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bsentSoul (Egalitarian-liberalism)》之銘言: : ※ 引述《roxinnccu (觸身球專家)》之銘言: : : 推 magecandy:那開AV-8的豈不是強者中的強者? 221.169.96.63 07/13 21:19 : : --------------- : : 未必 : : AV-8的向量動力跟F-22那種的意思完全不一樣 : : F-22那個只是輔助而已,操縱量並不大, : : 而且是跟操縱桿連動作為整體俯仰控制的一部份的,並不是分開的設計 : : 可以說那個向量噴嘴只是輔助/加強傳統俯仰控制用的東西 : 這也太小看TVC技術了,如果只是這樣那也就沒什麼研究價值了 ^^^^^^^^^^ 不然還有什麼呢? 請記住那只是二維運動的TVC 本質上本來就只能是增益俯仰控制 了不起左右差動形成滾轉力矩 不管什麼其力矩都遠遜於正常狀況下的傳統氣動力控制面 只是在過失速/近失速時發生效用 所以我說是『輔助』 TVC就只是改變推力方向的裝置而已,他能幹什麼,怎麼幹的都很容易想像 並不是克林貢水晶 : : AV-8會動到那個向量噴嘴多半只會在幫助短場起降的時候, : : 調整噴嘴角度的裝置也是分開的 : : 激烈空戰中想動到那個~~~除非飛行員是章魚 : : 可以找一下AV-8節流筏/噴嘴角度控制裝置的樣子就知道我為何那麼說 : : 即便飛行員是章魚,在大G運動中動到那玩意,弄不好飛機就失控 : 其實也沒這麼誇張,噴嘴角度的控制桿就在節流閥旁而已 就在旁邊,但沒有跟油門做整合 所以還是白搭 當然是可以『勉強』一手抓住兩根同時動作 但這樣的彈性就嚴重受限了, 而且在大G動作下同時改變推力跟大幅改變推力方向,太危險了 : HOTAS的概念也是從八零年代左右才開始,連早期的Mig-29都沒有.還不是狂電F-16 那靠的是頭盔瞄準器+R-73 跟HOTAS似乎無關 再說:不管有沒有HOTAS, 在激烈的近戰中飛行員的手基本上是不會隨便離開操縱桿跟油門的 : USMC發展出一套VIFF的戰術在被追擊的情況下瞬間將噴嘴改到90度使戰機可以得到 : 較小的迴轉半徑,在纏鬥之中是有使用的價值 書上有畫 但我想懷疑的是有沒有人敢用 就跟眼鏡蛇動作一樣 試想:你現在正在全力拉一個正G,可能已經拉到8甚至9g了 然後為了減少迴轉半徑,你決定忽然動用TVC轉到正下方90度 恭喜,馬上飛行員感受的g值就會瞬間增加 那結果不是飛行員瞬間頭暈眼花就是飛機結構因為超g受損 還不提這樣的推力方向大變化會不會有失控的可能............... : : 我一直就很懷疑獵鷹的向量噴嘴在實戰中除短場起降外能有什麼用處 : : 撇開操縱可能性不談,獵鷹本身速度就在慢了 : : 我想沒有飛行員會在緊張時又刻意減速搞那個向量噴嘴,讓能量更低 : 你要是這麼懷疑不妨參照一下福克蘭戰爭之中為什麼海獵鷹能打下Mirage III ^^^^^^^^^^^^^^^^^^^^^^^^^^^^^^^^^^^^^^^^^^^^^^^^^^^^^^^^^^^^^^^^^^^^^^ 關鍵字:AIM-9L 這是老美幫英國人開的外掛 然後,英國人有基本的艦載早期預警系統, 加上幻象三的短腳增益海獵鷹的主場優勢 可以說海獵鷹這一場仗不全是靠飛機贏的 如果幻象三也有類似的全相位短程追熱飛彈 海獵鷹可能就佔不了優勢 : 低速在纏鬥中並不見得就是致命傷 : 況且纏鬥最可能發生的速度都是在次音速 : 大部份戰機的飛行包絡線在低於一馬赫接近海平面的情況下機動性最佳 : (很不幸的Mirage III的三角翼正好不是如此) : : 推 midas82539:不是有個東西叫做電腦與自動化嗎? 220.135.207.10 07/13 22:30 : : ---------- : : 全世界的客機都有這種東西 : : 但是起降時飛行員多半會自己操縱 : : 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靠電腦自動化的 : : ex,複雜的戰術動作 : Well,沒人叫你把整架飛機交給電腦,但F/A-22上的向量噴嘴在一般情況下的確是交由電 : 腦控制吧 : : → midas82539:照這樣說的話F1的駕駛員最強了吧... 220.135.207.10 07/13 22:30 : : → midas82539:飛行員可能只需承受10G十分鐘,但是.. 220.135.207.10 07/13 22:31 : : → midas82539:F1賽車駕駛員卻要在8~10G的情境10小時 220.135.207.10 07/13 22:31 : : → midas82539:總而言之,這兩個東西本質上差異就頗大 220.135.207.10 07/13 22:33 : : → midas82539:比這個就跟比戰機與戰車誰對戰場影響力 220.135.207.10 07/13 22:34 : : → midas82539:誰大誰小是一樣的爭辯,也不見得有結果 220.135.207.10 07/13 22:35 : : 推 jackrock:哪來8~10G...頂多5G,而且10小時太久了吧 122.126.26.117 07/13 23:57 : : → jackrock:又不是利曼...囧 122.126.26.117 07/13 23:57 : : → midas82539:(其實資料來源是廣告...)囧 220.135.207.10 07/13 23:58 : : ----------------------- : : 時間不論,F1賽車手再怎樣他受到的G力就是前後左右而已 : : 而且主要是往前(煞車)往左往右(急速進彎時,可以快速過彎是F1賽車的特點) : : 賽車畢竟是『平面』,2D的運動 : : 一般來說對抗這種程度的G力比較需要練的是『脖子』 : : K.Raikkonen正面看過去,脖子都快要跟頭一樣寬了 : : 而大家都知道, : : 開戰鬥機G力對飛行員的威脅主要是『上下』的G力影響比較大 : : 對付這種G力,光練脖子是沒有用的 : : 你如果說F1賽車手的體能要求會比美國那些跑Indy NASCAR的高,基本上沒錯 : : 但麥拉崙那個廣告純粹是唬人而已 : : 而且F.Alonso那張臉.....即便我是麥拉崙fans,我也覺得很破壞畫面 : .....實在是不與置評,等級也差太多了,從承受的G力大小到姿勢/服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5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