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dnCN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正文之前先引用calebjael的推文,然後我再解釋些事情。 推 calebjael:人民戰爭並不是遊擊戰思維﹐人民戰爭是指"動員人民參與 07/30 13:52 → calebjael:的戰爭"﹐其要點有六﹐一是充分動員人民(包括陣地戰、 07/30 13:54 → calebjael:遊擊戰、傷兵救治、後勤運補、兵源補充、諜報敵情、堅壁 07/30 13:55 → calebjael:清野等等)﹐很明顯這就無法在越南進行。當時的中國是準 07/30 13:57 → calebjael:備用人民戰爭來對付蘇聯入侵﹐不是用人民戰爭去入侵越南 07/30 13:57 → calebjael:而越南則是用人民戰爭來對付中國入侵。共軍的現代化是到 07/30 13:58 → calebjael:海灣戰爭之後才開始的﹐此前共軍還一直在講軍事為經濟讓 07/30 13:59 → calebjael:步﹐裁撤軍隊﹐減少軍費﹐軍用工廠改民用﹐軍隊經商。事 07/30 14:00 → calebjael:實上中越戰爭對共軍的影響極微。就連你說的軍中無軍階( 07/30 14:01 → calebjael:其實是軍銜﹐軍階一直有)也是等到1988年才恢復﹐說是反 07/30 14:02 → calebjael:思1979的中越戰爭太過了。要論對共軍思想的影響﹐英國跟 07/30 14:02 → calebjael:阿根廷那場馬島戰爭﹐對共軍的影響更大﹐由阿根廷看到現 07/30 14:03 → calebjael:代武器下的戰爭。而中越之戰﹐共軍還是認為越南的人民戰 07/30 14:04 → calebjael:爭有威力(認為共軍缺的是實戰訓練﹐所以後來才有了兩山 07/30 14:04 → calebjael:輪戰﹐跟越南的八年邊境作戰中﹐不斷抽換各地部隊去感受 07/30 14:05 → calebjael:實戰﹐以及1980年代初的不少實彈軍事演習)﹐認為大炮兵 07/30 14:06 → calebjael:主義沒有錯﹐直到海灣戰爭之後才改變。 07/30 14:07 → calebjael:人民戰爭的其他幾個要點是﹕軍隊也是生產隊、工作隊、宣 07/30 14:08 → calebjael:傳隊。要建立和鞏固根據地。武裝鬥爭要與其他形式的鬥爭 07/30 14:08 → calebjael:如敵後方的罷工、學潮、襲擊破壞、間諜特務相配合。野戰 07/30 14:10 → calebjael:軍、地方兵團、民兵三階建軍制﹐各用於不同目的和戰場。 07/30 14:12 → calebjael:敵強我弱時靈活機動不決戰﹐我強敵弱時集中兵力決戰。 07/30 14:13 我先說明一下,calebjael你講的許多東西都很不錯,很有道理,但其中最大的錯誤地方在 於:你把我講的「人民戰爭的建軍思想」跟你說的「準備用人民戰爭抵禦蘇聯入侵」等兩 碼子事情混為一談,這是錯誤且過份的解讀了。 首先,無論是毛澤東的「人民戰爭」,亦或是鄧小平的「現代化條件下的人民戰爭」,這 兩種戰略思維的共通點都是屬於「守勢戰略」,我想關於這點大家應該是有共識的。 抗戰時期,毛澤東依據早年所處反圍剿,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環境,來逐步建立了一套 進行「人民戰爭」的戰略及戰術。一是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集中兵力,迫敵失誤,後發 制人。二是反圍剿的戰略原則,即戰略退卻,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殲敵。三是發展 人民游擊戰術,就是所謂「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這 裡請參考解放軍出版社於2001年出版的《毛澤東軍事思想發展史》,裡面會講的更仔細點 。(其實我在想tomasvon版主搞不好也有這本書) 中共建政後持續面對強大敵人,包括1950年代的美國與1960年代的蘇俄,均處於敵強我弱 的狀況。此時已不是以內戰為背景,削弱敵人的方式也不是爭取敵人的群眾,而是以持久 的消耗戰,驅逐或殲滅進犯的敵人。憑藉廣大的土地、人口,結合正規與非正規部隊,重 挫占有技術及火力優勢的敵軍之銳氣,讓寡不敵眾、深入大陸內地的來犯敵軍彈盡援絕, 最後悉數殲滅。 證據就是毛澤東在1969年4月中共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家打來,我們不打 出去。