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uscleBea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MartialArts 看板 #1HmorpBo ] 作者: NSACSS (agent) 看板: MartialArts 標題: [閒聊] 何立安老師演講 6/2科學化肌力與體能訓練 時間: Fri Jun 21 00:27:28 2013 FB上轉載,標明出處,若侵權請告之。 ---- 來源:何立安教練 陳威樺筆記 以上是第一篇筆記,在國外,運動員的訓練稱為Strength&Conditioning,簡稱為S+C Strength:代表肌力,分成四部份,肌耐力(endurance),肌肥大(hypertrophy),最大肌 力(maxstrength),爆發力(power) 肌耐力(endurance):肌肉承受一定負重,持續運動的能力,通常以低負荷反覆多次運動來 訓練,RM數約為12- 15下,但有些特殊的運動會做到30下,每一組休息時間為30秒,休息 這麼短的時間是為了讓身體的乳酸還沒代謝完全時,身體在微酸的情況下還能持續運動的 能力。 肌肥大(hypertrophy):破壞原本的肌纖維,使養分修復原本的肌纖維使其越來越大,健美 先生的訓練方式,其負重和RM數和肌耐力有所重疊,RM數8-12下,休息時間為30-90秒。 最大肌力((max strength):肌肉一次運動所發揮的最大力量,是所有肌力的本錢,最大肌 力越好,其他肌力也會很好,RM數為1-6,休息時間2-4分鐘,休息如此久是讓身體完全恢 復。 爆發力(power):肌肉在短時間內,發揮出來的最大肌力,RM數4-8,休息時間2-4分鐘,負 重可以是最大肌力 的30%~80%,爆發力和最大肌力不同的地方在於,做同一重量所用的 功率不同,舉例來說,同樣臥推100公斤,完成一個動作4~5秒,這是在練最大肌力,完成 一個動作0.2~0.3秒,這是爆發力,這也符合運動競技的要求,沒有一位選手希望發揮最 大力量需要4~5秒。 ***老師強調*** 1.反對一萬公尺和仰臥起坐:一萬公尺會促進紅肌纖維的發展,抑制白肌纖維,會使選手 習慣低強度的訓練,但強度一增高就受不了,使選手跳不高,跑不快,縱使是訓練鐵人三 項和馬拉松的選手,老師說他也不會開一萬公尺給他,頂多三千公尺間歇跑X3,或著一開 始剛訓練時,一個禮拜跑一次一萬公尺二個月。仰臥起坐的部份,引用老師的話,核心訓 練的兩類運動(練肚子下背的,和大肌群多關節的),其實有很大程度被「錯置」了,許 多練肚子和下背的動作,例如仰臥起坐、仰臥舉腿、俯臥挺背,或是網路上可以看到的無 限多種刺激腹肌、下背肌群的訓練,目的是想要讓身體核心有力量(或是練成六塊肌好看 ),但是,這樣的訓練被許多學者和教練發現其實效果有限。效果有限的原因在於,腹肌 其實只有表面是六塊肌,裡面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系統,組成一個軀幹壁,這圈銅牆鐵壁的 功能,不是用來反覆彎曲發揮力量用的(除非今天是鞠躬比賽),而是在身體做全身性的 肌力或爆發力動作的時候,將雙腿三關節伸展產生的力量,從下肢傳遞到上肢的過程裡, 傳承力量用的。核心(軀幹)既然是用來傳遞力量,核心(軀幹)的「穩定度」就比「收 縮力」重要的多。 2.動態伸展與靜態伸展:除非運動項目需要超大伸展幅度,否則一般而言,運動前做動態 伸展,運動後做靜態伸展。原因如下:肌梭是一個偵測肌肉伸展狀態的本體感受器,當肌 梭偵測到肌肉伸展,便會傳訊息至脊椎,脊椎會立即傳回反射訊號,讓肌肉收縮,但是如 果伸展的狀況一直持續,肌肉無法收縮,肌梭的功能便會被抑制,肌梭功能一旦被抑制, 就無法在跑、跳等爆發力動作裡面發揮SSC(伸展收縮循環)的功用,爆發力表現便會因 此減退。 3.free weight的重量訓練比機械式的重量訓練來的好:機械式的重量訓練由於選手坐在機 台上,無法訓練到選手的平衡感和反射性回饋,只會訓練到選手的部分肌肉,肌肉雖然變 壯了,但是肌肉連動起來能力並沒有,這樣並不會提升運動表現,就像健美先生,所以花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重量,free weight的效果會比機械式效果大的多。 ***學生提出問題*** Q:肌肉的橫切面積越大,表示最大肌力越大,那為什麼使肌肉肥大的訓練法跟訓練最大肌 力的訓練法不一樣? A:肌肉的橫切面積越大,表示最大肌力越大這句話是對的,但是有研究顯示,如果人類大 腿的肌群全部用力的話,大腿骨將會被折斷,所以人類大腦會利用神經控制肌纖維,肌纖 維由神經驅動,一條神經和它所支配的肌纖維合起來,就稱為運動單位。