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B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 https://twitter.com/Baxter/status/1631370818134605824 https://twitter.com/Baxter/status/1631370819933978624 https://twitter.com/Baxter/status/1631370821469085696 https://twitter.com/Baxter/status/1631370823171964928 https://twitter.com/Baxter/status/1631376996772237312 原文有點長 我先放上原作者自己在推特上的概述 再看情況要不要翻:) 原作者Baxter Holmes是一名ESPN的寫手 經常撰寫與NBA有關的一些非籃球議題 像是太陽老闆相關的議題也都是他在負責追蹤的 The current "load management" debate is simply not rooted in science or medicine. A major factor: Many players now enter the NBA with badly broken bodies. I reported on this massive crisis over a two-year period 現在的NBA負載管理的辯論已經不僅只有與自然科學或是醫藥相關了。一個最主要的因素: 很多球員在進入NBA之前就已經帶著嚴重受損的身體了。我撰文(原作者)寫了過去兩年這相 關的重大危機。 This was not always the case. Decades ago, players didn't specialize. They played multiple sports. They took summers off. They had "normal" childhoods. Now, kids begin playing as young as 8 years old, and they play all year from then on. That mileage adds up -- in an awful way. 這並非一直都是這樣。數十年前,球員們還沒如此專業化。他們會打許多不同的運動。他 們會在暑假休息。他們有正常的童年。現在,小孩在8歲就開始認真打球,而且他們那之後 整年都會不休息的打。那個里程不斷累積並造就了糟糕的結果。 This whole movement involves millions of kids. It's taxing on orthopedic surgeons, some of whom now repair torn ACLs and Achilles ruptures on children under 10 years old. The NBA is tough enough on the body. An already broken body? It's so much worse. 這整個運動影響了數百萬計的小孩。這變相就是個付給小兒外科的醫療稅,有些不到10歲 的小孩就已經要動ACL撕裂與阿基里斯腱斷裂相關的手術了。NBA對於身體就已經是很大的 負擔。一具已經受損的身體?那只會更糟。 Simply saying that one era was "tougher" than the current era is shortsighted. So much has changed. Just ask team doctors and athletic trainers. Ask NBA GMs. Ask youth coaches and orthopedic surgeons. This discussion must evolve for the better. 如果只是粗暴地說某個時代比現在的時期更加強硬是短視的。好多事情都已經變了。去問 問那些隊醫與防護員。去問問NBA管理層。去問問青少年球隊教練與小兒外科醫生。這個討 論必須要能讓大家都受益。 This is from part one of my two-part series, based on dozens of interviews w/ NBA team and league officials, current and former players, AAU coaches, parents, youth players, researchers and medical and athletic training officials in & around the NBA. It's the heart of the issue: 這是我(原作者)的系列文的第一部分,根據大量與NBA球隊與聯盟官方工作人員、現役與退 役球員、AAU教練、家長、青少年球員、研究人員與醫療及體能防護員。這是問題的核心: https://i.imgur.com/7TgQ1aK.jpg
