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CCU_SHUAI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TAS 看板 #1DeE36v1 ] 作者: wallacew (圍) 看板: TAS 標題: [連署]支持教育部在中小學教育納入同志教育 時間: Sun Apr 10 06:42:12 2011 【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好性會)2011年4月10日聲明稿】 點我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104914322200 進入連署頁面 中小學是教導多元性傾向的最好時機 支持教育部在中小學教育納入同志教育 近日以來,網路上有一個「反對教育部在中小學教育多元性傾向」的連 署避免國小、國中學生從「同性群友期」進入「同性密友期」的階段, 學習多元性傾向,而造成兒童與青少年在「性別認同」及「友伴關係」 上造成混淆、影響身心健康之發展。連署活動雖聲明「不歧視並尊重個 人之性別傾向」,卻反對在中小學中納入多元情慾與同志教育。正如臺 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卓耕宇所說,「拆解這背後存在的雙重標準 ,揭露與反映的又是一樁社會的同性戀恐懼(homophobia)的連署行動 」。 我們認為,依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性別平等教育包含同志教育, 反對同志教育,就是在反對性別平等教育。聲稱反同志教育,而不反對 性別平等教育,是前後矛盾、自打嘴巴。這種忽略兒少同志感受的教育 ,造成對同志的歧視與偏見,是不適當的教育。我們應當譴責這種挑起 族群對立、煽動民眾相信將同志污名化、將兒少弱智化的論述與連署。 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等團體,提出 支持教育部從中小學納入同志教育的十個理由1. 重視同志的生命價值:   同志的生命是真實的生命,同志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同志教育是最 好的生命教育,不應忽略同志面對逆境成長的生命價值。 2. 減少性傾向歧視的初級預防:   從國小開始進行同志友善教育有利於減少性傾向歧視,與對同志學 生的霸凌,是免於性傾向歧視的初級預防。 3. 正視兒少同志存在事實:   青少年性傾向自我性傾向認同時間提早,需及早正視兒少同志存在 的事實。否定與漠視青少年及兒童同志的存在,是歧視,而不是尊重。 4. 有助減少同志孤獨無望感:   同志教育無法將異性戀變回或教育為同志,更有助於國小、國中就 已經自我認同的同志學生自我肯定,而不感到孤獨無望。 5. 同性密友期無法解釋同性關係:   「同性群友期」進入「同性密友期」只是異性戀中心的想法,很多 同志朋友在小時根本沒有同性密友,反而是跟異性朋友特別好。 6. 免於陷同志於異性關係:   有助於同志免於嘗試交往異性朋友、相親、進入異性婚姻而造成兩 個家庭的傷害。 7. 同志興國,情慾無關道德:   反對將異性戀婚姻視為神聖,無論異性戀或同志情慾都無關品德, 從歷史來看,同志的傑出表現不但不會亡國,反能興國。 8. 反對獨尊異性戀婚姻:   同志婚姻與家庭也可以是幸福的婚姻與家庭,不是只有異性戀婚姻 的家庭才能成為幸福的婚姻與家庭及人生的唯一選項。 9. 有利了解多元異性關係:   在多元性別的脈絡下,更有助於了解多元的異性戀伴侶關係,因此 多元性傾向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導大家如何正向地面對彼此之間不同 ,這才是真正的尊重。 10. 同志友善從小教起:   學童對於同志的歧視與偏見根深蒂固,要消除偏見與歧視已十分困 難,同志友善教育應從小紮根做起,同志友善教育刻不容緩,需要更多 人加入尊重多元性別特質的行列,讓悲劇不再重演。 點我進入連署頁面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104914322200 妳/你是幾歲知道自己喜歡的性別是同性、異性、雙性或是流動的呢? 妳/你知道嗎?絕大多數的人在國中以前知道自己的性傾向認同。 情慾不應當只有單一的選擇,不可以抹滅多元情慾的事實,不會因為不教這些事,多元情慾因此而不存在或消失,而是教導大家如何正向地面對彼此之間不同,這才是真正的尊重。 否定與漠視青少年及兒童同志情慾的存在,是預設所有人任何時候都是異性戀的偏見,更是剝奪同志青少年及兒童學習關於自身知識與發展自我肯定與認同的阻力,是導致青少年同志及兒童同志自殺率居高不下的主因。否定與漠視青少年及兒童同志情慾的存在,是歧視,而不是尊重。 1. 