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CCU01_PSY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研究主題 為了了解大學生在愛情關係裡的嫉妒問題,我們設計了一份「大學生愛情嫉妒量表」 試著探討個人特質、對伴侶的信任度,跟嫉妒行為有何相關,並探討男女生的嫉妒程度有 何差別。 二、簡單文獻探討 定義(大專學生嫉妒心理之分析,曹中瑋 ,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社會比較嫉妒指的是當他人享有更多的成功、實質或非實質的優越與完成成果時, 所產生的憤怒情緒、不滿的想法。而社會關係嫉妒指的是個人對排他性關係 (exclusive relationship)的渴望;所謂排他性關係,是指當我們跟某人建立關係 之後,我們會排斥他人介入我們所建立的關係中。當社會關係嫉妒發生在兩性情感關係 之中,則稱之為「愛情嫉妒」。 嫉妒與個人特質 1.堅持度較高,想做或想要的事遇到阻礙時,較會堅持下去不易退縮。 2.在生活上容易顯現不服輸,主動爭取自己所沒有的東西。 3.其對自己較沒有真正踏實的自信與肯定,自我的價值是建立在他人的讚美與超越別人 之上。 4.對人的敏銳度較高,能敏察他人的反應與評價,而納入自我的評估之中。 愛情嫉妒與信任度(知覺基模對嫉妒情緒中的認知評估的影響 王嘉琳,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 對方行為的可預測性(the partner's behavioral predictability)   這是最基礎的部分,將信任視為可類化的預期(generalized expectancy)。 此和個體認為未來某些事件發生的主觀可能性有關。Rempel,Holmes,和Zanna(1985) 認為對情人的行為的可預測性的信念,是和在此關係中過去相關經驗的數量及這些經驗 的一致程度、穩定程度及對情人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pattern)的掌握程度有關。 (2) 可信賴性的原型(dependability prototype)   當注意的焦點從行為層面移到它背後的理由時,個體將會以更一般性性格傾向的方式 ,去解釋情人各種不同行為上呈現的一致性。個體能產生性格傾向的推論,是有賴於某些 特定情境下經驗的累加,當情境中包含了個人風險及可能受到傷害的成分時(例如:可能 引發嫉妒的情境),對對方的信任與否的問題就顯得格外重要。可信賴性和可預測性有很 明顯的關係,後者是前者能作性格傾向歸因的重要證據來源,但是,可信賴性並不屬於 可預測性,它在造成個人風險及可能受到傷害的情人的某些行為範圍中,更加重它的份 量。 (3) 誓約/依附(faith/attachment)   可預測性和可信賴性考慮的是,過去經驗與先前顯示情人是否可信任的證據。但是 在現實生活的親密關係中,「未來」充滿了未知的情境,是過去或現在的經驗都無法準 確預估的。雖然情人是一致地酬賞和擁有性格傾向上的美德,但是唯有在情人回應的品 質,被視為和他對這份關係的依附感受緊緊連結在一起時,個體才能對關係的未來形成 安全感。誓約的感受起源於過去情人表現他對個體有多在乎(cares)的經驗---問題不是僅 在於他是否是善意的(nice)---它使個體能夠超越目前可得的證據,並且確信即使未來 充滿了變化,情人仍將繼續是有回應的和在乎的。 在此論文中另有指出,在第三部分中,「親密對象對關係的誓約/依附」的概念可再劃 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親密對象對自己的正向關懷」,反映出即使未來是不可知的, 個體都能相信對方仍會持續給自己支持、鼓勵與關心;另一個是「對關係/親密對象抱持 懷疑」,反映出個體對兩個人的關係未來會如何演變的疑慮。此表示出,大學生除了考 慮是否相信對方在未知情境中,持續會有正向回應之外,還要考慮兩個人未來是否仍會 在一起、兩個人的關係是否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這也顯示出,大學生對親密對象的「 信任感受」中,除了從相處的經驗感受對方這個「人」會有什麼 反應之外,還包括個體自己對這份「關係」相信它是長遠不變的、兩個人是有未來的。 