大意就是,運動科學界已經發現現在這個議題的嚴重性。P3(一個運動科學實驗室)的創辦 人說"籃球已經是對人體最艱難的運動,他會造成許多人體機能的問題--由傷病與被縮短的 生涯所得知。比任何所有我們有做的其他運動都還嚴重。"同時,他也稱一些球員為"倖存 者"並說"他們對他們的身體已經過於劇烈,太過極端。其中很多人並無法度過這些訓練。" 這也被一座位於洛杉磯名為Movement Performance Institute(主要關注於傷病醫療與預防 的實驗室)發現現在青少年已經是洛杉磯運動傷病的大宗。 "他們不斷進出這裡--膝蓋痛、腳踝痛、頭痛、背痛"南加大運動動力學的總監Chris Powers教授說。"我們一直看到一些10 11歲的小孩帶著很糟糕的肌腱炎及過度訓練造成的 傷病。我甚至有看過11歲就ACL斷裂的病例。" 這也被一名主要在亞特蘭大的醫生Mike Clark的辦公室所注意到了,他建立了一個名為 Fusionetics的計畫主要是著重於運動效率及傷病預防與治療並在NBA被廣泛的使用。 不過在這個P3注意到的情況,Fusionetics的工作人員要處理高中生骨髓的問題,這也是 Clark醫生作為鳳凰城太陽物理治療師14年才有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正在顯著的變糟, 因為這些小孩太年輕就朝專業化發展且從未讓身體恢復過。"Clark說。 即使已經有這些運動實驗室在為這些狀況努力,NBA仍持續接收到一堆在到達NBA以前,身 體就已經壞掉的球員們。 http://psce.pw/4tcv4u 全文連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1.232.216.168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A/M.1677785576.A.62B.html
foolishbi : 他的文章都超長...有想翻的會被勸退 03/03 03:36
Qorqios : yes 03/03 03:37
foolishbi : 他看法就是現代籃球更早消耗身體,進NBA更難 03/03 03:40
Solid4 : 雖然說這麼翻語意沒變但準確來說taxing通常跟稅無關 03/03 03:41
Solid4 : 這裡是(沉重的)負擔的意思 03/03 03:43
XXXaBg : 阿肥的打法才是趨勢 03/03 03:50
angel2210 : 沒辦法 競爭太激烈了 因為錢太多了 03/03 03:51
edward0811 : 結論不要年紀小練球,受重傷害一生 03/03 03:56
ymsc30102 : 有動手術就算了 應該更多的是為了往上爬隱瞞傷勢 03/03 03:58
ymsc30102 : 到了更高層級的時候一次炸掉 03/03 03:58
EZ78 : 我純粹是覺得醫療稅這個用法比較好翻XD 03/03 04:02
※ 編輯: EZ78 (71.232.216.168 美國), 03/03/2023 04:04:05
EZ78 : 每次翻譯的時候都覺得轉化成中文比較難QQ 03/03 04:04
kyubimon : 以後會不會職業籃球員是有錢人才能打?有錢身體保養 03/03 04:04
kyubimon : 才能做得很好 03/03 04:04
EZ78 : 現在已經幾乎都是中產階級在打了 03/03 04:05
EZ78 : 很多都是球員二代教練小孩之類的 家裡不缺錢 03/03 04:05
EZ78 : 窮人想靠籃球翻身基本上就是賭博+走鋼索 所以NBA開 03/03 04:06
EZ78 : 始經營籃球學校來幫助一些沒被看到的小孩 03/03 04:07
EZ78 : Benedict Mathurin就是籃球學校出身的 03/03 04:07
EZ78 : 現在的尷尬點就是你不從小練球你會被淘汰 03/03 04:08
EZ78 : 但練了就是一條充滿傷病的不歸路 03/03 04:08
foolishbi : 拓荒者雙向也是NBA籃球學校出來的,不過是非洲的, 03/03 04:10
foolishbi : 目前也還沒上場過,Ibou Badji 03/03 04:10
metalj : 籃球靠天賦的,練了10多年,到18歲長到只長到6呎就 03/03 04:16
metalj : 停了,不論基本功多紮實,一樣沒球隊要。 03/03 04:16
henryhao : 棒球投手: 03/03 04:16
metalj : 訓練小朋友,翻身賭一把。變成籃球圈內的產業了 03/03 04:17
EZ78 : 棒球球員能獲得的休息時間與進職業前的保護是高很多 03/03 04:19
s111228s : 跟棒球一堆高中開TJ一樣 03/03 04:19