做一個動作時徵 招的運動單位越多,發揮出來的肌力也就越大,這就是『徵召閾值』,所以肌肉大的人, 他的『徵召閾值』低,他的力量不會大,否則的話就不用比舉重了,量腿圍就可以了,人 體不是一個會浪費能量的生物體,如果需要對抗的外力不大,就不需要徵招所有的運動單 位,而只會從「徵召閾值」比較低的肌纖維開始動員,這些閾值比較低的肌纖維,通常是 慢速氧化肌纖維(紅肌),而具有爆發力的肌纖維(快速無氧肌纖維,或稱白肌),「徵 召閾值」比較高,只有在需要對抗的外力極大的時候,才會動員起來。所以,如果想要增 進最大肌力,我們必須有動員白肌的能力,想要動員白肌,重量一定要夠重。重量以最大 肌力85%以上者為佳。 conditioning:代表體能,分成三種能量系統,ATP-PC(磷酸系統),LA(乳酸系統),Oxy( 有氧系統),這三種系統生活中不會完全停止,只是比例分佈不同而已。 ATP-PC(磷酸系統):使用ATP當作能量,身體爆發力的來源,普通人能持續4秒,優秀運動 員可持續12秒,此時運動員的速度最快。 LA(乳酸系統):當ATP-PC用完時,身體會進入乳酸系統,使用肝醣當原料,運動員的速度 會比ATP-PC還慢,持續時間約為60~90秒,優秀運動員可到120秒,此時運動會代謝出乳酸 ,乳酸再重複利用成為能量,乳酸在肌肉裡會產生灼熱感,約30秒後代謝80%,2-4分鐘後 代謝完成,因此運動完痠痛一兩天是因為乳酸堆積這是錯的,因為乳酸早代謝完了,沒有 代謝完表示代謝系統出問題,必須要看醫生,會痠痛是因為運動使肌肉纖維有破損和受傷 造成的。 Oxy(有氧系統):慢跑和生活中最主要的能量來源,燃燒的原料為蛋白質和脂肪,此時速度 不快但可運動到天長地久。 週期化訓練:以上是週期化訓練,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分成四大週期,每一週期約 8~12週,老師說:速度的基礎是爆發力,爆發力的基礎是最大肌力,最大肌力的基礎是肌 肉質量,肌肉質量的基礎是肌耐力,所以,要訓練肌耐力才有能力增進肌肉質量,有足夠 的肌肉質量才能練最大肌力,有了最大肌力才能轉換成爆發力,有了爆發力才能訓練速度 。 第一週期(Adaptation):這段期間要打好運動員體能的基礎,避免初學者一開始就接觸高 強度的訓練,肌力訓練以肌耐力和肌肥大為主,體能訓練心肺耐心但低負荷的運動為主, 這是最沒有進步的時候,不過要藉此打好基礎。 第二週期(Maxs):這段期間由於之前第一週期所訓練的肌耐力基礎,使初學者較能適應第 二週期的強度,主要練習爆發力和最大肌力為主,體能以間歇跑和高強度的訓練為主,這 是最累的時候,也是進步最快的時候。 第三週期(conversion):轉換期,經由前面兩週期,已經把一般人的體格,變成運動員的 體格,接下來要把因重量訓練來的肌肉,變成專項運動能運用的肌肉,重量訓練以專項區 別,馬拉松肌耐力為主,爆發力為輔,短跑選手爆發力為主,技擊運動則兩種混合練,這 是最複雜的,體能方面則以技巧訓練為主,第三週期完之後會有大比賽,或是持續性的賽 季。 第四週期(transition):通常為比賽前三四天或比賽後進入此階段,好好休息,準備迎接 比賽和進入下一週期。 接下來是術科方面,引用老師的影片來說明,這些都是訓練爆發力的動作,舉重動作是很 好的爆發力訓練動作,所以不是舉重選手也都會利用舉重動作來增加爆發力,老師強調三 關節爆發(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是人體產生最大爆發力的重點,健美式的訓練特色, 是很會把每一條肌肉獨立出來練,舉例來說,練肱二頭肌,就要穩住肩關節,讓二頭肌在 沒有任何其他助力情況下收縮,讓肘關節是身體唯一用力的關節,隨著這種思維,一大堆 的器械式訓練器材出現了,這些器材的主要功用,多半在於將想要訓練的肌群「獨立」出 來,在這種訓練下,配合健美明星和電影的推波助瀾,許多人練出了碩大的肌肉,也讓大 眾對「身體形象」有了史上未見改變。但是,這些史上最粗壯的選手,在運動表現上似乎 未如預期,許多非常壯碩的選手,並不一定能發揮跟身材成比例的力道,因此大家漸漸開 始檢討這種將身體各個肌群分別訓練的方法,也因此,出現了下一個典範轉移,就是對「 完整動作」的重視,完整動作一反健美訓練的方式,不再把人體仔仔細細地分開來練,而 將大多數的肌力訓練時間都花在臥推、蹲舉、硬舉等大肌群多關節的大動作,從他們的課 表可以看出來,一改健美式的訓練課表(分為胸肌日、腿肌日、肩膀手臂日等等),完整 動作的課表大多不太分身體部位,而是以大肌群多關節的動作,以及大肌群多關節的變化 動作,填滿了課表的大部分,只有少部分用來練補強動作。而且使用槓鈴和啞鈴的機會遠 大於使用機器。