重視同志的生命價值:同志的生命是真實的生命,同志教育就是生命教育, 同志教育是最好的生命教育,不應忽略同志面對逆境成長的生命價值。 同志的生命是真實的生命,同志教育就是生命教育,是真實同志在社會 中遭受污名與歧視,在各種反挫中成長、逆境中成長的生命典範,同志 教育是最好的生命教育,不應忽略同志的生命價值,只以異性戀為中心 的性愛與婚姻倫理,是生命教育中的反教育。 2. 減少性傾向歧視的初級預防:從國小開始進行同志友善教育有利於減少性 傾向歧視,與對同志學生的霸凌,是免於性傾向歧視的初級預防。 恐同的學校與家庭環境,會讓同志兒童及青少年,在家中變得沉默,遇 到歧視與壓迫有苦難言,無法獲得學校與家庭的支持,才是讓部分同志 身心受創或產生偏差行為的元兇。 恐同、對兒少同志的歧視,讓異性戀與同志學生學會的是排除異己,學 會不懂得接納差異,學會如何排擠、霸凌與開弱勢者的玩笑,複製負面 情緒與語言,是暴力行為的溫床,是導致社會犯罪問題的惡性循環。 3. 正視兒少同志存在事實:青少年性傾向自我性傾向認同時間提早,需及早 正視兒少同志存在的事實。否定與漠視青少年及兒童同志的存在,是歧視 ,而不是尊重。 許多人在國中、國小時,已自我認同是同志或異性戀,只有異性戀教育 並不足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認為同志教育會使學生混淆,是不相信 學生有獨立判斷的思考能力,然而實際上中小學生有這樣的能力。青少 年有思考的能力,且近年來可以發現青少年性傾向自我性傾向認同時間 提早,青少年早熟是眾人熟知的事實,因此,需及早正視兒少同志存在 的事實,更需要早點討論同志議題。 在面對自己性別與性傾向認同的時候,正好學校能提供多元性傾向的教 育,是最適切的時間,而不是在每個人都經歷痛苦的暗自摸索後,學校 才遲遲提供教育,教育應把握最好的時機點。如果什麼東西都等身心成 熟再教,那身心成熟前對於這方面的教育是零,甚至給予的是迴避、漠 視或恐嚇的性傾向教育,更令學生感到不知所措。 4. 有助減少同志孤獨無望感:同志教育無法將異性戀變回或教育為同志,更 有助於國小、國中就已經自我認同的同志學生自我肯定,而不感到孤獨無望。 過去以異性戀為中心教育沒有把同志教育成異性戀,而是讓同志花更多 的力氣與社會的污名與歧視掙扎,相同的,同志教育的實行,並不會也 無法把異性戀教育成同志,同志教育無法將異性戀變回或教育為同志, 更有助於國小、國中就已經自我認同的同志學生自我肯定,而不感到孤 獨無望、覺得自己沒有未來。 我們要重視友善教育對兒童與青少年帶來正向的影響,無論同志是先天 或是後天,都不能忽略兒童同志、青少年同志存在的事實,他們是能感 受,能聽懂大人語言的珍寶,這些兒少同志會長大,他們將成為這個社 會的大人。 同志教育有助於擁有對同性情慾的兒童與青少年自我認同。提早教導同 志教育,可以減少同志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自我貶抑、心中的矛盾與拉扯 ,培養同志成人健全的身心,為國家貢獻更多的力量。 5. 同性密友期無法解釋同性關係:「同性群友期」進入「同性密友期」只是 異性戀中心的想法,很多同志朋友在小時根本沒有同性密友,反而是跟異 性朋友特別好。 「同性群友期」進入「同性密友期」只是異性戀中心的想法,很多同志 在小時根本沒有同性密友,反而是跟異性朋友特別好,「同性密友期」 的說法忽視多元性別的經驗。 自青少年認同發展理論發展出的「同性密友期」、「情境性同性戀」、 「假性同性戀」的論述,視青少年同志為「認同的過渡」,甚至可以「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勸導青少年不要太早為自己貼上同性戀的標籤 ,使教育輔導工作者無法正視青少年同志的同性情慾(陳俞容,2002)。 期待青少年同志多與「異性」接觸,以發展「正常的異性戀」關係,「 同性密友期」的觀點,早為青少年決定了「異性戀」的認同方向,而不 給青少年同志肯定與探索自己性別/性傾向認同的機會。 異性戀預設的影響,也可以造成「異性密友期」、「情境式異性戀」, 有問題的是「異性戀預設」、「單性戀預設」,而不在「情境的」或是 「一時的」。「猶豫、疑惑、不確定」並不代表不好,反而意味著流動 與探索的可能性。「同性密友期」是在沒有雙性戀、疑性戀概念下,所 生產出來的產物,落入非異性戀、即同性戀的單性戀邏輯,忽略性別與 性傾向認同的多樣性。 尤其是性傾向的認同不只是同性戀、異性戀,像是「雙性戀」或「疑/ 流性戀」認同的背後,正呈現不同時空,每個人的情慾可能隨情境與對 象的改變,不會只固定喜歡同性或是異性戀,不會全然固定不變,又何 來「同性密友期」的說法?對很多人來說,喜歡一個人,受任何性別吸 引,都是很情境的,每一次不同愛戀經驗,都有自己獨特的性別/情慾 流動的脈絡。 「同性密友期」預設人一生的發展,只有一小段時間是會有親密的同性 關係,忽略同志一生都處在以異性戀為主流,在兒少時期被不認可,尤 其被異性戀主流所忽略的感受,這不但沒有多元性別的觀點,「忽視雙 性戀與疑/流性戀」的經驗,這是帶有強制異性戀與否定兒少流動的性 別/性傾向認同的觀點。 