EZ78 : 他們那邊的案例比較像每個人都在衝擊人體極限 03/03 04:19
EZ78 : 造成傷病也是不斷地堆高 但不這樣做打不了職業 03/03 04:20
EZ78 : 窘境是類似的 03/03 04:20
louisnight : 好像也不是很意外 03/03 04:23
aegis43210 : 美國小孩可能需要鐵牛運功散 03/03 04:26
airash800513: 國際球員一直增加,不就代表全世界想進nba的人越來 03/03 04:29
airash800513: 越多,越來越難進,你不早點競爭,別人就看不到你 03/03 04:29
JustBecauseU: 球家可能就是這樣吧 03/03 04:29
jincowba : 身體素質不上去,沒天賦怎麼練也沒屁用,Newman小時 03/03 04:33
jincowba : 候很屌,長大沒人要 03/03 04:33
EZ78 : 能不能進NBA只是結果 你沒做不可能進NBA才是更大的 03/03 04:35
EZ78 : 遠因 03/03 04:35
EZ78 : 你不這樣做連機會都沒有造成現在每個進來身體都壞的 03/03 04:36
ymsc30102 : 有沒有天賦也不是馬上就知道的啊 有人10歲時就知道 03/03 04:45
ymsc30102 : 長到200cm嗎 03/03 04:46
ymsc30102 : ^18歲能 03/03 04:46
renna038766 : 練籃球又不是打nba才成功 03/03 05:17
s210125 : 不是打到nba 才成功 可是最高的目標就是打nba阿 03/03 05:31
clkdtm32 : 我覺得不要像NFL那種撞頭的 都還可以接受 03/03 05:40
Sherlock95 : 不是成不成功 而是錢太多了 03/03 05:42
pcfox : 哪個職業運動員不是在不斷淘汰下的精英? 03/03 05:47
ken720331 : 吉翁是個例子嗎 03/03 05:53
deanisme : 貴古繼續說以前有多激烈 03/03 06:01
EZ78 : Zion跟他弟弟正是他在原文講的案例 03/03 06:01
EZ78 : 有淘汰正常 問題是現在的競爭劇烈到進職業前身體早 03/03 06:04
EZ78 : 就有問題了 負載管理變成不得不為且無視年齡的東西 03/03 06:04
EZ78 : 從8歲7歲甚至是4 5歲就開始專業化訓練 10歲前ACL斷 03/03 06:06
EZ78 : 裂阿基里斯腱撕裂 你會覺得這是正常的嗎 03/03 06:06
PKBUNNY : 幹5$ 03/03 06:15
hanslins : 身體沒有成長前練運球跟投籃就好,為啥會搞到ACL斷 03/03 06:16
hanslins : ?你長不高練再多也沒用 03/03 06:16
ymsc30102 : ACL不就常常發生在仰賴運球的球員身上 03/03 06:25
alex0973 : 好矛盾 專業訓練要落下去才知道可能性 但增加了傷病 03/03 06:27
leoz69927 : 籃球運動本來就是極容易受傷的運動手腳太容易受大 03/03 06:33
leoz69927 : 傷導致人生可能都要跟傷病一起生活 03/03 06:34
OrniG : 怎麼有台灣棒球投手的既視感,青棒以前就操壞了,進 03/03 06:35
OrniG : 職棒開始當院長 03/03 06:36
leoz69927 : 斷韌帶真的是很麻煩的傷美國每年都有二十萬人以上斷 03/03 06:41
leoz69927 : 需要動手術,足、籃、美式足球、排球最多 03/03 06:41
Kazmier : 球哥球三就病痛不斷 03/03 06:48
emptie : 職業棒球能接受選手的養成期長很多 03/03 06:53
YellowTiger : 這真的是很大的問題 進職業前就是那種身體了 這怎 03/03 06:57
YellowTiger : 麼想都不健康 03/03 06:57
Scion : 又不是只有籃球,棒球美足甚至田徑都一堆啊 03/03 07:16
JOKIC : 我是先知 03/03 07:16
Scion : 我打球就認識好幾個因為大傷放棄職業生涯的 03/03 07:16
EZ78 : 是 但是運動科學的研究中心是說籃球是當中最嚴重的 03/03 07:16
edieedie : 優文 03/03 07:17
EZ78 : 尤其是現在菁英化的訓練年齡層逐漸往下延伸 是近年 03/03 07:17
EZ78 : 變得更加嚴重的主因 03/03 07:18
Scion : 我覺得這種就歡喜做甘願受,頂多多宣傳休息的重要 03/03 07:20
Scion : 就像有些人打電動廢寢忘食,你不可能怪到電競產業上 03/03 07:21
hh123yaya : 感覺這問題真的很難解 競爭環境激烈下的產物 03/03 07:21
ralfeistein : 感覺跟台灣棒壇一樣畸形了 03/03 07:22
sikadear : 競爭激烈就是這樣,每個人都在逼死自己激發極限 03/03 07:24