這種訓練法比較符合科學,所以威力至今不減,算是一個即使過時也未被 推翻的典範。在這之後的下一個典範轉移,是「發力率」概念的普及,大家發現臥推、蹲 舉、硬舉等訓練對於運動表現的遷移效果,似乎在某個程度以上就停滯了,追其原因發現 ,原來上述動作的最大肌力,通常需要2~4秒才能完成,但是快速的競賽動作通常需要在 0.2~0.4秒就做出動作,這個時候最大肌力來不及發揮,因此即使最大肌力一直在進步, 遷移到運動裡的效果卻不明顯。因此,大家開始尋找高「發力率」的訓練動作,上膊、抓 舉、挺舉、蹲跳和plyometrics開始大流行,這些動作都有幾個特性:高速度、充分利用 牽張反射、以及刺激反應式肌力等。這讓肌力訓練的效果又更上一層樓。以這種思維建立 的課表,會把上膊、抓舉、挺舉等動作當做主菜,接著才輪到臥推、蹲舉、硬舉,最後才 是小肌群。這樣的作法是現在的主流,高爆發動作的地位屹立不搖,之後的典範轉移都只 能錦上添花,未有足以推翻這種模式的方法出現。 熱身動作,以動態熱身為主,沒有一定動作招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waQSdT9JMY
深蹲熱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5s5f-gjCM
抓舉蹲熱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pdgIH40H5U
落下深蹲熱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xOkTIgTJ4s
前跨步熱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kgiaxP7Sg
側蹲熱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V-PxyqPNcw
***接著進入抓舉*** 抓舉步驟一:RD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qxgV2tN_Q 抓舉步驟二:聳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M49HUQc9g
抓舉步驟三:高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kpu6uaM-cY
抓舉步驟四:簡易接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b5QcYV1-Rs
簡述上膊流程:RDL、聳肩、高拉、接槓(全部合起來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erMzb7RTM
深蹲式抓舉(比較難的爆發力動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jOP4GUv16E
懸垂式窄抓舉(比較簡易版的爆發力動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prBwaHkRqI&feature=youtu.be
最後感謝何立安老師免費替我們演講,和Su Yu-kuei提供這個機會給跆拳社,也感謝主辦 人的辛勞,在台灣能聽到運動科學相關的知識並不容易,在台灣有很多優秀有心的運動員 走了許多冤枉路,花了許多時間,真的很可惜,希望這份筆記能盡一份微薄心力,改變台 灣的體育環境,但在怎麼謹慎,難免有所疏漏,祈求讀者的指正,最後為所有的運動員致 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7.252
s921619 :這篇真棒!!感謝原作者!!也感謝NA大的 116.59.249.77 06/21 00:56
s921619 :分享(抱歉 是NS大 XDD) 116.59.249.77 06/21 00:57
backghost111:看到鞠躬比賽讓我想到紅白機的karate 111.249.223.10 06/21 01:43
nekoares :受益匪淺。可以再附上來源連結嗎? 220.136.71.228 06/21 09:12
NKN :好文 不過有趣的事情是這跟一些 210.209.154.56 06/21 09:34
NKN :武術或格鬥運動的傳統鍛鍊法相當接近 210.209.154.56 06/21 09:34
NKN :總結就是要練全身不要只練部位 210.209.154.56 06/21 09:35
NKN :像是跑步 跳繩 搬運石頭等等 210.209.154.56 06/21 09:37