6. 免於陷同志於異性關係:有助於同志免於嘗試交往異性朋友、相親、進入 異性婚姻而造成兩個家庭的傷害。 莊明貞(2003)認為教育實務工作者需要以多元文化主義觀來拓展單一 文化的霸權觀點,進而協助學生形成新的文化認同。更進一步地說,當 我們發現了某些適合的視角與議題來幫助學生尋求新的認同時,還有待 論述空間的建立才能讓這樣的知識得以發展。 多元的教育,有助於認識與探索,減少偏見與壓迫,有助於同志免於嘗 試交往異性朋友、相親,減少被迫走入異性戀伴侶關係、婚姻關係而造 成兩個家庭的傷害。 7. 同志興國,情慾無關道德:反對將異性戀婚姻視為神聖,無論異性戀或同 志情慾都無關品德,從歷史來看,同志的傑出表現不但不會亡國,反能興國。 同志情慾無關品德,異性戀情慾也無關品德,不應當視異性戀情慾或同 志情慾哪一個比較高尚,反對把異性戀視為神聖、唯一的價值。視同性 關係的性較異性關係的性危險,是對同性性關係的歧視,而不教導安全 性行為,更會提高未婚懷孕、性病傳染的問題。 長久中西歷史一直存在同志的歷史,有許多同志認同的有成就者,例如 柏拉圖、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拜倫、南丁格爾、約翰納什、艾爾頓強 、白先勇、邱妙津、張國榮、陳俊志、周美玲、利菁等歷史與近代知名 的同志,帶給社會重要且傑出的貢獻,歷史告訴我們的事實是,同志不 但不會亡國,而且能興國。 8. 反對獨尊異性戀婚姻:同志婚姻與家庭也可以是幸福的婚姻與家庭,不是 只有異性戀婚姻的家庭才能成為幸福的婚姻與家庭及人生的唯一選項。 良好的「婚姻與家庭」教育,是教導不同形式的多元家庭,都能有好的 婚姻與家庭的品質,而不是忽略同志婚姻與家庭存在的事實,甚至視為 問題。多元婚姻與家庭也可以是幸福的婚姻與家庭,不是只有異性戀婚 姻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婚姻與家庭及唯一選項。只有教異性男女關係、異 性戀婚姻等內容,也會造成同志與跨性別學生性別與性傾向認同的混淆。 9. 有利了解多元異性關係:在多元性別的脈絡下,更有助於了解多元的異性 戀伴侶關係,因此多元性傾向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導大家如何正向地面 對彼此之間不同,這才是真正的尊重。 如果說青少年期是「同性密友期」、「少年情懷」、「重色輕友」,難 不成可以說青壯年期是「異性群友期」、「異性密友期」,那所以我們 為了避免成年人在「異性群友期」、「異性密友期」的階段,因學習了 異性戀的相處模式、親密關係等觀念,而造成在「性別認同」及「友伴 關係」上造成混淆,誤以為婚姻、守貞及婚後守約能帶來幸福,而影響 身心健康之發展,我們是否應該禁止成年男女交往與異性戀婚姻?或是 我們應當在異性戀婚姻為中心的教育中,提供必要的警語,避免誘拐兒 少進入異性戀關係,誤以為真愛教育會帶來真愛與幸福? 同志教育對異性戀的益處: ● 發現不同性別與性傾向帶給個人不同的主體經驗。 ● 了解社會的偏見與污名如何影響個人的身心發展。 ● 理解同志朋友的需求,學習同理與關懷差異。 ● 使異性戀學生與多元性傾向的同學建立更良好的人際互動。 ● 減少因為不了解、偏見與歧視而造成無心的傷害。 ● 從同志經驗學到多元且豐富的生活面向與經驗。同志教育有利於讓 學生看見差異,看見與自己不同的人的生活差異,學習尊重,培養 看事物的不同觀點。 ● 在幫助學生與社會大眾的性別教育過程,我們發現:在多元性別的 脈絡下,更有助於了解多元的異性戀伴侶關係,因此多元性傾向教 育是不可或缺的。 10. 同志友善從小教起:學童對於同志的歧視與偏見根深蒂固,要消除偏見 與歧視已十分困難,同志友善教育應從小紮根做起,同志友善教育刻不 容緩,需要更多人加入尊重多元性別特質的行列,讓悲劇不再重演。 現在在國中進行同志教育,已可發現學童對於同志的歧視與偏見根深蒂 固,要消除偏見與歧視十分困難,應要更早提供學生同志友善教育,同 志友善教育刻不容緩,不能讓更多的青少年因為在國中、國小無法取得 肯定同志的教育與資訊,而選擇自傷、自殺,每一個孩子的生命都是可 貴的生命,需要我們好好地疼惜。 同志教育在培養尊重差異、尊重多元。對異性戀學生實施同志教育,有 助於異性戀學生對多元性傾向的了解與成長,學習如何友善地面對差異 ,並不會使異性戀變成同志。有如對待男性進行婦女教育,有助於男性 了解女性,懂得如何與女性互動相處,而不是變成女性。有如對待身心 健全的人進行特殊教育,有助於一般民眾了解身心障礙者的處境,他們 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有提供方便的環境讓他們發揮才能,而不是 鼓勵每個人成為身心障礙者。 國中小學生會面臨身邊有同志同學,或是本身是同志的狀況,他們需要 同志友善教育來面對各種情況。延後對學生的多元性傾向教育,反對中 小學實施同志教育是看似保護,實質歧視的做法。 