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TPUyouthCO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社論:錄取率不是大學品質的藉口 【立報】 http://publish.lihpao.com/Editorial/2005/08/16/2005b08161/index.html 社論:錄取率不是大學品質的藉口 大學指考分發入學放榜後,今年再創高峰、超過89%的錄取率,讓許多人又找到了話題, 紛紛將錄取率過高與「大學素質下降」加以掛勾,彷彿非得回到當年那個錄取率不到3成 的年代,才能確保「大學品質」一般。事實上,這種思維模式是最直線而廉價的思維,並 非常殘酷地將大學品質下降的原因直接歸咎於「因為錄取率暴增才得以擠入大學之門」的 「後段學生」。 正如同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批評當時歐洲流行的專注於「形式理性」的教育思想時 所說:「要是兒童們都具有這種理性的話,那我們就不需要教育了。」我們也可以說:「 要是錄取者都具有一定水平與素質的話,那我們就不需要大學教育了。」正是因為這些錄 取者欠缺這些素質,所以大學教育才具有其價值。當然,有一個例外,也就是,除非我們 認為這些「後段錄取者」實乃不可救藥,無論投入任何資源都是白費,這樣,在邏輯上, 我們才有可能將大學品質下降的責任歸之於錄取率、也就是歸諸這些人得以進入大學之門 。 不過,我們認為,基本上大概不會有人願意承認自己具有這樣一種邏輯思維,那麼,簡單 來說,我們應該都承認「任何人都能因為接受教育而發揮其潛能、養成其能力」這個觀念 才是;但是,另一方面,從具體的經驗與感知來說,大學教育的確又有下降的現象和趨勢 ,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許多人之所以會將大學品質和錄取率劃上等號,其實主要是因為這兩者在時間序列上的表 面關連,然而這卻是一種虛假關連;或者我們可以這麼說,在同一時間序列上發生了許多 事件,這些事件之間具有複雜的因果關連(或無關連),我們卻只抽出了其中兩個事件─ ─錄取率和大學品質下降──來看待,從而產生了這個假象。具體來說,在那個時間序列 上,最主要的事件乃是高等教育政策的改變,而其中,大學評鑑制度的建立,以及依據評 鑑來分配教育補助款,才是大學教育品質下降的元兇。 這聽起來似乎弔詭,然而卻是實情。這其中的因果關連在於,由於大學評鑑制度獨獨鍾情 於「研究成果」,因此,直接促進了各校鼓勵、甚或逼迫教師必須「加緊研究」。當然, 這並不一定是壞事,但問題在於,教師時間亦有其侷限,若是制度上未能審慎考量,那麼 ,便將會造成教師「重研究而輕教學」的合理行動結果,如此一來,大學教學品質如何能 不逐年下滑?就連台大這種資源豐沛的學校都動起「大學部減招、研究所增招」的腦筋來 「追求卓越」,那麼一般大學、特別是亟需資源挹注的私立大學,又如何能安心的鼓勵教 師在教學上多用心、以育成學生能力為重?而這些學校,卻又往往是在之前的受教階段因 各種因素而成就較為落後、更需要獲得教學資源挹注的學生所考取的學校。當這些學校也 被逼得投入研究成果的激烈競爭時,這些學生中的大部分實質上就等同於在教學上被放棄 了一般。於是,由於這些人進入大學而導致大學品質下降的虛假關連,卻弔詭的取得了經 驗上的證明。 大學品質下降,其問題關鍵並不在錄取率,而是在於錯誤的高等教育政策,也就是「重研 究而輕教學」的評鑑方式;若我們未能有此認知,再過幾年,我們相信,連台清交這些風 雲一時的大學,也都將嚐到「大學生品質下降」的苦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