NKN :當然現代科學分析後可以更有效率 210.209.154.56 06/21 09:38
NKN :基礎武術動作反覆訓練也有提高瞬間 210.209.154.56 06/21 09:39
NKN :發力率的效果 210.209.154.56 06/21 09:40
NKN :我個人體感也是與起像部隊那樣整人 210.209.154.56 06/21 09:40
NKN :刺完一槍叫你撐著 不如反覆快速突刺 210.209.154.56 06/21 09:40
NKN :像劍道素振那樣鍛鍊較有效 210.209.154.56 06/21 09:41
GroundWalker:大推140.116.138.131 06/21 10:30
creative88 :科學都要研究半天才知道傳武是對的.. 114.43.137.123 06/21 10:46
也有很多是錯的阿。 即便情感上支持傳統,也不需要貶抑所謂科學,古代人也是在追求科學阿, 只是那個年代可以證明的事情不如這個年代多,也沒有這個年代精準。 古代人就算有拖石頭,那麼體重多重的人、練到哪個階段的人該拖多重的石頭? 每塊石頭的重心一樣嗎?拖石頭有甚麼相應的運動傷害? 最後你就會發現傳統傳了半天不如一塊啞鈴。 而當我們說古代人幾千年都拖石頭,拖石頭一定有道理的時候,古代人如果有機會選擇 可能會選你手上的啞鈴... 古代人吃含有奎寧的草藥吃好瘧疾,這是經驗。現代人把有效成分萃取出來, 避免不必要的物質,還可以依據體重調整劑量和濃度,也可以根據不同種類的瘧疾調整 可以根據肝腎功能好不好調整劑量...最重要的事情是無論從原理上或是從實務上 (透過對照組實驗)都能証實其有效,而不再只是聽說以前人這樣做所以跟著這樣做有用。 傳統和科學不是相對的東西,科學是一種實證方法,所有傳統都是科學過去的歷程。 將傳統放在跟科學相斥的角色,通常只是情感上在懷念過去某個美好年代, 卻沒想到在人類集體裸奔互相丟石頭吃生肉生病沒藥醫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傳統, 心裡懷念的過去美好年代反而又是相對科學的年代了。
oldrice :推 114.46.226.84 06/21 11:35
NKN :不不不 頂多是證明說有些傳武的觀念 210.209.154.56 06/21 12:03
NKN :是對的 但是世界各地武術中有很多 210.209.154.56 06/21 12:03
NKN :未經驗證或是錯誤的訓練觀念也是事實 210.209.154.56 06/21 12:04
NKN :要不然像我一開始刺槍剛學的時候 210.209.154.56 06/21 12:04
NKN :學長很喜歡整人叫我刺出去定住不動 210.209.154.56 06/21 12:05
NKN :那種就是錯誤的訓練 210.209.154.56 06/21 12:05
NKN :只是古人性命相博的經驗傳承中有些 210.209.154.56 06/21 12:06
NKN :結論當然是很有價值的 210.209.154.56 06/21 12:06
NKN :但傳承過程中有幾個糟糕的 就有偏差 210.209.154.56 06/21 12:07
NKN :還有真的是有人自己很會打 210.209.154.56 06/21 12:07
NKN :但是完全不會教 有些人則是打的普通 210.209.154.56 06/21 12:07
NKN :好 就是特別會教 西洋現代武術的發展 210.209.154.56 06/21 12:07
NKN :就是將教學方式系統化科學化 很棒 210.209.154.56 06/21 12:08
NKN :像BJJ導入Position觀念就讓寢技 210.209.154.56 06/21 12:08
NKN :一整個很好懂 比柔道或職業摔角 210.209.154.56 06/21 12:09
NKN :的教學法更好學 210.209.154.56 06/21 12:09
unknowsay :定住很久真的整人用的沒錯XD140.112.168.113 06/21 13:51
unknowsay :求FB連結,FB直接案分享就會連到原140.112.168.113 06/21 13:52
unknowsay :出處了140.112.168.113 06/21 13:53
creative88 :同意118.168.206.168 06/21 14:10
tototo123 :也很多是錯的還廣為流傳 111.250.204.36 06/21 15:57
tototo123 :我本身也練傳武 但很不喜歡一味 111.250.204.36 06/21 15:58
tototo123 :不求甚解的那種.. 111.250.204.36 06/21 15:58
