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ail protected] (觸身球專家)》之銘言: : ※ 引述《[email protected] (演化怪傑)》之銘言: : : 基本上在我的印象中 : : 我記得我在全球防衛跟尖端科技中看到的 : : Su27 已經是超越 f-15 的空戰戰機 : 80年代才設計出來的東西,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幹掉F-15 : Su-27如果還不是比F-15好的飛機的話,那蘇聯人可以去死 : 以飛機本身的性能來說,SU系列的確是比F-15好沒錯 : 那跟他空力動力的設計有關 : 換句話說,80年代初以色列運用F-15 F-16痛宰Mig-23世代戰機那種殺法 : 原則上對27系列無法做到 : 近視距內作戰,只怕F-15已經無法佔優勢 : 但是誰都知道這年頭的空戰不單純是比飛機本身操控性能比狗鬥的 : 電戰系跟BVR飛彈的性能恐怕還比較重要 : F-15有成熟的AESA雷達可以選用,只是很貴,美國老懶得換裝 有18架F-15C裝了APG-63(V)2 AESA雷達 3FW駐防在阿拉斯加 其實美軍不想讓更多的F-15C換裝AESA的原因除了貴 怕排擠其他預算之外 最大的理由就是不想讓國會知道改良過後的F-15C+可以佔空戰優勢到2025年之後 花費還比製造F-22來的少很多很多 有便宜又好康的事情國會當然會選便宜的 如此一來F-22的前途跟命運會更加的坎坷...... 所謂改良過後的F-15C+就是換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如PW-229 機體結構補強 換裝AESA雷達等等 改良後的C+型不管在視距外空戰 飛操性都來的更好 誇張一點來說 目前除了F-22之外 大概無其它空戰對手能在被F-15+AESA發現並鎖定前 就能率先發動視距外的飛彈攻擊 且在一些其他的空戰數據上跟F-22相比也差不多 但是就是少了匿蹤性 對上俄製RCS超大的戰機來說或許在各方面都佔絕對優勢 但對上歐洲至新世代戰機來說 F-15C+在匿蹤性上就很吃虧 再加上堂堂美軍再下一世代怎麼可以不操作新戰機 以至於美軍對於大改F-15C的計劃興趣缺缺(小改倒是不少) 目前外傳美軍還要讓其他F-15戰機配置AESA 不過據說是國民兵的F-15A 配備APG-63(V)3 AESA 數量也很少 只有6架 如果真的實行 加一加也只有24架F-15A/C有AESA 戰時所能提供的服務也很少 上陣的還是都是配置APG-63/70/63(V)1的F-15C : 但就算是比較前一代的APG-63(V1),也是很強悍的火控系統 其實在90年代的MSIP中 APG-63雷達已經改良到很夠用的境界 到達APG-70的水準 當然更不用說更新的 APG-63(V)1/(V)2 目前以美軍的F-15C來說 有18架配載APG-63(V)2 180架搭載APG-63(V)1 剩下的F-15C還是都使用90年代升級後的APG-63/70 (美軍後期生產的F-15C/D都使用APG-70 跟E型機一樣 應該是生產序號AF85~86的) : 搭配AIM-120的優勢很明顯 : 更不要忘掉AWACS的幫助,這是老美的專長 : 電戰這一方面,毫無疑問美國老佔優勢 : 但SU機在面對這種優勢的時候,仍然可以運用本身的高機動性能欺瞞對方的雷達 : 把戰事搞成對己有利的近戰浪費對方的BVR飛彈 : 美印演習的時候,老美也不時被印度人的戰法"奇襲",感到很意外 所謂的奇襲 應該是指資料鏈資訊分享協同作戰吧? 