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ia-wor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movie.cca.gov.tw/files/15-1000-3358,c199-1.php http://movie.cca.gov.tw/files/15-1000-3359,c199-1.php 電影發行與製片 電影雖說是一文化產業,但仍舊必須以創造收益為主要的考量目標,畢竟拍電影不是為了 虧錢,在保持內容品質的核心下,吸引觀眾消費的行銷策略亦相當重要。行銷策略最關鍵 的不外乎發行與企劃,無論是大片或獨立製片,都可以通過適當的行銷方案去開拓市場及 賺取利潤。而如今電影製片必須清楚的是,院線的票房已不完全是一部電影的盈虧表現, 從版權的經營、兜售周邊商品及授權發行的管理等策略,都是足以謀取豐厚收入的。因此 ,對於電影市場與發行等事宜,製片的工作不容小覷,卻要更顯其獨特的眼光與機智。 行銷成果取決市場面貌,電影尚未開鏡以前,製片勢必要了解市場狀況,並定為出自身影 片所要進入的目標市場為何。籍此,市場研究無疑成了製片的第一份功課。研究期間,基 本關注的項目如下: * 目標觀眾 製片需依不同的觀眾群特色去界定出本身影片可能的觀眾類型,像年齡、性別、職業 、家庭背景等要素都可以劃分出不同取向的觀眾群。在好萊塢,共有4种類別的觀眾區塊 ,那就是男性和女性、年輕和年老。一般而言,女性偏好愛情喜劇,但男性卻愛好科幻片 或史詩矩片。如以年齡來解,恐怖片向來都深得年輕學生們的厚愛,學生們也非常愛在閒 暇時間選擇看電影,但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進電影院的次數卻是少之又少。 * 相關影片資料 搜集近年題材相仿的電影,分析它們的市場反應、行銷方式等。再來,依據這些電影 的數據整合,推敲自身影片的利益與可行的行銷計劃。完整地評估了市場的狀態後,製片 人便可自行判斷電影的發行效應,推測影片的最終收入以及可能的淨利,如不達理想,或 許計劃就要考慮暫且擱置了。正常來說,理想的預算淨利應至少是兩倍的製作成本。另外 ,市場之龐大,製片人其實要付諸的努力很多,不管是國內市場、地緣文化市場或國際市 場都須逐步探聽,爾後的發行策劃才能盡其完美及多元化。 * 國內市場 國內市場是國家電影產業興盛的關鍵,如本土電影無法在國內市場搶灘成功,更甭說 外銷到海外市場了,接著整個發行計劃都會陷入一籌莫展的困境,對要回收成本的製片人 來說是個相當殘忍的事實,臺灣電影普遍上都在面對著這樣的難題。臺灣片沒有龐大的內 需市場(如美國、中國、印度等),卻也缺乏國內市場的支持,即使得獎影片也不一定存 有優勢,這樣實在很難與賣座的外片匹敵,導致時常落得票房慘淡。 * 地緣文化市場  擁有相近地理位置、文化、語言、宗教及生活經驗等的多國市場聯合起來,便會形成 一個全球性的地緣文化市場。以華語為例,中國、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區域 結合起來便是個相當厚實的華語電影市場,規模不小。要進行海外發行時,製片應先從這 些大中華地區著手,成效可觀之餘,收入預估亦較為準確。此外,把亞洲一些國家整合為 同一個共同市場的“泛亞洲”概念也是近期亞洲區電影人努力在進行的計劃,像《三更》 、《無極》等電影都開啟了亞洲各地電影人的合作,以便能成功衝擊亞洲內各市場,實現 “泛亞洲”的概念。  * 國際市場  其實,不管國內市場大小與否,國際市場絕不可忽視。在美國,即使國內內需市場已 足夠龐大,但好萊塢電影平均一半以上的淨利基本上都來自於海外市場,足以驅使美國對 國際市場的重視。美國利用其電影的商業度(文化、特效、奇觀等)成功支配了全球的電 影市場,賺取了價值不菲的收入,加上近來國際市場不斷擴張,絕對是個值得發行的管道 。在亞洲,香港作為一個小地區,國內市場小得根本不足以回收電影的製作成本,因此, 拓展國際市場成了香港電影生存的法則。 盤算市場點滴,當然就是為了發行。發行工作不僅給予了電影展演的機會,也是電影收入 的命脈,製片人絕對有責於選擇最稱職的發行商,以便得到最具效率的利潤回饋。再者, 一份完整的發行合約能夠保證電影製作融資的成功,所以在電影前製階段,製片人最重要 的就是先與發行商接洽好。