嫉妒因應行為(愛情類型、嫉妒與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林宜旻,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 直接嫉妒因應行為 (2) 間接嫉妒因應行為 受試者:國立政治大學大學部的學生,目前有交往對象者。 工具:採問卷的方式。 施測的題目共有44題,分為三個部分: (1)自我特質:9題,效標題1題。 (2)信任度:18題,效標題1題。 (3)情境反應:17題,效標題1題。 計分方式: 1表示對此描述「完全不符合」 2表示對此描述「相當不符合」 3表示對此描述「有點不符合」 4表示對此描述「有點符合」 5表示對此描述「相當符合」 6表示對此描述「完全符合」 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皆採取此方式,而第二部分則是反向計分。 (以方便建立常模) 信度分析是採取Cronbach alpha的方式,並且進行項目分析。 我們所採用的是將除了效標題以外的題目的分數加總之後,取得平均值。 將此平均值與效標題的分數作Pearson相關。 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是用於檢驗所劃分的因子數可以解釋整份量表的多少, 以及檢驗出各個因子所分配的題目是否為我們一開始所設想的。 這份問卷還算成功地看出女生與男生的差別。整體信度在刪題之後,女生可以達到0.8373;男生部分可達0.8625,可以算是有測驗出男女對愛情的嫉妒情形。又經由各部分與總分的相關中,我們可以確定,我們所劃分的向度可以算是每個人對於評估愛情嫉妒時,皆需要的基準。又從各部分與各部分之間的相關中,可以看出男女各種特質相關情形的差別。在男生這個部分,「自我特質」與「信任程度」是有關聯的;「自我特質」與「情境反應」是有關聯的;但,「信任程度」與「情應反應」間,卻沒有關聯。而女生這個部分,「自我特質」與「情境反應」是有關聯的;但,「 自我特質」與「信任程度」卻沒有關聯;「信任程度」與「情應反應」間,亦沒有關聯。顯示出男女的差異。 我們經由效標關聯效度中,可以看出本問卷的有效程度。還算不錯。又我們有進行因素分析,不過,效果不好。可以顯示出,雖然我們的題目的確有測驗出每個人的愛情嫉妒情形,但劃分的還不夠明確。沒有真的測驗出我們所想測出的每個向度的個別特質。我們所建立起的常模,在男生部分有些負偏態,表示男生比女生「較」不嫉妒;而女生則呈現常態分配,顯示,如果收集的人數愈多,愈能真正呈現一個漂亮的常態分配。而我們另外探討了男女之間刪題的情況,發現有些題目在全體去進行分析時,會被另一性別的分數抵銷它的效果,例如:第二部分的第5題、第6題。男生 的第6題會受到女生部分的影響;而女生的第5題則會受到男生的影響。另外,亦可判別出真的不好的題目,例如:第二部分的第1題、第2題。 經過這次問卷編製及施測之後,真的覺得編製測驗是非常辛苦的事,不但要找尋各方面資料,而且,就算是編完題目,也不能鬆一口氣,還有信度、效度的問題要解決。總之,真的是蠻累人的一件事。 隨後附上預試時,所使用的問卷,以及在經過信度分析後,男女個別刪除不適當題目,建立常模之後,所制定的正式題目。男生部分35題,女生則為37題。 三、測驗題目 (承接上一項目 但只需提供題目的類別與大致的方向) 四、受試者 五、計算分數的方式 a.各題計分方式 b.總分計算方式 六、信度效度考驗的方法 (無須告知結果) 七、各組自評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大家就盡量想吧) (缺點可以從報告時大家給的意見 以及在預期與結果上的差異著手) -- 如果可以確實的讓你毀滅 為了公眾的利益 我很樂意迎接死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9.175.143
L123:太感動了@@ 啪啪啪!!! 推 210.85.46.12 06/16
Kray:怎麼不見其他組的~~阿~~>.< 推 140.119.194.42 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