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dnCN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ewjun (草履虫)》之銘言: : 談到五權憲法的一個問題就是 : 五權憲法里究竟是雙首長值還是總統制還是議會制 : 至少我認為五權憲法不是總統制 如果你說的五權憲法,純粹指的是孫文的構想的話 那的確是總統制啊 或者嚴格的說,是「修正式的總統制」 孫文說要「選舉大總統以組織行政院」 很明顯就是說中國總統應為行政首領 他還說過匯集全國民意的總統 不該再「設法以限制之」 當然他未必是不要民意機關去制約總統 他的本意只是說總統不要像內閣制那樣會被國會倒閣的行政首領 也不該是虛位的國家元首 他後期對於五權憲法的總統地位的論述更高了 說總統「總攬治權」,率五院向國民大會負責 當然這裡的「總攬治權」並不是總統可以指揮行政院以外的四院 而是總統的地位比五院為高 也就是說總統就是國家元首的意思 然後孫文又在行政院設立了一位行政院院長 並且說總統與行政院長的關係是「分層負責」 行政院院長向總統負責 總統向國民大會(全國民意)負責 可見在孫文的構想中,就算在行政院設立了一位院長 其地位也僅僅是總統的幕僚長、執行長 由此可見,孫文構想的中國總統,是實實在在的實權總統 : 而拿破侖實行的制度可以看作總統制的一個變形 : 所以認定五權憲法沿襲法國的理由并不充分 : 如果46年的憲法可以看作五權憲法的第一個文本 : 那么當時總統的權力非常小 : 那么五權憲法是實際上的內閣制 : 蔣介石依靠動員勘亂條款把總統權力擴大 : 而這些增加的權力在后來的憲改中几乎全部給了總統 : 那么現在台灣就不是一個五權憲法 張君勱當年起草<中華民國憲法>時 說過一句為憲法學者所詬病的話: <中華民國憲法>中的中央政府制度是「總統有權,內閣有責」 事實上民主政府制度的原則就是「權責相符」 有權之人必有責,或至少有制約他的機關 現在你說「總統有權內閣有責」,反過來就是「總統無責內閣無權」 這根本不合民主制度「責任政治」的常規 當然我們也不用太苛求張君勱 畢竟在當年那樣的政治局勢下,他必須顧及各方政治勢力的立場 而且他的總統權主要說的是總統的「用人權」 <中華民國憲法>也不算完全的內閣制 可以說是「修正式的內閣制」 因為立委不得兼任官吏,立法院沒有倒閣權,立法院也不能被解散 我說過了憲法其實是政治性遠大於法律性 制憲時的妥協是必要也是無可避免的 重點不是在憲法有多完美有多嚴謹有多符合學理 關鍵在於施行憲法的人有沒有那個器量去遵守憲法 可惜蔣中正與國民黨沒有 : 我覺得五權憲法的理念和設計都非常好 : 比較符合中國以及華人社會的文化傳統 : 首先中國不能實行總統制 : 華人社會根深蒂固賢人政治的觀念不可能一夕改變 : 那么總統几乎就成了半人半神的人物 : 就像早期的蔣介石,蔣經國以及一些綠營眼中的陳水扁 基本上,政治制度符合國情與國家歷史 是一種隨時可以自圓其說的政治把戲 我也可以這麼說: 「總統制符合中國歷史上國家元首即為行政首領的歷史 而且中國多年積弱不振,國家中樞應當強而有力 如此才能掌控遼闊的領土,且決策權集中於全國民意所繫的總統手上 使中央應變能力較強,應變速度也較快。 如果採用內閣制,基於中國內部意識型態的多元與複雜 很可能出現內閣制最大的缺陷:小黨林立產生聯合內閣 隨時有被倒閣的危險,使中央政府不穩定」 所以中國一定不能實行總統制嗎? 或者中國一定不能實行內閣制嗎? 