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usicInTaiw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和孩子聊天時,闖進心頭的一首歌…。 張邱東松「燒肉粽」 -----------------------   自主學程的安排,每週規定至少一小時時間作例行諮詢, 而諮詢老師風格殊異。個人因生命史研究的興好,同時也愛故 事,總得先聽孩子依時間表說當周行事。我在意這個看似無聊 的簡單動作,因作為了解孩子生活的基礎,在說的過程中孩子 也在聽自己-這時頗有敘述訪談所謂的主敘述階段,在不打斷 敘說者說話的狀況下,聽其開展短布幅的生命史;一般於行事 曆陳述後,我會視情況請孩子對未敘及的時間再說上一說,就 這樣聆聽,參酌平日自己、其它孩子、家長、與同僚對孩子的 觀察,因之能得到與孩子對話的大部分基礎。一周七天,時間 不長,但也夠上帝創世了。   總還會這樣問:「有什麼有趣的事?」偶而,除了些故事, 還開展了交心時刻。例如,二○○五一○一三。這日釣手說了 件有趣的事。   釣手說道,這星期晚上,約莫子夜時分聽到「燒肉粽」叫 賣聲;他分享這樣的心情:夜讀之際,嘉興街上沿街叫賣肉粽 的小販,那種在台北街頭因種種原因而顯得陌生的聲音,傳進 他耳朵。我聽他轉述時似乎還能聞到那熟悉的氣味,甚至與所 有夜間謀生、就讀的人共同奮鬥的情懷及,安慰。幾年前視寫 作為畏途的他說道:很想把他寫出來。   那樣的叫賣聲。「燒肉粽!」。   常聽父母言,我開口的第一個詞彙不是「媽媽」,也不是 「爸爸」,而是每晚樓下經過的小販叫賣聲。我是難管帶的孩 子,幼時體弱,癖性特別,每晚不睡,就是愛「夜巡街」,似 是天生夜貓子;後竟變本加厲,養成不夜出吹風就哭鬧的「機 車性格」(這是實驗計畫若有夜間部,我必極力爭取的原因呀)。 「燒肉粽」不只是我的第一句話,它是張邱東松所作,郭金發 的「最紅歌」,也是那沒有KTV的時代,全家點燭齊圍,家庭歌 唱聚,我的成名曲;在那物質困乏的時代,喜歡歌唱的出外人 家庭,心裡卻是飽足。   生長於醫生世家的張邱東松,選擇了音樂作生命依託。日 治時期,這有名的辯士-默片時代的旁白-,因具備音樂的基 礎,再加上學識淵博,從事音樂創作時無論樂曲、填詞都能勝 任。他的作品,深切陳述小市民做活的辛酸,為生活逼迫的無 奈,〈收酒矸〉、〈燒肉粽〉更是被人們引為心聲。公元二千 年,台灣景況又如他筆下景況,年輕人唱來或許一樣無奈:「 自悲自嘆歹命人,父母本來真疼痛,乎我讀書幾落冬,出業頭 路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燒肉粽,燒肉粽…」凡此種種, 不由得讓我一再共鳴著釣手分享的心情。   應是這樣的,月下,或微雨中,踽踽獨行,帶著串串飽實 的肉粽販子,帶來的不只是肉粽,還有一種特別的情緒與情境。 同是未眠人哪!就釣手所言,那體會是:這時有人和我一同努 力著,那種感覺。窗外有人和我一樣不眠,也努力的做事哪。 故事是禮物,有去有回,我也分享了國慶連假回家看到點心攤 的經驗。   常神遊物外的我回家也能下錯站,是以一路步行,看到的, 個個點心攤。個個微雨中點燈發亮的,點心攤。特別是今已移 處另舉的當時夜市入口,那對鹽酥雞夫妻,彷彿又回到中小學 時候。在點心攤前點東西:點菜,點心,點人情味。為生存需 求而勞動,卻還透露著某種單純與真實,應是這種莫名安定的 力量,讓我得而辨識家鄉感覺。即便已是網路無遠弗屆的時代, 人手一機,世界的腳步似乎飛快,但簡單素樸的情懷,一直在 一直在,在生活在堅持,低調卻無比有力。   釣手又說了些他的感懷,我們都同意,這樣的低調、堅持 是台灣可愛的精神內涵哪!他有感動,說要寫篇文章。無須為 文造情,寫作成為表達生命感懷的出口,釣手突然就讓我感動 了。   怎知時間流逝,這樣又與「燒肉粽」相遇,一時,教室空 桌現出那熱騰的粽子、點心菜肴,還分享共同的氣味。不知怎 的,寫這篇文章給讀者作靈魂飯時,就期待釣手為我準備的另 場盛宴哩。 20051023 -- 洪軒樂派小師弟 靈修院 http://www.wretch.cc/blog/schelling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chell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192.16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