在好萊塢,發行的任務都由大片廠來履行。然而,如沒法獲得 片藏青睞,製片人就唯有進行獨立發行,通過廣告行銷、參展、映演拆賬等小規模小資金 的方式去獲利。尤其參展,製片人唯不可錯過的就是在某些影展附屬的市場展中去預售版 權或進行海外發行,這都是相當可行的策略行徑。  不過,就行銷利潤而言,獨立發行其實相當吃力不討好。在美國,即使是獨立製片也會盡 量與大片廠合作發行,以確保電影能夠銜接到市場裏頭。獨立製片人與大片廠的合作模式 並不單一。 對於電影發行,大片廠是個錯不了的選擇,它掌握著足夠的籌碼,不但能為影片爭取到戲 院最佳的黃金檔期,還可應付各種廣告活動,進行跨媒體的交互宣傳,獲得最好成效。與 片廠合作,製片人可考慮的形式如下: * 片廠直接雇用製片人,影片的融資、製作與發行都交由片廠直接執行,製片人只要 負責交出故事發想,控管預算並協調拍片流程中的各種事宜即可。在片廠體系下,影片可 以獲得最好拍攝品質與行銷策略,但製片人的創意最終都必須受控於片廠的決定。 * 通過影片完工交易合約,製片人把影片發行權出售予片廠,由片廠進行發行工作, 但影片版權仍舊屬於製片人。因此,製片人擁有絕對的創意自由,片商或許只配有最終的 剪接權。另外,影片完工交易意味著製片人需自行完成影片的製作部分,但他可尋求片廠 設備上的協助,並利用與其簽訂的發行合約作向銀行貸款或籌募資金的保證。 * 由製片人支付片厰所有的發行費用,片廠單純只需代辦發行的工作,製片人持有完 全的創意空間與行銷利潤。 * 片廠直接購買有潛力的獨立影片,獨自支付所有的發行費用,並獲得全球的發行權 及影片一半的利潤。相對的,製片人方面則可以取得一筆買賣交易的費用及影片另一半的 利潤。 * 國內市場 國內市場是國家電影產業興盛的關鍵,如本土電影無法在國內市場搶灘成功,更甭說 外銷到海外市場了,接著整個發行計劃都會陷入一籌莫展的困境,對要回收成本的製片人 來說是個相當殘忍的事實,臺灣電影普遍上都在面對著這樣的難題。臺灣片沒有龐大的內 需市場(如美國、中國、印度等),卻也缺乏國內市場的支持,即使得獎影片也不一定存 有優勢,這樣實在很難與賣座的外片匹敵,導致時常落得票房慘淡。 發行模式是一回事,然而,發行手段才是吸引觀眾的主要關鍵。如今,電影製作預算中投 入的行銷費用已日益提高,為達至最佳的宣傳效果,每一步電影幾乎都訴求著其獨一無二 的行銷策略。而基本上,發行商最根本的策略,就是把資金大量運用在廣告推銷上,把電 影包裝成為一個事件向外極力傳銷以創造口碑,吸引觀眾注意進而走入戲院。當然,還有 一種不免要提及的有力宣傳工具——預告片。要知道,一個精彩得宜的預告片可以為一部 失色的影片加分不少,再透過連綿不斷的播放效應,票房自然獲得顯著的提升。由此可知 ,預告片與廣告的運用其實不外是要把電影塑造成 一種品牌,提高競爭的氣勢與整體收 益。 另外,電影皆可通過置入式廣告、聯合行銷及商品銷售的方式,作為另類的廣告媒介,並 同時達到宣傳的目的。  * 置入式廣告 : 將產品、品牌符號等不經意地結合進電影的畫面或劇情中,企圖借 此讓觀眾留下印象,增強此類商品在真實市場中的行銷成果。因此,在劇本階段,製片人 便要曉得將劇中物品與現實相關品牌商品結合,降低道具預算,建造與商家合作的橋梁。 * 聯合行銷 :這是好萊塢常用的一種行銷策略,將電影的相關事物與遊戲、服飾、 玩具或速食產業等融合兜售,企業雙方運用各自產品的優勢,讓雙方品牌一起得到宣傳的 效應。例如,買一份速食餐便可換得一部電影的人物公仔,速食店與電影共同進行行銷, 電影還可通過如此的銷售窗口建立出多元的觀眾群,無往而不利。 * 商品銷售 :將電影裏的特有元素製作成周邊商品進行販賣,賺取盈利,並同時達 至電影的行銷目的。基本上,許多製造商在看中電影的熱烈反應後,都會自動支付特許費 給片廠作為銷售其電影周邊商品的回饋,特許費約是商品零售銷售額的一成左右。電影下 檔後,商品銷售不僅延長了電影的生命,鞏固了電影在市場上的形象,加收的特許費還可 以持續為片廠賺進可觀的收入。 身為製片人,一部電影所有的行銷程序他都必須有所參與,舉凡發想策略、廣告剪接、安 排拍宣傳照、與廣告商、媒體接洽等業務都是製片要經營的事項。那片廠又該接替哪些工 作呢?那就包括了安排院線檔期、廣告媒體、宣傳設計、發行至各窗口、參展、決定拷貝 數量、刪剪、巡迴等大大小小的事碼,所需的行銷資源眾多,而大片廠就正好存有這股優 勢,這就是為何有些製片人要堅持找大片廠合作發行的原因。