aegis43210 : 和很多棒球投手過度訓練到手受傷一樣 03/03 07:27
watwmark : 我也覺得無言 長不高就沒意義惹 03/03 07:32
skixhbyu : 球家之前腳踝斷的時候也有外國討論過是不是這問題 03/03 07:36
skixhbyu : 導致他家很脆 03/03 07:36
papawalk : 好險台灣青少年沒這種危機(誤) 03/03 07:38
ken720331 : 以為美足傷害比較大結果是籃球 03/03 07:38
EZ78 : 美足相對休息是很夠的 03/03 07:39
EZ78 : 無論美足還是棒球因為有休賽季與各種限制的關係 03/03 07:39
EZ78 : 這問題反而沒有籃球這個室內運動這麼嚴重 03/03 07:40
EZ78 : 現在美國籃球想成為職業的 除了高中賽季還要打各種 03/03 07:40
ken720331 : 休息不夠變成主因了 03/03 07:41
EZ78 : 商業集團舉辦的錦標賽或AAU來爭取曝光 也造就幾乎0 03/03 07:41
mhkt : 不只高中 還包含NCAA賽事…… 03/03 07:41
ken720331 : Ncaa壓榨的事情好像可以一起看 03/03 07:41
EZ78 : 休季的結果 03/03 07:41
ken720331 : 錢賺那麼多後勤? 03/03 07:41
EZ78 : 我是在講高中以前啦XD 03/03 07:42
EZ78 : NCAA現在是相對健康很多的部分了 球員也都可以營利 03/03 07:42
gratitude : 美國的小孩最快樂 嘻嘻 03/03 07:43
ken720331 : 青少年時期一起看會比較好因為發育還沒完全 03/03 07:43
mhkt : 職業的話 甚至之後奧運比賽 世錦賽 那些大小賽 03/03 07:43
mhkt : 事 反倒是壓縮休息 讓身體復原時間更短 03/03 07:43
ken720331 : 籃球變成比棒球更像貴族運動了喔 03/03 07:43
kuoeight : 以前的人比較耐操? 03/03 07:43
ken720331 : 以前講棒球是白人貴族運動 03/03 07:44
EZ78 : 以前的人可不用打啥EYBL AAU也會有NCAA球探找上門。 03/03 07:44
EZ78 : 棒球依然貴族的XD 球具太貴了 03/03 07:45
mhkt : 難怪ACL 腿部跟腳踝傷勢頻繁 03/03 07:45
ken720331 : 籃球現在要翻身變也不易了 03/03 07:46
mhkt : 還有應力性疲勞傷勢也是問題 03/03 07:46
k798976869 : 好慘 小孩就撕裂 03/03 07:50
gt12345 : 沒記錯LBJ以前就有罵AAU打太多了 03/03 07:51
tolowali : 進去就能賺到常人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 值得投資阿 03/03 07:52
js52666 : 快速翻身的途徑 03/03 07:53
mhkt : 因為這種傷害是長期積累的 03/03 07:53
shifa : 姆斯有說過小朋友要打的比賽太多了 03/03 07:56
mightymouse : 從小就菁英訓練看看台灣棒球就知道 03/03 07:57
chichung : 足球斷腿的也不少吧 03/03 07:59
ARCHER2234 : 你從小練結果最後170有用嗎?XD 03/03 08:00
k798976869 : 台灣和日本棒球是教練狂操王牌 他只要打出自己的少 03/03 08:00
k798976869 : 棒成績賺錢 你身體爆掉他不管 03/03 08:00
ARCHER2234 : 我記得很多明星從小都不是只練籃球,甚至籃球不是 03/03 08:01
ARCHER2234 : 第一選擇 03/03 08:01
coiico : 應該說 不是不能練而是要更科學化的練 與其從小自己 03/03 08:01
coiico : 苦練不斷傷害自己身體 不如讓更多小朋友知道正確合 03/03 08:01
coiico : 理的練球方式 03/03 08:01
k798976869 : 歐洲人都首選練足球啊 錢最多 03/03 08:01
EZ78 : 其實不只是LBJ 連Kobe還沒退休時都有嚴厲批評過AAU 03/03 08:01
ARCHER2234 : 科學化需要$$,不要從小就死盯著一種運動狂操也很 03/03 08:02
ARCHER2234 : 重要吧 03/03 08:02
EZ78 : 這是一個籃球圈關注已久的議題 只是一直無法解決 03/03 08:03
HowieH : 賺太大 ㄧㄉㄧㄡㄆㄧㄣˉ 03/03 08:10
Takasteric : 誰跟你足球錢最多,足球頂級球員跟一般平均球員薪 03/03 08:10
Takasteric : 水差距大到離譜,整個英超最貴的曼聯平均也才600英 03/03 08:10