應該就是被A戰機鎖定 A戰機將目標機資料傳給B戰機 由B戰機發射飛彈轟殺目標機 當目標機被A戰機鎖定時 對A戰機採取防禦動作 卻冷不防的被B戰機奇襲 : 當然演習中老美被限制東限制西就是了 : 所以說飛機的性能雖然還是很重要,但是畢竟不如電戰/SA來的重要 : 美軍可以說在後者佔絕對優勢,優到可以彌補前者的不足 : 但其他用美製戰機美式戰系美式打法的國家有沒有這個優勢就很難講 : ex台灣對中國 : 二月份的全防有一篇文章提到我國F-16應不應該換229引擎 : 即便理論上換這推力多了4000磅的的新引擎對飛機本身機動性能有絕對的幫助 : 但是效益恐怕不如電戰/武器系的投資 : : 這一點我不能確定,要問各位大大 : : 不過就空中偵照及各方支援恐怕是美方較好 : : 所以整體戰力比較起來怎麼樣? : : 而不知中美目前是否各有更強的戰機, : 中美? : 近期,還會是殲十/SU-27or30跟F-16/超級塑膠蟲/F-15的對戰組合 : 暫不論殲十到底上線了沒 : 比飛機性能中國這些新玩意聽說會好一點 : 但是比電戰就差了很多 : 反正差不多是同級同世代觀念的飛機,巧妙各自運用 : 只是美方已經用這些飛機打了20年的仗,中國的才剛上線不久甚至還沒上線 : 這中間差別當然是有的 : 但重點是F-22一架一架的已經在生產 : 中國這邊的新殲還沒看到影子,估計最少10年後才出現應該不會太侮辱中國 : 出來的話,估計也不會脫離1.44的樣子 : 過幾年等F-22派到亞洲前線,那中國的空軍就沒有優勢可言了 : 但這是美國的優勢,不是台灣的優勢 : : 像美國好像是有f-22可是量好像不大 : : 運載量也不大 : F-22預定的量產計畫有181架, : 是很少沒錯,大概只夠兩到三個作戰聯隊跟一個任務轉換單位用 : 籌載量也不大,那也沒錯,因為他本來一開始就是當作空優戰鬥機設計 : 又顧及到匿蹤設計,搞的機身本身就很重,帶不了多重的東西那是沒辦法 : 不過反正他的角色就是帶著輕輕的空對空飛彈把對方的戰鬥機幹掉 : F-35一流的幹掉對方的防空節點或重點設防目標 : 然後讓F-15E這種載彈量9頓的東西進去殺光其他的東西 : 事實上F-15E本身也會掛4顆120嚇人 : 整個作戰觀念事實上已經無法用F-15世代來想像 : F-15世代,是基本上還是以視距內/穿音速作戰為出發點 : 搭配在設計當初看起來很了不得的穿音速運動性 : 真正成熟的BVR飛彈幾乎是在第一架F-15服役後近20年才掛上去 : 設計時計畫用的麻雀,比較像遠程煙火而不是BVR飛彈 其實麻雀發展到最後一個型號AIM-7M時 已經跟越戰時期的煙火麻雀性能相差很多 波灣戰爭時 美軍的視距外主戰飛彈還是AIM-7M(不知道有沒有AIM-7F) 在波灣戰爭中麻雀飛彈創下極高的擊墜數 F-15C的35架戰果中 有25架是麻雀的功績 而整場戰爭據說F-15C共發射71枚麻雀飛彈 掠下25架敵機 35%命中率應該算還不錯 (有其他資料有說71枚發射出去的飛彈 有近半數發射後就故障) 比越戰時期麻雀飛彈7%~10%好很多很多 而麻雀飛彈最被詬病的應該是'半主動雷達導引' 發射機在發射飛彈後 必須持續鎖定敵機不能脫離戰場 如此會導致發射機的戰場生存性下降 且麻雀飛彈再單一時間只能攻擊一個目標 最終型的AIM-7M據說有辦法單一時間多枚多目標攻擊 只是手法太複雜 : 而F-22卻是一開始就是設計成視距外/超音速機動作戰的飛機 : 外帶加上匿蹤觀念,跟一樣超卓的近戰運動性能 : : 感覺比較像空中的「特戰部隊」 : : 不知我的觀念哪邊有問題 : : 請我們高素質的軍武版大大們來幫忙解惑一下 : : 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0.190.150 ※ 編輯: papapalapa 來自: 219.80.190.150 (02/18 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