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dnCN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omasvon (lvye)》之銘言: : 說到看資料 : 1.劍拔弩張的盟友﹐大陸版P790 參考書目 - 中文部分﹐第二行﹕ : 《文史資料選輯》﹐文史資料出版社 XDDDDDD : ----齊老看過了﹐但文章裡沒提軍委會參謀團﹔你這麼貶低文史資料﹐ : 是想說林蔚蕭毅肅在純打醬油﹐還是怎樣﹖煩請指教。 那林蔚、蕭毅肅有寫文史資料嗎?沒有,這兩個都來臺灣了。你強調參謀團,可是文史資 料作者是參謀團的就一個少校沈定。請問沈定是什麼樣的要角?他的回憶又有什麼權威性 的東西,你認為齊是必要引的?齊既然可以直接看蔣介石、史迪威、林蔚、羅卓英這四個 人的通電、前兩者的日記、後兩者的事後報告、中日官方戰史外加一堆檔案。那何必再去 引一個參謀團少校軍官的回憶?完全沒這個必要。 以下以齊錫生、黃道炫等人的研究、文史資料交叉來看兩個問題: 1.文史資料是否可信?不引會不會影響? 2.齊著是否有強調蔣給予史全權? 1942年遠征軍第一次入緬的目的是什麼?守住仰光,維持滇緬公路此一交通線的暢通。可 是3月8日200D才剛走到仰光北部的同古,仰光就已經陷落了。此時遠征軍的戰略指導,蔣 、史有歧見,兩人3/19在重慶會談,史認為5A應該全軍南下到同古伺機反攻仰光,可是蔣 認為要集結於曼德勒比較謹慎。這個戰略討論不管是杜聿明或是林蔚、羅卓英都沒有參與 ,更別說沈定了。蔣最後妥協,同意派軍南下,只是限定了史迪威的權限:1.部隊部署完 全遵照蔣介石計畫;2.面對敵人行動時,史迪威有權對前線中國軍隊的部署做適當調整; 3.一旦戰鬥開始,史迪威指揮權不可受到干預。(第三章、伍、六、臺版104頁)跟你說的 「全權」相去甚遠。我沒仔細逐字看,但就這段來說,齊根本沒有用「全權」這兩個字來 形容史迪威的權限,更別說「喋喋不休的強調」了。 黃著則用了幾點說明史迪威的權限問題,1.史隸屬於蔣之下 2.蔣授予了史充分的現場執行 權,並舉了一個例:3/15,200D師長戴安瀾直接給蔣一個電報,蔣25日才回電,並且說: 「此間無法遙制」。不過蔣不希望史迪威參與戰略問題(雖然他還是干涉了)且認為蔣、 史可能由於文化不同而對權限定義不同。(黃著108-109) 結果史迪威21號回到前線之後,就完全不跟蔣聯絡了,令N22D南下支援。另一方面英國人 正在大潰敗中,23號空軍撤離馬格威、鐵路因工人逃跑而停止運作、27號開始撤離同古西 面的普羅姆、28號英國空軍撤至印度、29、30敗於同古東面的舒坦(Sittaung)。(齊著 ,106頁)另一方面,只有200D在同古防守,21號N22D才到曼德勒、95D才到臘戍。(黃著 111,引林蔚戰後報告)這時候正常人都會想直接撤守,逐次抵抗吧?結果29號200D撤了, 史迪威卻在文件裡大罵蔣直接命令杜聿明跟林蔚,阻撓了N22D的增援,害他不能反攻。 到目前為止的戰況,如果文史資料加進來能說明什麼呢?1.據杜聿明的回憶,29號史迪威 還想守住同古,甚至要反攻,杜只好抗命。不過完全沒提到之前是不是有阻攔N22D。2.沈 定說參謀團建議撤到第二線臘戍,但蔣下手令給200D,要戴不准撤,結果戴就戰死在同古 附近了。也沒提到N22D。(遠征印緬抗戰,頁21、159) 第二點完全不是事實,沈定的回憶根本差了天南地北。戴安瀾是5/26因傷死在孟密特北邊 的,那時候已經撤到緬北了。第二線的臘戍更是個笑話,同古後面還有平滿納、曼德勒, 然後才到臘戍,根本已經在國境邊界了,怎麼能叫做「第二線」?他還寫遠征軍司令長官 是杜聿明勒...沈定開頭有講,什麼資料在十年動亂被燒掉啦,這是跟另兩個參謀一起回憶 的等等,結果連遠征軍司令長官是誰都搞不清楚... 至於杜的東西是不是一定要引用,我覺得沒這個必要。齊教授此段大都在講蔣、史之間的 戰略分歧意見,這些決策杜根本是沒有參與的。也就是他的層級還是放在高層的戰略上, 他也不是要寫第一次遠征軍戰史,主要還是放在中美關係。齊在此也沒有故意忽略史迪威 對杜的抗命指控,在下一段開頭他就敘述史4/1飛回去跟蔣抗議部下不聽令了。 齊教授寫到此段,還沒有對史迪威的行為做出什麼評價,只是辯護了N22D會遲到的理由。 而且認為史迪威不重視蔣對英國人的警告。但這也只是敘述跟合理的推論,算不上什麼評 價。還是沒看到什麼史迪威無能、蔣介石覺得被辜負之類的東西。相反地,齊教授在這部 份結尾還說,蔣沒怪史迪威,只恨一直撤退的英國人。(頁108) 總之,我會認為文史資料這種東西要引用不是不行,但頂多也就是錦上添花罷了,不能拿 來當作論述的主要依據。尤其在此段中,權限問題並非論述的重點。當然其中可能有很多 細節外人不知道的,可是單憑一家之言,沒有其它資料佐證的話不是那麼靠譜。尤其是回 憶出錯得可能性太大,如前面沈定那些離譜的錯誤。而且它比起口述歷史又差了一截是, 沒有訪問者提出的問題,作者記憶所及可能根本沒想到。再者審稿的也非歷史專業,而是 幾個人互相審,給審查意見,明顯的史實錯誤有些也根本不會改正。最後,口述歷史有錄 音檔、訪問稿可供進一步的外部考證,文史資料的原稿要哪裡看去?黃道炫也在他的文章 最後考證了杜聿明回憶遠征軍的傷亡數字的錯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87.244 ※ 編輯: ntnurod 來自: 114.37.87.244 (07/19 01:44)
Hartmann:大推 07/19 07:14
※ 編輯: ntnurod 來自: 114.25.41.23 (07/19 11:56)
kim123boy:推 07/19 15:34
hgt:堂堂國民黨的精銳就在蔣史兩人吵架中傷亡 可笑 07/19 21:02
Aadmiral:這是歷史研究,不是人物批判。 07/19 21:24
※ 編輯: ntnurod 來自: 114.25.41.23 (07/19 21:29)
blurry: 推一個 07/20 00:48
Aadmiral:推,還持續更新,真是不可多得的認真達人 07/20 01:59
Aadmiral:所以相對比較,蔣日記是當下所寫的,會比事後回憶錄可信 07/20 02:01
Kplt0083:女支戲推!!!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08/15 00:47
giunrz:講得詳細 推 還有樓上的笑點在哪 11/20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