Takasteric : 鎊,整個NBA平均都已經要900鎂了 03/03 08:10
HowieH : 一定拼下去 成功就發了 03/03 08:10
Takasteric : 英超一般角色球員週薪也就4、5萬磅,換算成年薪也就 03/03 08:14
Takasteric : 200萬左右,NBA底薪都要比他們貴了 03/03 08:14
Nakata0911 : NBA頂薪如果只有5萬美元就不會有這種事了 03/03 08:15
mokumoku : 我記得8,90年代不少球員高中才接觸籃球 03/03 08:22
nzsww : Ball 家族可能就是因為進去前就被操壞吧 03/03 08:25
DarkHolbach : 我也有朋友打籃球打到膝蓋十字韌帶斷掉的 03/03 08:27
DarkHolbach : AAU很多球星批評的,像老巴就很討厭AAU 03/03 08:28
bazucaoc : 推 03/03 08:28
jyekid : 洋人也是練得很多而且從小開始操的 一個例證 如果 03/03 08:36
jyekid : 是東亞又要說 從小刻苦耐勞訓練是亞洲國家特徵 西 03/03 08:36
jyekid : 方世界就是開心玩樂 03/03 08:36
gidens : 或許因為這樣近年國際球員大放異彩? 03/03 08:36
hasebe : 足球是不用頂天賦也能有頭路,在地球隊很多 03/03 08:36
kingianlin : 這跟不要太早學會投變化球是一樣的道理嗎? 03/03 08:37
GawrGura : 感謝翻譯! 03/03 08:38
jyekid : 高度競爭下的環境就是在原本科學化的基礎上拼命訓 03/03 08:42
jyekid : 練 如果提早報銷透過科學化修正 然後新一批人再度 03/03 08:42
jyekid : 刻苦訓練直到出現問題 想成為人上人 多數本來就是 03/03 08:43
jyekid : 科學化(正確方法)+刻苦訓練 03/03 08:43
justaID : 推翻譯 「不到10歲的小孩就已經要動ACL撕裂與阿基 03/03 08:44
justaID : 里斯腱斷裂相關的手術」這也太慘..... 西方小孩如 03/03 08:44
justaID : 果失去快樂童年跟東方小孩一樣從小高壓競爭已經很 03/03 08:44
justaID : 慘,從小就搞壞機體是影響一輩子 03/03 08:44
laogiby : 球家也是這樣搞壞身體的吧 脆到不行 03/03 08:45
ilikeroc : 跟台灣的學生棒球一樣 為了評價太操勞了? 03/03 08:47
fatfat5566 : 現在的問題是 你不從小練 長大後不小心長高也不一 03/03 08:48
fatfat5566 : 定能擠進去 03/03 08:48
okmijnuhyex : 這不就台灣的棒球嗎 03/03 08:49
KobeNi : 沒辦法,$$太香了,一人進NBA,全家升天 03/03 08:50
new001 : 爆多了就知道健康很重要,如果nba覺得重要,下面才 03/03 08:50
new001 : 有可能改善吧 03/03 08:50
darwincell : 台灣棒球小選手幾十年一直做人體實驗 03/03 08:51
EZ78 : NBA覺得很重要阿 但是球員方並不想配合 03/03 08:51
BardxBaymax : 然後跪股迷還會整天哭爸現代籃球太玻璃 03/03 08:51
asia2505 : 但是只能說用身體資本來炒短線 爆了就回不去了 03/03 09:07
lehueerfy31 : 這種優質討論文應該要在nba 總版多多出現,推推 03/03 09:13
chichung : 成王敗寇 大小威廉絲爸不是4歲就叫她們練球了 03/03 09:18
ghostxx : 台灣棒球的即視感 03/03 09:20
DrizztMon : 真的就台灣小朋友 03/03 09:28
fantasyhorse: 噗 小時候過度訓練也能牽扯到場上強度 不是吹上天 03/03 09:29
fantasyhorse: 的運動科學,怎麼看起來像土法煉鋼 03/03 09:29
yamatai : 足球 F1 也都是10幾歲就職業訓練了 03/03 09:31
yamatai : 職業運動本來就是像是現代的羅馬競技場 03/03 09:31
yamatai : 只有受傷已經很人道了 以前禁藥滿天飛更可怕 03/03 09:32
cloki : 推翻譯 不止球家吧 現在很多院長其實都是這類 03/03 09:33
airash800513: 看皇子bronny 家裡不有錢嗎?訓練也科學化,但之前 03/03 09:44
airash800513: 半月板不也撕裂 03/03 09:44
ghostxx : 它家有錢有資源技術都這樣了,一般人甚至貧民更慘 03/03 09:45
k798976869 : 皇子就基因沒遺傳到 天賦不行啊 03/03 09:46
matsuwu : 現況已經有機會進一輪,已經很猛啦 03/03 09:46