…但是你打來呢,那我就要對付了。看你是小打還是大打。小打就在邊界上打。大 打,我主張讓出點地方來。中國這個地方不小。他不得到好處,我看他也不會進來。要使 全世界看到我們打仗是有理的,有利的。他進來了,我看比較有利,不僅有理,而且有利 ,好打,使他陷在人民包圍之中。」 那麼,正規部隊與非正規部隊,誰要去負責逐次消耗敵軍,以創造出殲滅來犯敵軍的戰略 態勢呢?很明顯的,就是非正規部隊的民兵與人民群眾力量。那要怎樣逐次消耗敵軍有生 力量?那就得靠一次又一次的游擊戰鬥,並在最後靠著正規部隊一舉殲滅敵軍,獲取勝利 。所以說「人民戰爭」主要是依賴游擊戰,我想這點應該沒錯吧? 讓我們從歷史演變來看會更明確:中共在武裝暴動時期強調建立主力紅軍、地方赤衛隊、 工農暴動隊相結合的武裝力量;抗日戰爭時期則提出劃分主力兵團和地方兵團以及人民自 衛軍、地方軍和民兵的廣大群眾武裝組織;在國共內戰時期則實施野戰軍、地方軍與游擊 隊、民兵相結合的體制;建政之後的「三結合」:即野戰軍、地方軍與民兵。由此可見民 兵一直佔有極關鍵的角色,也是實行游擊戰的主力骨幹。 然而,這種建軍思想的問題就在:在組織演訓上,強調利用非軍事專業之民眾力量,此期 間不重視軍事技術和專業軍事訓練。 calebjael你講到「軍隊也是生產隊、工作隊、宣傳隊。要建立和鞏固根據地。武裝鬥爭 要與其他形式的鬥爭:如敵後方的罷工、學潮、襲擊破壞、間諜特務相配合。」這很明顯 地跟當時蘇聯以及其他西方國家的軍隊作訓方式是大異其趣的。讓軍隊包山包海,包一些 跟真正作戰訓練無關事務的結果便是:「不專業」!再加上文革開始之後,政治失序造成 的工業能力與社會供應力下降,導致軍隊戰力降低,無法抵禦蘇聯可能的攻擊,而中共領 導人也認為文革會再持續一段時間(1970年代初期),更加堅持毛澤東激進式的人民戰爭 思想。 那麼,這支「不專業」、「戰力低(文革影響與久未實戰)」的軍隊在懲越戰爭中,除了 在開始時對越南造成奇襲優勢之外,就一直被戰力堅強、訓練精良(這實際上是跟美國打 出來的)且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越軍狠狠修理。解放軍陸空聯絡不到位,導致空中進接支 援往往只是浪擲彈藥;砲兵前進觀測官不能作射彈修正,只能依靠砲兵上刺刀─前進支援 (同時期蘇軍及美軍的砲兵卻可以在安全的距離之外把敵人堅固工事掀掉),誤擊事件更 是層出不窮;同時間,軍人沒有軍銜,部隊沒有明確指揮體系,指揮員傷亡了不知找誰( 亦不知何人)頂替,導致一片混亂。 寫到這裡,calebjael你還犯了一個錯誤(實話講連我都犯錯),那就是解放軍裡只有「 軍銜」,並無「軍階(這是國民革命軍的稱呼)」。而懲越戰爭當時有的是「官階」稱呼 ,而無「軍銜」徽制,所以才會混亂。另外,早就在1980年3月12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 平就提出,要搞軍銜制。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 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1985年6月,中央軍委 召開擴大會議,果斷地提出割斷1965年以前的軍銜體制,「實行新的軍銜制」。1988年 4 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草案)》提交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一次會議審 議,1988年7月1日,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 例》,予以公布施行。士兵軍銜制度同時立法。你說因為1988年才恢復軍銜,所以跟我講 的懲越戰爭關係不大,但實際上卻在戰爭次年的1980年,鄧小平就已經提出恢復軍銜制了 ,這跟懲越戰爭之間直接關係難道還不夠大嗎?而這個訊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網 站就可以找到了呀? 附上連結:http://tinyurl.com/c4ndpem 而也在1980年3月12日,鄧小平在中央軍委常委擴大會議上作題為《精簡軍隊,提高戰鬥 力》的講話,指出:「現在軍隊要『消腫』,主要是要解決軍隊機構重疊、臃腫,以及由 此帶來的各級指揮不靈等問題。我們的軍隊體制有很多問題,不改革不行,體制和制度問 題中,很重要的是建立軍官服役、退役制度。」鄧小平同志發表這篇談話的時候,福克蘭 島戰爭都還沒開打哪! 他同時強調,必須加強幹部教育,培養「紅」、「專」人才,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思想與作 風,以及現代化戰爭軍事知識和指揮、管理能力的幹部隊伍。