cool2264 :何立安本身就巴柔紫帶 ,跆拳黑帶 42.72.31.186 06/21 16:51
kevin751021 :怪獸必推 112.104.121.82 06/21 17:32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9%99%B3%E5%A8%81%E6%A8%BA/%E4%BD%95%E7%AB%8B%E5%AE%89%E8%80%81%E5%B8%AB%E6%BC%94%E8%AC%9B-62%E7%A7%91%E5%AD%B8%E5%8C%96%E8%82%8C%E5%8A%9B%E8%88%87%E9%AB%94%E8%83%BD%E8%A8%93%E7%B7%B4/673472036001442 ※ 編輯: NSACSS 來自: 114.36.0.216 (06/21 18:00) ※ 編輯: NSACSS 來自: 114.36.0.216 (06/21 18:16)
kee32 :超內行的,大有收穫,非常感謝! 123.241.214.82 06/21 23:00
ellisnieh :推,運動科學很重要。121.254.122.173 06/21 23:01
unknowsay :http://ppt.cc/ueIU 幫縮網址111.241.132.156 06/21 23:10
NSACSS :以之前的文章來說,如果木村活在這帶 114.36.93.103 06/21 23:48
NSACSS :他可以更快達到巔峰或是變更強 114.36.93.103 06/21 23:48
kshs930709 :最愛吃科學豆腐的族群:傳武 中醫 基 61.227.11.37 06/22 16:26
kshs930709 :督教 61.227.11.37 06/22 16:26
protoss :最愛吃科學豆腐的族群應該是低能的吧 180.176.134.81 06/22 18:21
creative88 :樓上我不覺得那三個是低能的東西耶..220.136.109.158 06/22 19:20
unknowsay :什麼叫吃科學豆腐?111.241.132.156 06/22 20:04
kshs930709 :簡單來說就是平時喜歡宣稱他們的東西 61.227.11.37 06/22 22:46
kshs930709 :符合科學 但是碰到和科學有牴觸的部 61.227.11.37 06/22 22:46
kshs930709 :分又會改口說科學不是萬能之類的 61.227.11.37 06/22 22:47
chind :格鬥宅也很愛吃科學豆腐......220.137.163.167 06/22 22:53
chind :"你看 MMA就是科學化訓練" 然後拼命220.137.163.167 06/22 22:53
chind :重訓 訓練完也不做伸展......220.137.163.167 06/22 22:53
chind :殊不知 人家選手做了多少動態協調訓220.137.163.167 06/22 22:53
chind :練......結論 傳武宅 格鬥宅 就愛宅220.137.163.167 06/22 22:54
chind :科學豆腐...... 嚴格來說 就半套科學220.137.163.167 06/22 22:54
kshs930709 :其實有部分的新理論是完全不建議 61.227.11.37 06/22 22:55
kshs930709 :拉筋伸展的 61.227.11.37 06/22 22:56
chind :要看部位 以及 訓練動作為何220.137.163.167 06/22 22:57
kshs930709 :google hyper joint mobility syndro 61.227.11.37 06/22 22:58
kshs930709 :的某篇延伸文章可以找到 61.227.11.37 06/22 22:58
chind :純就我個人角度而言 科學化 好不好220.137.163.167 06/22 22:58
chind :我不確定 但 有個優勢就是220.137.163.167 06/22 22:59
chind :data base 有根據 慢慢一點一滴研究220.137.163.167 06/22 22:59
chind :累積出來220.137.163.167 06/22 22:59
chind :謝樓上220.137.163.167 06/22 22:59
kshs930709 :我的意思不是說訓練方式不完美或者 61.227.11.37 06/22 23:00
kshs930709 :缺乏高效率是不科學 科學本身就不完 61.227.11.37 06/22 23:00
