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CI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看完第一篇的時候去查的東西 XD 來源為 wikipedia : Due to the prevalence of American television programs and motion pictures in : which the police characters frequently read suspects their rights, it has : become an expected element of arrest procedure. In the 2000 Dickerson decision : , Chief Justice William Rehnquist wrote that Miranda warnings had : "become embedded in routine police practice to the point where the warnings : have become part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Dickerson v. United States 530 : U.S. 428 (2000). However, police are only required to warn an individual : whom they intend to subject to custodial interrogation at the police station, : in a police vehicle, or when detained. Arrests can occur without questioning : and without the Miranda warning—although if the police do change their mind : and decide to interrogate the suspect, the warning must then be given. : 因為電視、電影上常常出現,基本上這句話大家都認為是逮捕這動作中必要的一環。 : 2000年 Dickerson判決中,大法官 William Rehnquist 寫下 Miranda warning "已經是 : 全國性的文化。"但事實上,警方只需要對他們打算審問/質問/偵訊的嫌犯告知這個權利, : 不管是在警察局、警車、還是羈押的時候。警方可以在不質問、不告知 : Miranda Rights的情況下逮捕嫌犯──但如果警方改變主意要質問的話,就必須要 : 告知嫌犯他的Miranda Rights。 : 所以...其實沒唸好像也可以?XD 我想我為了簡單解釋反而犯了點小錯誤~ 導致大家的誤解了~再度拍謝~(我把原文改得精確一些了~) 在這裡我們其實可以發現 焦點其實並非逮捕行為, 而是訊問行為 雖然逮捕行為與訊問行為同樣影響嫌犯的權利 逮捕行為我們會稱之為「強制處分」 著重的是程序上的合法-例如拘票之取得等 不可以沒有理由限制人民的身體自由--這也就是美國憲法第八條的核心 而訊問行為的合法性是保護被告「不自證己罪」之權利 憲法上所賦予的緘默權與律師辯護權 事實上是刑事案件被告之權利 就因為是「被告」之權利 某人被帶進警局時的身份為何反而是個重點 如果帶進警局並沒有被訊問 自然就不需要宣讀Miranda Warnings 如果被帶進警局但不是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被訊問(例如證人) 當然也不需要宣讀(且證人在法律上有作證的義務) 所以一旦某人被當成嫌犯訊問 其當然有資格保持緘默並請求律師 另外有版友講到了closer closer是一部有趣的影集 因為主角所做的事情就是不擇手段取得嫌犯自白 在實務上為了保護被告所踐行的程序往往造成執法人員執法上的困難 一旦告知其具有緘默權和辯護權 就很難再問出東西來了~(這大家看CSI就知道) (所以其實NCIS裡那間偵訊室出現律師的機會太少...相當奇妙--是Boss的神威啊!) 所以主角的作法就是在「表面上不違反上述條件下」取得被告自白 講白一點就是用各種方法避免違反憲法要求卻又可以套出話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20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