教育部中小學納入同志教育的政策一點也不倉促 中小學納入多元性傾向不是倉促的政策,而是遲來的正義。在2005年即 公布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早已明訂「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應涵 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以提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 自2007年以前經過多次會議討論,2007年5月公告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 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重大議題多年,至100學年度實施97課綱經過數 年,不但並非倉促的政策,而是經過無數次討論及與教師們溝通,經過 教育與宣導、充份討論下的政策。 很感動、很難得這些長期發表歧視同志言論的團體與個人,總算表達「 尊重且不歧視個人性別傾向」、「不對同志團體或個人作人身攻擊」的 說法,為遲來的政治正確說法。但很可惜的是,一方面說「不歧視並尊 重個人之性別傾向,但是反對在此年齡教育階段中加入多元情慾與同志 教育」,是表面對同志不歧視,但私下攻擊同志的偽善行為,是假友善 之名行真歧視之實。如果擔心在國中、小有「同性群友期」進入「同性 密友期」的狀況不適合教,那或許我們可以考慮從幼稚園開始。 你可以怎麼做: 1.大家告訴大家:正確的且多元的觀點 2.教導正確的性別平等教育(性別教育、情慾教育、同志教育、性教育 與安全性教育、生命品格教育) 3.以身作則看重多元婚姻與家庭事實與價值、活出多元、尊重與良善榜樣 4.肯定青少年同志、兒童同志的存在,支持中小學實施同志友善教育 5.肯定青少年、兒童主體性,重視青少年與兒童的經驗與聲音 6.親身參與連署活動、請找您身邊的朋友一同連署,共同打擊恐同、恐 雙、恐跨、恐性、恐娘,支持教育部中小學納入多元性傾向與多元性 別特質的教育政策 (聲明稿由王振圍、許斐凱、黃義筌、許慈芳共同擬稿) 共同發起團體: 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 http://tas.bravo.org.tw/、 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好人團、 國立東華大學Rainbow Kids同伴社、 慈濟技術學院七彩撿樂社、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性別暨同志研究社(女男女社)、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同志文化研究社、 國立中山大學G.Bi.拉同志文化研究社、 國立成功大學TO‧拉酷、 南華大學彩虹平道、 國立中正大學酷斯拉、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性酷社、 國立中興大學性別文化研究社、 國立臺灣大學女性研究社、 國立政治大學陸仁賈、 高中生制服聯盟、 元智大學性/別元素讀書會、 小YG行動聯盟、 陽光酷兒中心、 ……(其他團體陸續加入發起與連署中) 點我進入連署頁面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10491432220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5.58.215 Thomas629:轉錄至看板 gay 04/10 08:01 Thomas629:轉錄至看板 lesbian 04/10 08:01 Thomas629:轉錄至看板 Feminism 04/10 08:01 Thomas629:轉錄至看板 female_club 04/10 08:02
toweldream: 04/10 12:13
Ellen055:推推推推推慘了 04/10 14:39
Ellen055:轉錄至看板 bi-sexual 04/10 22:39 rexwilip:轉錄至看板 TO-LesQu 04/11 13:37 ※ 編輯: wallacew 來自: 163.24.153.254 (04/11 14:34) angelvoise:轉錄至看板 Teacher 04/12 11:20 skadle:轉錄至看板 gender-women 04/12 11:2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9.241.236 ※ 編輯: skadle 來自: 163.29.241.236 (04/12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