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CCU08_CHI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上下課時間」連署案背後隱含之問題 中文三 易禹昕 政大長期以來因山上、山下校區分隔較遠的緣故,如果兩堂課緊連著山上、山下,就會造 成因距離太遠趕課遲到的現象,為平衡山上、山下校區,校方積極在校內加開公車,但因 校內公車已達飽和不可能再加開,學生會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向校方建議「可參考台大下 課二十分鐘」以解決此問題。 於是,課務組在971的教務會議上正式提案,期待能夠在有師生代表的場合討論此案,當 時我也在議場內,會議上的老師未有太大意見,校方也很友善地詢問學生代表對此案的看 法,與會的學生代表(包含我)未想太多就指定了「乙案」,只有一位學生代表因為無法 決定沒有投票,這個案子也就這麼通過了。 直到學生代表將此決議結果帶回,其他的學生代表對此有疑慮,認為這個案子未與學生討 論過,而校方於期末考期間以「全校信」形式公告此決議,大多數同學皆無法接受,於是 ,學生會、學生代表馬上成為被指責的標的,同學質疑「民意基礎在哪裡」、「為何沒有 公開議程討論」。 這樣的結果,引發了兩種討論: 一、學生代表(指同學選出之學生議員、校務會議代表)是否具有代表全政大學生的代表 性,可以在會議上替政大同學決定要什麼; 二、校方因學生會長一人之建議即研擬此案,學生會長是否具有代表全政大學生的代表性 ,建議校方往什麼方向走。 在過去學生會或者學生代表遇到重要議案時,會以問卷等民調形式調查同學的需求,在我 到目前未完的任期,去年暑假因應校內餐廳重新招標「憩閒樓滿意度調查問卷」、以及調 查社團需求的「社團權益問卷」,如果學生會、學生代表沒有做到「以問卷調查同學之意 見」,那麼,學生會、學生代表做的任何一切決定,學生是不買帳、不承認的。但接下來 我們必須討論,學生會長與學生代表是由同學所選出的,如果一切都要依照一份份的問卷 來決定,那麼同學用選票所投下之學生代表,究竟是代議制下的一環抑或根本只是同學的 傳聲筒? 這個問題也普遍為學生代表心中的死結,並不是因為「嗜權」而想得到代議制的權力,而 是「那我們這些學生代表在會議上面又算什麼?」、「如果我們是無法決定事情的,那我 們去開會的角色是什麼?」 在這樣的情況下,校方也覺得莫名其妙,他(校方)以為與學生代表、學生會長溝通就是 與同學溝通,但同學並不這樣認為,於是形成了一種雙重的認知差距,校方被指責不重視 學生之意見,而學生代表被指責沒有代表性,所以學生代表必須回過頭去做出民調,也為 了維持自己在同學心中的信任,承諾會去推翻此決議。 還有一個問題是,同學自己是不是也該負起責任呢?為什麼校方會認為和學生代表溝通等 於和同學溝通?最常見的答案是這樣的:「在許多政策,即使校方拋出訊息,大多數同學 幾乎是沒有反應的,因此校方也只能去找所謂有『代表性』的這一群『學生代表』,至少 可以獲得一個美稱『我們任何事都會與同學充分溝通』」。 這一切在我看來是相當荒謬的,整個校園結構是有問題的,難道同學在每年的學生會長、 學生代表的選舉中所投下的票,只是一種「辦家家酒」的形式意義?那一票代表的只是「 你要當我的傳聲筒」? 因此,現在由學生會、學生議會校務監督聯盟共同發起之「上下課時間」連署行動也擺脫 不了這樣的原罪,連署行動的發起人,對於這樣的校園自治結構與模式,心中也會有疑慮 ,而相信校方在看到這樣的連署訴求也感到莫名其妙,同學看到學生會、學生代表發起這 樣的連署,看到自己的需求有被重視的可能而感到興奮。我感到憂慮的是,就算此案的結 果是成功地推翻此議案決議,也無法改變這樣的校園結構,那只會造成反覆地輪迴這樣的 行事模式,學生、學生代表、校方也永遠無法達到訴求中所說「充分地溝通後才行此案」 我們要問的是,在連署行動結束後、或者議案被推翻後應該怎麼做,要如何建立一個制度 是學生、學生代表、校方都能夠充分溝通的場域,如果這個問題沒辦法解決,學生會、學 生代表永遠都只會是「傳聲筒」、「辦家家酒」,而廣大學生群眾也永遠只能在問題產生 時抱怨這群學生代表,校方也永遠搞不清楚這些學生到底要什麼。 lyricsouls:轉錄至看板 AAAAAAAA 03/11 10:00 lyricsouls:轉錄至看板 MMMMMM 03/11 10:00 vogueshin:轉錄至看板 ZZZZZZZZZZZ9 03/11 10:13 lyricsouls:轉錄至看板 lyricsouls 03/11 10:14 vogueshin:轉錄至看板 rebuildSA 03/11 10:1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40.85 ※ 編輯: vogueshin 來自: 140.119.140.85 (03/11 10:2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234.167 ※ 編輯: royalroylo 來自: 140.119.234.167 (03/12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