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chanica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故事是這樣的,小弟不才,誤打誤撞進到了船舶相關行業, 在這之前,我也在CNC廠當過作業員,所以深知台灣在加代工這塊有很強的能力... 在這幾天因為維修發電機的關係,用了不少貴到嚇死人的部品。 緣份就是這樣有趣,其中有些部品,就是當年我在CNC廠加工的部品... 因為那是我第一次顧機台加工的工件,所以我印象很深... 那件工件,印象中連料帶工,好像是請款400出頭,一次下單都百來支... 然後我今天很賤的查了採購報價, 一看差點昏了過去!! 要價400美元... 沒錯,就是400! 看完,讓我很感慨! 台灣的工具機很發達,加代工也出色! 但... 似乎永遠只有喝湯的份? WHY?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96.104.77
kodak:材料的 表面處理 熱處理 殘留應力就值400美元了 07/01 23:12
d1d1:品牌,做品牌的跟代工的差異。 07/01 23:18
wgst88w:我們台灣的老闆可能就只收40鎂(含工不帶料),只出CNC 07/01 23:25
likesea:很常見啊,有的工廠只懂技術,不懂技術的價值,有本事把 07/02 01:04
likesea:這種技術賣到有本錢又需要的人身上,就是中間人的價值。 07/02 01:05
likesea:你看到這個事件就這樣感嘆,卻不知要有本事做成這生意,是 07/02 01:05
likesea:遠比你在工廠做CNC難太多了。羨慕,自己搞搞看,賺錢沒 07/02 01:05
likesea:什麼是容易的。如果你有時候覺得容易,那只是你剛好運氣好 07/02 01:06
likesea:而已。 07/02 01:06
whface:因為代工廠只知照圖施工,並不知道人家用在什麼地方、功能 07/02 07:16
whface:各尺寸的意義,一樣的圖面A廠商能做,B廠商也可以... 07/02 07:18
whface:當然賺不到後面那一大筆。以維護人員的角度,這個東西這麼 07/02 07:19
whface:貴,就要自己想辦法測繪、照金相(如有需)找國內廠商製作 07/02 07:20
bobjohns:代工就是產業最低的地方 沒啥技術可言 07/02 08:13
bobjohns:砸錢買機台 擴產能 不用研發 不用行銷 07/02 08:14
bobjohns:找人去輪班 想辦法cost down 07/02 08:15
oushiza:設計、測試、品管,及一堆背後的管理人才是貴的地方 07/02 08:28
afu76519:所以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07/02 12:22
afu76519:是因為台灣沒有品牌的關係嗎? 07/02 12:29
afu76519:還是台灣研發動能沒到那邊? 07/02 12:31
roomman:沒有錢 沒人想冒風險 行銷很弱 07/02 16:45
bobjohns:更重要的是 現在投資房地產比較賺 成本又低 07/02 18:20
bobjohns:機台大概5~10年就歸0了 07/02 18:21
herofish:所以新生帶機械人準備硬起來了嗎 07/02 18:33
abccoolboy:真正要賺錢是要靠腦袋的,員工做工作,老闆做生意 07/02 18:36
afu76519:新生代機械人轉往海上當設備了... 07/02 19:45
Philaero:研發動能只不過是個名詞 07/03 21:56
Philaero:真正的問題來自於安逸於代工作中低階的東西 07/03 21:57
Philaero:最後會很多廠家都在拚設備折舊0,大家都玩不起新技術 07/03 21:57
Philaero:而且代工的時候,永遠都繞著幾台機械在轉動 07/03 21:58
Philaero:你永遠不可能知道人家打算整合出什麼產品 07/03 21:58
Philaero:更不用提一些關鍵功夫要怎樣進行了 07/03 21:59
Philaero:就像你覺得有些高科技公司雖然用很高科技的台子 07/03 21:59
Philaero:可是他們有掌握到前面設備一些精度跟控制補正的技術嗎? 07/03 21:59
Philaero:而且就算是應用,代工也只是最基礎的環節 07/03 22:00
Philaero:說了這麼多,總之就是只有代工思考,就什麼都沒有 07/03 22:01
xsoho:台灣作設備的基本上都是抄別人的,只要人家有什麼規格就跟 07/03 22:34
xsoho:著做,大多用價錢上的優勢去競爭 07/03 22:35
xsoho:研發能力上似乎也是略遜一籌,也不知為什麼台灣人這麼遜 XD 07/03 22:37
Philaero:有一些根底跟資訊保存早期沒有做好 公司又明爭暗鬥 07/03 22:47
Philaero:最後系統東缺西缺,要圖都要自己測量自己生 07/03 22:47
Philaero:研發老實說都看資訊累積,不是製造技術弄得很能量產就OK 07/03 22:48
Philaero:人又來來去去,最後我想研發也是在做製程開發吧 07/03 22:48
itsforte:想想 台灣農民 想想大企業 台灣也在做一樣的事啊 07/03 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