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dnCN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黯然發現居然能夠連上著名反動網站危機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8%87%E8%81%AF%E4%BA%94%E5%B9%B4%E8%A8%88%E5%8A%83 第二個五年計劃 第二個五年計劃在1933年至1937年推行﹐其主要目標則由農業轉為發展重工業﹐斯大林為煤、鐵、鋼等工業生產定下高額生產目標﹐及下令興建發電站、礦井及油田﹐又改進運輸設施。結果在短短數年間工業產量有大幅度提升﹐以鋼產量為例﹐1938年的鋼產量比一次大戰前增加近三倍、比1920年的最低潮高出百多倍﹐僅次於美國和德國﹐比英國和法國的產量總和高(參看表三)﹔同年蘇聯在世界制造業產量的佔有率僅次於美國、德國及英國﹐位列第四(參看表四)﹔工業產量的提升帶動能源耗用量比一次大戰前增加三倍有余、比1920年的最低潮高出十二倍﹐同樣僅次於美國 、德國及英國(參看表五)。而烏拉爾及西伯利亞地帶則建設了一批新興的工業城市﹐推動城市化的發展(參看表六)。 表三﹕1913年至1940年蘇聯和其他列強鋼產量之比較(單位﹕萬噸) 年份 1913年 1920年 1930年 1938年 1940年 蘇聯 480 16 590 1800 1770 美國 3180 4230 4140 2880 6080 德國 1400 760 1150 2320 1900 英國 650 920 740 1050 數據不詳 法國 350 270 940 610 440 意大利 93 73 170 230 100 日本 25 84 230 700 數據不詳 表四﹕1928年和1938年蘇聯和其他列強在世界制造業產量佔有率之比較 年份 1928年 1938年 蘇聯 5.3% 9.0% 美國 39.3% 31.4% 德國 11.6% 12.7% 英國 9.9% 10.7% 法國 6.0% 4.4% 意大利 2.7% 2.8% 表五﹕1913年至1940年蘇聯和其他列強能源耗用量之比較(單位﹕煤萬噸) 年份 1913年 1920年 1930年 1938年 蘇聯 5400 1430 6500 17700 美國 54100 69400 76200 69700 英國 19500 21200 18400 19600 德國 18700 15900 17700 22800 法國 6250 6500 9750 8400 日本 2300 3400 5580 9650 意大利 1100 1430 2400 2780 表六﹕1920年至1938年蘇聯和其他列強城市化比率之比較 年份 1920年 1928年 1938年 蘇聯 3.1% 7.1% 20.2% 美國 25.9% 28.7% 32.8% 英國 37.3% 38.2% 39.2% 德國 35.7% 34.4% 30.2% 法國 15.1% 15.3% 15.0% 意大利 13.2% 16.1% 18.2% 日本 11.6% 15.6% 28.6% [編輯] 第三個五年計劃 面對德國、日本及意大利的擴軍及隨後國際局勢的升溫﹐1938年開始的第三個五年計劃則集中發展軍事工業。斯大林通過發展一些和軍工業近似的民用工業﹐以為即將到來的戰爭作準備﹐譬如擴大農用履帶拖拉機的生產﹐以便在戰時可於短時間內利用其生產線來生產輕型坦克﹐又或以擴大飛機生產以準備生產戰機。1938年開始﹐蘇聯的飛機生產較上年度增加一倍有余﹐達7500架﹐翌年開始更保持在10000架以上(參看表七)﹔1940年﹐蘇聯的武器生產額僅次於德國﹐達五十億美元﹐已等同於英美兩國武器生產額的總和(當時蘇聯並未參戰﹐而英德正在開戰)﹐1941年更為列넊j之首(參看表八)。第三個五年計劃在1941年因德軍入侵而中斷。 