「紅」的定義我就不提了, 至於「專」就是軍事過硬,而鄧小平的解釋是這樣的:「現在打仗,我們的軍官沒有現代 化戰爭的知識不行。…要有知識,天上、地下、陸上、水下,包括通信聯絡都要懂得。」 這個要是跟懲越戰爭的檢討沒有關聯,那才是真的很奇怪了。 而calebjael你講到懲越戰爭之後的8年邊界衝突,中共抽調部隊過去那也只是增加「實戰 經驗」而已,跟其實行現代化才是扯不上關係的。 以往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是憑藉廣大領土來誘敵深入,並大量動員人民來讓深入的 敵軍陷入泥沼。但這個作法有幾個問題:一是誘敵深入的結果,勢必造成基礎建設與經濟 發展的慘重破壞與損失;二是根據蘇軍之「大縱深作戰」模式,它除了與第一線敵軍接戰 之外,穿插的縱深部隊打的就是你後方部隊集結位置、後勤堆棧、交通及通信節點與干擾 動員實施。實話講,1970年至1980年中期,解放軍的裝備實在差蘇軍一大截,無論是在戰 車、戰機、火砲、裝甲運兵車與最重要的通信指揮系統,都遠遠比不上蘇軍(美軍就更別 提了)。說的更難聽點,甚至連當時的伊拉克軍裝備都還要比解放軍先進(就算到了第一 次波灣戰爭,伊軍的裝備相較於解放軍仍是有其先進之處)。最重要的人員訓練-被文革 瞎整近20年的解放軍-乏善可陳。若我說文革的後果相當於1937年的蘇聯「大清洗」,恐 亦不為過。 還有,越南北部以及朝鮮半島地形,實際上是極不利於裝甲部隊作戰的;而中國東北及華 北地區,我想二戰末期蘇軍進攻東北的「八月風暴」戰史,很明顯的說明此地是有利於裝 甲部隊發揮戰力的場所。所以我認為當時若是蘇聯想打場短期的「懲中戰爭」,戰區最多 侷限於東北及部份華北地區,是具體可行。加上當時解放軍的裝備及素質,預想戰況實在 無法樂觀。不過史實上同時間蘇聯也在進行高層政治鬥爭,可能就是因此而無法顧及吧? 如果有機會與時間的話,我想把蘇聯這段情形整理後轉貼上來分享。 鄧小平上台之後實施改革開放,若還是遵循毛澤東式的「人民戰爭」思維,那所獲得的經 濟發展成果勢必全毀,甚至會動搖共黨領導基礎。因此,鄧小平及其幕僚群逐漸修正以往 的毛式「人民戰爭」思維,改為「現代化條件下的人民戰爭」,將誘敵深入改為國境禦敵 ,全面動員改為局部動員,持久戰改為速戰速決;降低民兵重要性(轉為後備軍提供人力 ),強調「陣地戰」和以「正規部隊」、「機械化部隊」為主力,而非再以「游擊戰」、 「人民戰士」為主角,重點防護其大城市與重要工業中心。 由毛式「人民戰爭」思維轉向鄧式「現代化條件下的人民戰爭」並非一蹴可及之事,光是 恢復軍銜就從1980年弄到1988年才算完成,遑論其他?軍隊要實施變革,從古到今都證明 是要花上很大一番功夫與時間的。 最後,calebjael你講說懲越戰爭與改革關係不大,與英阿福克蘭島戰爭反而關係密切。 這句話是不實際的,至少我沒有聽過這種講法。首先,懲越戰爭結束於1979年,最早的改 革呼籲也在1980年就提出了,至少包含武器的現代化、部隊的專業化兩大重點。而英阿福 克蘭島戰爭(或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發生在1982年4月到6月,裡面大概的亮點有兩個: 「英國征服者號潛艦擊沉阿軍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與「阿軍超級軍旗攻擊機發射飛 魚飛彈擊沉英國雪菲爾號驅逐艦」。但是中共一直很重視潛艦部隊發展,反艦飛彈的教訓 更是由「冥河」飛彈的戰例中學得了。若說是因為福島戰爭導致中共銳意進行部隊現代化 實在不合常理。再者,阿根廷與英國的武器科技並未天差地遠到有如1991年的伊拉克與美 國,英阿兩國是近乎同等水準,各有擅場。硬要講的話,也只能說阿軍貝爾格拉諾將軍號 是條1935年建造的老船,但也經過一些現代化改裝了。但更瞎的是擊沉這艘船的英國21 inch Mark VIII魚雷還是在1927年就進入英軍服役的老古董設計,這是要怎麼解釋啊? 有關毛澤東「人民戰爭」與鄧小平「現代化條件下人民戰爭」戰略思維差異我就講到這裡 ,時間也很晩了,也總得讓我睡個囫圇覺唄?我知道後面還有「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 、「軍事事務革命」、「超限戰」與「三戰:法律戰、輿論戰、心理戰」等等,但是這不 是今天我們討論的重點,所以就略下不提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0.47.69 ※ 編輯: dasfriedrich 來自: 111.250.47.69 (07/31 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