chind :syndrome?220.137.163.167 06/22 23:00
kshs930709 :美 我的意思是說看著自己順眼的知識 61.227.11.37 06/22 23:01
kshs930709 :就擁抱它 看不順眼的就攻擊它 這種 61.227.11.37 06/22 23:02
kshs930709 :過度主觀的態度不科學 61.227.11.37 06/22 23:02
kshs930709 :對 syndrome 沒打完 61.227.11.37 06/22 23:02
chind :倒是查到Joint Hypermobility Syndro220.137.163.167 06/22 23:03
chind :一樣的東西吧?220.137.163.167 06/22 23:03
kshs930709 :啊 對 你這個才對 61.227.11.37 06/22 23:04
chind :我所認識的科學 在於否證220.137.163.167 06/22 23:06
chind :今天我所學到 是最新知識 未來可能也220.137.163.167 06/22 23:06
chind :會被推翻 所以大部分都講得很保守220.137.163.167 06/22 23:06
chind :除非是經歷不斷試圖否證挑戰仍220.137.163.167 06/22 23:07
chind :屹立不搖的理論220.137.163.167 06/22 23:07
kshs930709 :我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只的科學在於 61.227.11.37 06/22 23:08
chind :科學也具備 重置實驗 同樣訓練 不同220.137.163.167 06/22 23:08
kshs930709 :心態而不是知識 沒有什麼知識是牢不 61.227.11.37 06/22 23:09
kshs930709 :可破的 61.227.11.37 06/22 23:09
chind :人也要產生同樣效果 但 其實很難220.137.163.167 06/22 23:09
NOBUNAGA01 :說健美喜歡單練肌肉其實也不大對 1.34.223.223 06/23 00:43
NOBUNAGA01 :不然squat就不會被叫做健身之王了 1.34.223.223 06/23 00:45
protoss :我也沒說那三個是低能的東西阿... 180.176.134.81 06/23 14:46
bvdx : 借轉肌肉海灘版 61.228.148.115 11/24 17:42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bvdx (61.228.148.115), 11/24/2014 17:43:49
Cyclo: 推推推 11/24 17:48
ji3g4linda: 討論很有意思 11/24 18:01
searoar: 先推慢慢看 11/24 18:53
joker2340: 謝謝分享 11/24 19:27
manson666: 照老師回覆運動後有酸表示有練到? 11/25 01:26
manson666: 沒記錯的話 這個說明跟之前爬文的有一點不太一樣? 11/25 01:34
manson666: "會痠痛是因為運動使肌肉纖維有破損和受傷造成的" 11/25 01:35
manson666: 會痠痛表示有練到 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呢? 11/25 01:36
kevin751021: 有痠痛大部分情況=有練到 不痠痛=/=沒練到 11/25 02:04
lingray: 要辨明的是,若肌纖維受損造成酸痛,那沒酸痛是否=肌纖 11/25 06:28
lingray: 維沒受損?若答案是否定的,平平都是肌纖維受損,酸痛與 11/25 06:29
lingray: 否的差異與成因為何? 11/25 06:29
manson666: 了解,謝謝! 11/25 09:40
eastlord: 這篇很棒!大推 11/25 11:21
todd0101: 觀念是非常正確 但對於追求大肌肌的人來說 實在是講太多 11/25 14:01
todd0101: 為了外形好看 而不是運動競技為導向的 看看就好 11/25 14:03
IamJeremy: 11/25 14:44
iscpupu: 看你的目標啦 11/25 14:50
ilikeswim: 超專業 02/23 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