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untainClu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們把山難定義為... 隊伍在山上出了事...不管是人為因素也好,飛來橫禍也好, 都算是山難. 83年雪訓雪溝攀登,aluba墜落身亡。 86年東郡橫斷,隊伍分散,黃致傑走失三天後尋獲,由直昇機接回。 87年九華丹大,柏岑燙傷傷口細菌性感染引發輕微敗血症,由直昇機接回。 88年南勢溪,郁茗墜落腳掌骨折。 89年三光溪,李建成於游泳戲水時溺斃。 這樣的出事率的確有點高... 以上只列出有開山難檢討會的, 其他一些檯面下的更是算不清, 像什麼 被蛇咬、被落石砸... 我們可以說很多事件意外成分居大,雖然沒錯,但我們就這樣任意外宰割嗎? 或者是,我們應該要極力去掌握我們可以掌握的因素,哪怕只佔了百分之三。 分析這幾件事,好像是什麼狀況都有,也不太有什麼交集, 但是隱約又有個共通點,那就是出事者並非無經驗的人, 甚至除了第一者相對於雪攀外,其他都算是蠻有登山經驗者所肇之事, 這是不是代表,山社總是太信任有經驗的人了?? 常常看到行前只有沒經驗的人在參加, 測跑是大一大二做的事. 這也許是很難立制度改變的,但在這一連串的事件後, 我們是不是有些觀念要改變? 或許從有經驗的人本身做起比較容易,以我而言,回想從剛開始爬山到現在, 心態上有很明顯的改變. 多的是經驗和膽識, 而少的是恐懼和謹慎. 第一次爬山,或第一次溯溪...現在回想起來, 就跟現在的大一新手一樣, 充滿著未知與新奇, 總是問東問西的,什麼該帶,什麼不要帶, 會不會滑倒, 會不會走不動, 都是擔心的問題, 因為根本沒經歷過這樣的活動. 大一上時去奇萊, 覺得那個峭壁好恐怖...居然要從斷崖中走上去, 總覺得那不是走路而是在爬斷崖, 每一步都很小心地走著... 而現在, 走在那種地方也許都沒有感覺, 路很大條啊, 會摔下去也是奇蹟.... 以前看到瀑布,總是被其壯觀所震驚的說不出口. 現在則是會去找可以攻上去的破綻, 想說爬上去一定是蠻爽的. 這樣的心態改變也許很多人都有, 隨著爬山的增多, 技術和經驗也增加了, 技術是用在有確保的地方, 有確保是很安全的, 但在一些不太需要確保的時候(也不太可能一直都確保), 我們因為經驗的增加而變得較大意, 或是用到確保的門檻提高. 當然我們還是會以隊中的新手來考慮該不該確保, 所以新手不太會出事, 但其他的時候, 自己solo的時候真的有那麼穩嗎? 例如我也很常背大背包solo去架繩. 自己也碰過很多驚險畫面, 跟上述那些事件的出事者而言, 我只是運氣比他們好罷了... 經過李建成的事件, 也許該回來檢討自己心態的問題, 在山上要不時提醒自己... 謹慎,戒懼多一點...情緒上的非理智的行為少一點... 我最怕的不是水流或高度暴露感, 而是落石, 很多次沒被落石砸死實在很幸運, 那種落石頭盔是沒用的. 地圖上斷一條線的稜線, 困難並不是在爬不上去, 而是落石的威脅 -- 人太忠於感覺 就難好好思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ballki.g2.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