大片廠加持著足夠的片量, 一般都可在戲院搶到黃金檔期,而且擁有與固定媒體長期交手的經驗,宣傳部分也不會出 什麼大問題。 除了戲院作為發行的主要窗口,發行商還會根據影片下檔後的時間長度依序發行到不同窗 口去,其中包含了家用影音的發行、付費有線電影、無線電視網、 DVD付費下載網站及聯 合商家等,這都可以讓電影版權達到最高的使用率,進而持續獲利。因此,製作人在前期 的發行企劃中便要開始斟酌爾後電影版權的管理,以便能作出適當的拓展與應用,朝向多 元發行的概念邁進。 影片拍出來最重要是給人觀賞,說穿了這不過就是發行最基礎的概念。發行能讓影片連接 到市場,創造價值,然而成功與否在飄緲不定的龐大電影市場中充滿了未知數,唯有通過 一連串稠密的策劃,眾多電影方能脫穎而出,吐露光芒。這也讓製片人與發行商之間的關 係變得相當緊密,雙方極需默契共通推進,一個不留神,仿佛電影就會被敷衍帶過,不留 痕跡。當然,電影品質本身也是發行時的莫大要素,電影畢竟就是要跟觀眾說好一個故事 ,如果要說的故事不受落,即使再訴諸幾倍的發行努力依然都會是徒勞。就此,臺灣電影 產業在發行上不僅面對著一個無體制的行銷難題,另一個更大癥結點其實就在於電影產品 本身的弱勢,一切都還需要奮力加強才可。 引申閱讀 年代 明細 1986 Trisha Curran ,《Financing Your Film: A Guide for Independent Filmmakers and Producers(New York: Praeger,1986) 1994 Justin Wyatt,《High Concept : Movies and Marketing in Hollywood》( Austin,Texas: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94),p.148 1999 Janet Wasko著,魏玓譯,《超越大銀幕》(《Hollywood in the Information》 ,台北:遠流,1999),頁353、370 2002 Al Lieberman and Pat Esgate ,《The Entertainment Marketing Revolution:Bringing the Moguls, the Media and the Magic to the World》(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2002) ,p49 2003 Janet Wasko.《How Hollywood Works》(London:Sage,2003),p86-87 2004 〈鄭文堂:振興電影要跨部會來做〉,《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2004年4 月13日,頁46 2006 1. John J.Lee and Holt Rob ,《The Producer’s Bussiness Handbook》( Oxford:Elsevier,2006),p23-24 2007 William.M.Kunz,《Culture Conglomerates: Consolidation in the Motion Picture & Television Industries》( Oxford: Rowman & Littlefield ,2007),pp51-52 2007 吳佳倫,《電影行銷》(台北:書林出版,2007),頁32,51 2009 凃銘,〈好萊塢電影在臺灣市場的行銷運作與策略〉,李天鐸、范盛保、邱誌勇編 ,頁151 2009 李天鐸、劉現成著,《電影製片人與創意管理》 (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出版, 2009),頁107-12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4.44.90
slamduck:一直想看這類資料 感謝分享! 08/22 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