要論述一國該實行怎樣的中央政府制度,與其用抽象的傳統與歷史來探討 還不如視國家當前的需要、國家內部政治勢力的版圖 以及憲政體系後續的發展來制定 會更加實際一點 : 總統制只在一個國家比較成功,這就是美國 : 但是美國的牛仔文化和華人文化差异太大 : 三權分立的特點就是兩權壓到一權 : 如果總統和議會屬于一個政党就比較危險 : 而實行總統制的國家或者地區 : 例如韓國,其實運作的不太好 : 俄羅斯甚至出現了普京這种不好評价的總統 : 委內瑞拉也出現了可能向專制的轉型 除了「兩權壓倒一權」這句不太認同且不曉得你的兩權是指哪兩權之外 其它倒是事實 總統制能在美國順暢運行 主要是因為美國有如下幾個條件: 1.地方高度分權使國家政務雖然集中於總統一人手上,但還能應付得來 2.人民的民主素養較高,願意挺身維護憲政體系 3.公正與完善的司法體系,不受行政權與不正當民意的干擾 4.強大的媒體監督力量 世界上實行總統制的國家,大多數不是淪於獨裁專制 就是國家政權容易被軍人掌控 但也有學者反駁其實內閣制更容易產生獨裁的行政首領 因為閣揆身兼國會最大黨領袖,掌握民意機關 立法行政合一使閣揆掌握了很大的權力 反觀總統制下總統不能解散國會 國會只能在特定條件下彈劾總統 總統不握有控制國會的權力使總統不至於擴權獨大 當然前提還是國會與總統要分屬不同政黨掌握之下 所以看起來,法國的「半總統制」 其實是「超級總統制」 總統可以主動解散國會,國會卻無法彈劾總統 總統任免總理無須國會同意但國會可以倒閣 但法國第五共和以來,憲政危機並不常發生 也沒有造成重大危害,更不曾出現獨裁專制之人 這和法國人的民主素養有很大的關係 「左右共治」正是總統密特朗尊重憲政體制的順暢運作 而主動提名席哈克為總理所形成的現象 台灣歷次修憲朝「半總統制」的方向修去 有點畫虎不成反類犬,忽視了國家的需要與國內政治勢力的現實 單看台灣檯面上有哪個政治人物有密特朗的氣度 以及國民普遍的政治素養 嗯,後果可想而知 : 而相比較而言, : 議會制能夠比較健康的運行下來 : 議會制的弱點就是不實行嚴格的分權 : 比較容易形成黑金政治(就像日本那樣) : 行政部門通過政治籌庸反控制立法部門 : 最后變成議會和行政蛇鼠一窩 : 把監察權單列出來監督行政部門 : 未必不是一個可行的政策 : 考試院可以降低行政部門的權力 : 便于監察部門監督 : 設想也是不錯的 : 當然五權憲法的唯一弱點就是從來沒有實際操作過 : ..... : 不過我很希望中國以后能實行五權憲法 如果中國未來真的要民主化 也不用談孫文的那種高調 扎扎實實的學歐美已經運轉了幾百年的那一套 效果應該會比較好 -- ◢███◣ 封建時代的封建帝王為了鞏固 _◤ ≡ ▌ ╭─────────────╮ 對封建社會的封建統治,通過 | ─⊙-⊙-▏ │ 封封封封你老木,再亂用封 │ 封建思想創立封建禮教,壓迫 | 皿 ▏ ╯ 建兩個字就炸你全家! │ 反抗封建制度的人民......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218.215
sunsand:推簽名檔 大陸的學者很愛用"封建"這個詞 12/03 21:53
sunsand:可是我完全無法想像中國在東周以後還可以用"封建時代"形容 12/03 21:54
Rencai:所以很多中國的歷史學術文章,看了都覺得傷眼睛= = 12/03 22:04
indept:難得看到同好,我也很討厭"封建"兩個字被亂用 12/04 05:25
shouri:還不是怪列寧說什麼半封建半殖民地 12/04 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