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CCU_SEE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6.06.28  中國時報 富豪的天使翅膀 吳挺鋒 六月是西方富豪爭相行善的光輝月份。在中旬,全球首富比爾蓋茲已言明在二○○八 年交棒,並致力於公益慈善活動。不日,財富居次的蓋茲摯友,也是投資大師的華倫巴菲 特隨後跟進,宣佈把身家財產的百分之八十五捐贈出來,而蓋茲的慈善基金會則是主要受 贈對象。至於身價居第三的墨西哥富豪卡洛斯赫魯,更早在月初捐贈了四十億美元濟貧。 富豪遠銅臭而親民似乎讓貧富加劇的全球化景象變得更加曖昧朦朧。既得利益者下凡 佈施,亦正亦邪,頓時教人不知如何擺表情。有人言謂,相較於政府體系的癱瘓、無能, 甚至貪腐,善於運用每一分錢的幹練企業家若能奔赴公益,無疑是更值得期待的甘霖。不 過,這種企業善行或旁人善願並不實際,其情形就像西方封建時期,目睹國王腐敗便寄望 教會濟貧,卻渾然不察國王與教會可能存在著體制性的共謀關係。 富豪佈施的物質前提便是財富的持續累積,而這唯有國家使力助拳方能如願。也因此 ,微軟的壟斷利潤始終與美國對外打擊盜版的貿易報復措施互為表裡,甚至是因國家刻意 對再分配政策撒手罔聞,才讓私人善款有處可去。 但看台灣或許更為了然。日前新聞有載,受惠於二次金改實力大增的富邦集團,當旗 下慈善基金會投入南部五縣市認養清寒學生活動後,原先教育部清寒補助不也順理成章撤 離? 問題是,那些意欲申請的清寒學生卻還得填寫該基金會規定的感謝函,才能跨越「每 月六百元,為期一年」的認養門檻。這就是私人善款的特殊性。一樣是錢,領取公部門補 助的學童無須對教育部長感恩戴德,但私人善款卻能要你掏心掏肺。 為善不欲人知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愈是組織性的私人行善,便愈像是一場縝密的 行銷佈局,從新聞稿發佈、典禮儀式舉行,再到年度成果展邀請,純慈善就像純按摩,總 有惹人聯想之處。 企業富豪是否那麼心懸社會公平其實大有疑問。因為相較於公益支出,富豪對於財產 權的捍衛恐怕更為熱衷。例如赫魯所捐贈的四十億善款,便被視為是預防墨國在七月二日 總統大選後左傾變天的防火牆。 至於台灣,富比士雜誌曾估算首富蔡萬霖生前財產超過一千五百億元,但財政部實徵 遺產稅額卻僅有五億,儘管蔡萬霖適用遺產稅率為百分之五十!同樣地,台塑集團的王氏 昆仲將名下股票交付公益信託,亦約有四百六十億的節稅金額,搏名獲利一箭雙鵰。 新自由主義的「向下滲漏(trickle-down)」承諾,在經濟領域是失敗了,因為少部 份人富起來後,卻是愈多人向下沈淪。但諷刺的是,這套意識形態在轉口社會慈善領域後 卻獲得極大肯定,而這毋寧是當代政治智能退化與保守化的寫照。 -- 偶爾也想貼些不是廣告的好文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6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