表七﹕1937年至1942年蘇聯飛機生產量(單位﹕架) 年份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飛機產量 3578 7500 10382 10565 15735 25436 表八﹕1940年和1941年蘇聯和其他列強武器生產額之比較(單位﹕億美元) 年份 1940年 1941年 蘇聯 50 85 美國 15 45 英國 35 65 德國 60 60 日本 10 20 意大利 7.5 10 [編輯] 整體特征 斯大林模式的五年計劃存在著對經濟系統的高度控制﹐在產業所有權及管理方面﹐1936年國有制單位佔有全國工業產值的百分之九十七﹐農業產值的百分之七十六(集體農莊佔有另外的百分之二十)﹔中央對國有企業佔有百分之九十﹔地方則隻佔有百分之十﹐存在著高度集中化。另外在實際生產上﹐中央的指令也貫徹整個生產過程﹐企業主管由中央委派、國有企業的財政預算及年度計劃由中央審批、國家指令代替市場原則、按政府需要生產及分配資源﹐譬如以重工業優先﹐ 指令性經濟計劃完全體現其中。 [編輯] 結果 顯然﹐五年計劃成功令俄國迅速進行工業化﹐在1940年﹐鋼、煤、石油、電力產量都達至新高(之後才因德軍入侵而有所回落)﹐蘇聯經已成為繼美國和德國之後世界第三強工業國﹔而在東部興建新的工業城市則有助西伯利亞及烏拉爾山地區的開發。然而﹐蘇聯卻因為集中發展對國防有利及國家有需求的重工業﹐而忽視生產日常消費品的輕工業之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比沙皇時期更低﹔人均工業化的成果在蘇聯龐大的人口下都給抵銷掉了﹐相比起資本主義陣營工業較弱的國家如意大利和日本仍猶有不及﹐更無法和英美等國相比(參看表九)﹐人民沒有享受到工業化帶來 的成果。斯大林要求蘇聯人民付出超出常人的工作量﹐又提出過高又不切實際的生產要求﹐不能達到生產要求的工人會被處分﹐以至進行勞改甚至被槍決﹐個人需要及自由都被國家及集體的強制手段壓制至史無前例的程度。 表九﹕1913年至1938年蘇聯和其他列強人均工業化指數之比較(以1900年的英國為100) 年份 1913年 1928年 1938年 蘇聯 20 20 38 美國 126 182 167 英國 115 122 157 德國 85 128 144 法國 39 59 82 意大利 26 44 61 日本 20 30 51 ※ 引述《HuYong (本因坊 怪哉)》之銘言: : 剛剛查到了T34的戰前產量 : 1939年T34研制成功﹐到1941年戰爭爆發前生產了1861輛 : 租借法案是1941年9月生效的 : ※ 引述《bxdfhbh (bxdfhbh)》之銘言: : : 對a大說幾句。 : : 關于蘇聯重工業發展的不怎么樣,我是和德國、美國、英國、捷克等國比的, : : 你不要告訴我蘇聯只配和比利時、希臘這樣的國家比。 : : 不要拿英國的鋼產量來說事。 : : 你問我英國的鋼產量有幾噸?我只能說:1939至1945年間,英國的鋼鐵產量大大超過蘇 : : 聯。這是產業規模方面的差異。 : : 英國很早就可以獨立生產汽車,蘇聯直到五十年代都無法獨立生產汽車。這是技術方面 : : 的差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190.84.19
roxinnccu:美國人1940 1941的武器生產低落是可以想像的 08/28 12:27
roxinnccu:對美國人來說,二戰是1941年12月才開始的 08/28 12:28
HuYong:蘇聯人基本也是這樣﹐1941年T34產量為3020 08/28 12:31
HuYong:1942年為12572 08/28 12:32
armed:喔不好意思我OP了. 08/28 14:14
bxdfhbh:從你的數據可以看出來,即便是規模上,1938年蘇聯還是比不 08/28 16:09
bxdfhbh:上英國,看1938年英國和蘇聯在生產制造方面的比例。 08/28 16:09
HuYong:我不需要証明這個啊。我隻要証明蘇聯的重工業沒你說得那麼 08/28 16:11
HuYong:弱﹐人家坦克一年幾千輛的造﹐居然還造不出汽車﹐笑話 08/28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