matsuwu : 跟老爸比太困難了啦 03/03 09:47
ghostxx : 而且他受傷可以找尋最頂級的醫療、復健選擇 03/03 09:47
cowbaya : 就棒球投手從小燃燒 長大開手術 03/03 09:47
shargo : 也有可能以前受傷就直接退出 也沒在治療阿... 03/03 10:03
shargo : 現在運動科學發達了 籃球又錢多多 有錢人也跟著投 03/03 10:05
shargo : 入 就有錢去治療了 03/03 10:05
shargo : 球家的訓練方式 還真的蠻像會操壞的 沒事每天去跑 03/03 10:06
shargo : 山做甚麼... 03/03 10:06
shargo : 美國首選現在是籃球 也是錢最多XD 03/03 10:07
abyepi : 類似台灣棒球從國小職業化訓練,操到高中剛好開TJ 03/03 10:11
zqAI3yGOAT : 身邊有朋友最近也打球打到阿基里斯腱斷…不過已經2 03/03 10:42
zqAI3yGOAT : 4不是青少年 03/03 10:42
deadair : 身高真的是硬傷,像足球的青訓系統,俱樂部可以全 03/03 10:49
deadair : 力去培養有天賦的選手,只要身高有到平均就都可以 03/03 10:49
deadair : ,像梅西也可以靠打生長激素補足天生缺陷,籃球就 03/03 10:50
deadair : 沒有辦法,全力培養然後長不高,就賠超多的。 03/03 10:50
glen : 這就把青少年籃球商業化的後果 窮人還得靠這個翻身 03/03 10:58
siyaoran : 鉛筆不是高中才籃球的嗎? 沒有更早打球不然就沒機 03/03 10:58
siyaoran : 會這件事吧 籃球看得天份太重了 03/03 10:58
creative : 少棒肘 也是一堆幾十歲就要開刀的啊 03/03 11:08
lunkk : 台灣少棒 領先全球 03/03 11:38
airash800513: 鉛筆也是進聯盟前就躺了啊,進來復健兩年欸 03/03 11:40
taro0116lo : 每個時代不同,所以用冠軍衡量才是王道 03/03 12:05
ThunderLord : 大環境下競爭太激烈 03/03 12:08
lab214b : 爆肝的職業,哪個不傷身? 03/03 12:16
Lhmstu : 其實可以先跑去踢球,最後轉籃球就好,籃球不用一 03/03 12:58
SouthPark : 是太弱吧 有天份哪需要用傷身的武器進攻 03/03 12:58
Lhmstu : 開始就練 03/03 12:58
bilinear : 在美國要當職業球員,光有天份是不夠的 03/03 12:59
bilinear : 從小就得打一堆訓練營、俱樂部,讓球探教練看到 03/03 12:59
bilinear : 沒有用點心培養,連打校隊都有困難 03/03 13:00
f77928 : 運動科學進步 03/03 13:06
tim19990312 : 一堆滯台美國人在那邊講風涼話zzz 03/03 13:32
linus : 進NBA錢太多,環境就會慢慢變成這樣了 03/03 13:41
gowaa : 籃球還是要靠身高吧 這差很多 03/03 14:10
BHrabal : 米國人看來是沒見識過台灣體育班 03/03 14:27
BHrabal : 足球還不一定要平均身高 165-175的明星球員不少 03/03 14:29
yankslakers : 哇 打美式足球易受傷 籃球也傷 我們古時候小棒球員 03/03 15:00
yankslakers : 投變化球也手廢掉 所以還是躺著當肥宅好了~ 03/03 15:00
kitoik5427 : 好文 推 03/03 15:37
AustinPowers: 現在媒體,球探,各種聯盟或訓練營太發達,想要出頭 03/03 15:39
AustinPowers: 就會更想參加 03/03 15:39
chouyuu : 訓練沒讓身體恢復就稱不上專業了啊,事實上訓練與保 03/03 18:51
chouyuu : 護身體是可以並行的,運動科學就是研究如何訓練讓 03/03 18:51
chouyuu : 身體比較不容易受傷(包括各種運動) 03/03 18:52
Lumia800 : 推翻譯 有趣的研究 03/03 20:28
JaccWu : 樓樓上 運動科學也許目標是讓訓練和修復並行 03/03 20:55
JaccWu : 但首先要大家都有相關運動科學的資源 03/03 20:55
JaccWu : 其次 當內卷嚴重時 就會有人開始飲鴆止渴了 03/03 20:57
JaccWu : 然後最後多數的人都開始過度訓練&比賽 03/03 20:58
joygo : 全世界都是這樣啊,任何工作都是,因為資訊發達, 03/03 23:33
joygo : 你慢下來就輸了 03/03 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