,五團和六團分別來自山東和東北的部隊。僅隔兩年,公安二師又更名為警衛師。原來的第四團變成了一團,和以前一樣,負責中南海的警衛工作。又隔兩年,也就是1953年,負責中南海的一團從警衛師裡劃分出來,成立中央警衛團。這以後,中央警衛團再沒有經歷聚散離合的變更,一直負責中南海的警衛工作。   中央警衛團的番號也先後更換過幾次,第一次正式使用番號是1953年,由總參統一編號,稱為「總字001」。大概使用到50年代末,又更換為「3747」部隊。一直到1964年前後,中央警衛團才第一次使用「8341」這個代號。據說這個代號曾經是總參部隊的一個軍用倉庫,後來因為倉庫撤銷,還是其他什麼原因,不叫這個代號了。總參將8341給了中央警衛團。   中央警衛團使用8341一直到1971年「9·13」林彪外逃。為了部隊代號保密,又更換為57001。偏偏這個號碼犯了林彪《「571」工程紀要》中的571的忌。大家奇怪,怎麼叫這個代號呢?總有不順耳的感覺。   這個代號使用不久,仍恢復使用8341。所以,57001在警衛團使用過的代號裡,使命期是最短的一個。   8341神奇般地又回到了中南海,大家對這個代號已經非常熟悉。特別是文革期間,8341就如同毛澤東派去的「欽差大臣」,非常有威懾力。再混亂的地方,只要是8341部隊去支左,馬上會扭轉局面。   人們很快就忘記了57001這段插曲。   8341一直使用到毛澤東離開這個世界,才真正完成使命,功成名就,退出了警衛團的軍旅生涯。   如果說8341神奇,這個過程要算是個神奇的插曲。   毛澤東待8341的戰士,像望子成龍的長輩,他要求戰士們讀書,甚至親自批改作業。   建國初期,毛澤東經常深入基層作調查研究。但畢竟是一雙眼,兩條腿,天南地北走不過來,也看不過來。再說還有大量的會議、決策和外交活動等他親駕,他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在下面走動。   他想了一個好辦法,將一部分調查研究的任務交給身邊的警衛戰士。   當時負責管主席的是警衛團的一中隊。毛澤東要部隊招兵時,從全國各省挑選,每個省來一、兩名戰士。這樣毛澤東身邊的警衛便是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年輕人。每年他們都探家一次,每個探家的戰士都有一項特殊的任務,回家搞調查研究,並將情況如實寫成書面材料,匯報給主席。甚至主席要求他們帶一些農民日常生活的食品回來。有一次、有個山區的戰士回家,正逢60年自然災害,山區的生活更加困難,這位戰士就將家中吃的糠團帶回了中南海。主席知道了,一定要親口嘗嘗這個糠團。當這個戰士將家中的困難情況如實匯報後,主席難過了許久沒有說話。   所以,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毛澤東雖然外出時間少,但他通過身邊警衛戰士的實地調查,掌握了許多基層的情況,這為正確制定整頓、恢復、鞏固、提高的經濟政策提供了參考材料。   毛澤東除了要警衛戰士深入基層,在學習上他也抓得很緊。這大概是毛澤東自己喜歡學習的緣故。   毛澤東愛書,愛讀書,幾乎達到手不釋卷,飯菜不思的境地。他的辦公室、寢室、飯桌、睡床甚至衛生間,信手拈來都是書。   毛澤東不僅自己愛讀書,還特別喜歡別人也讀書。毛澤東的藏書大多數是古線裝書,他愛讀史書,讀書後常作些批語,並寫在小白紙條上,夾在書中。久而久之,讀的書越多,書裡的紙條就越多,許許多多的白紙條從一本本書裡垂落下,猛一看,真像商店貨架上的白色標籤呢!毛澤東讀書讀到精采之處,就用紅筆在書上劃圈圈。看一次劃一次,看兩次劃兩次。有時打開書頁,能看見好幾層的紅圈圈,這不僅記錄了讀書的次數,也說明讀書人謙虛好學的態度。   有時,毛澤東將一些通俗易懂的史書介紹給身邊的警衛人員讀。開始,年輕的衛士總以為讀書是首長的事情,見主席叫他們讀書,就作作讀書的樣子,也不往腦子裡去。沒想到,主席會出其不意抽查他們讀書的內容。這可好,一個個急紅了臉也回答不出來書裡的內容。主席不高興了,不愛讀書怎麼行?你們以後離開我這裡,怎麼能勝任需要文化的工作?主席這時和望子成龍的長輩一樣,開始操心身邊年輕人的學習問題。他為年輕人想到了將來,想到離開他身邊後的生活道路。   1960年 10月,警衛局一中隊的警衛人員在「幹部業餘完全中學」讀完了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和生物七門功課,開始上「幹部業餘大學」時候,向毛澤東寫了一個報告。毛澤東非常贊成,欣然提筆批示:「讓我們機關也辦一個有七門功課的完全的中學」。這以後,毛澤東就分批將身邊的警衛人員送出去學習文化知識。   如果身邊的人實在走不開,他就親自點書給他們看。擠出點滴時間講解輔導,直到他們弄懂為止。有時毛澤東還親自批改警衛戰士的作業,就像一個有耐心的老師。   曾經在毛澤東身邊擔任過衛士長的老警衛。如今已是滿腹經文,通古博今,受益無窮。還有毛澤東當年的司機,每次毛澤東外出開會,或是接見外賓,都叫司機帶上書,等人的時候就可以讀讀書,這樣既不浪費時間,又可以充實自己。毛澤東定期檢查他的讀書情況,再根據進程,挑選書讓他讀。開始,他是害怕主席檢查,怕挨批評,不得不一個字一個字地啃,慢慢理解,強化記憶。可是讀了幾本史書後,他漸漸有了興趣,主席顧不上給他選書的時候,他就自己到主席的書架上取。主席看見了也從不批評他,怎麼隨便動東西?   雖然8341已經成為消失的歷史符號,但人們仍然把它作為某種象徵。不斷賦予它新的生命和新的意義。   如果準確表達警衛部隊的含義,這裡不妨引用1942年葉劍英在成立中央警備團大會的形象比喻;中央警備團是中央的「鋼盔」部隊。中央領導人是首腦,那麼,警衛就是保護首腦的鋼盔。   如今這支「鋼盔部隊」依然在忠誠地保衛著黨和國家的「首腦」。 -- 哪裡沒顯示? 就在google第一篇阿. 你的電腦真的該檢查檢查了。 還是你用的GOOGLE是大陸閹割版? -- 老張開車去東北 撞了 肇事司機耍流氓 跑了 多虧一個東北人 送到醫院縫五針 好了 老張請他吃頓飯 喝的少了他不幹 他說 俺們那嘎都是東北人 俺們那嘎特產高麗蔘 翠花 上酸菜 俺們那嘎豬油炖粉條 俺們那嘎都是活雷峰 \/\ 俺們那嘎沒有這種人 撞了車了哪能不救人 ∕﹨ 俺們那嘎山上有珍蘑 那個人他不是東北人 http://joseph-mh-chen.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8.63.162.199 ※ 編輯: JosephChen 來自: 68.63.162.199 (08/21 00:44) ※ 編輯: JosephChen 來自: 68.63.162.199 (08/21 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