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TPUyouthCO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名家專欄之陳豐偉 2008年6月19日 下午 04:32 http://epaper.pchome.com.tw/adm/brief_left.htm?s_code=0155 想太多反而不快樂? 最近美國有一項研究引起熱烈討論:「保守派」的共和黨人,快樂程度竟然遠 大於「自由派」的民主黨人,而且差距頗大。這跟「保守」=苦悶、內斂,「 自由」=開朗、奔放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 但,我們能解釋說,保守的人比較快樂嗎?也不盡然。研究者說明,保守派有 兩項特徵跟自由派明顯不同:保守派大部分有虔誠的宗教信仰,常上教堂。保 守派組織家庭的比率遠高於自由派。而宗教信仰跟婚姻,在大部分的研究裡都 證實會讓人更快樂(而婚姻讓男人快樂的程度又遠大於女人)。所以,是因為 「保守」的人較少質疑宗教、不會挑戰傳統的家庭觀念,才讓他們享有更快樂 的人生。 研究者還發現,「政黨輪替」並不影響共和、民主兩黨支持者的快樂程度,柯 林頓當選總統時,自由派依舊是不快樂的一方。另一項研究則指出,學生時代 好質疑好發議論的自由派學生比保守派學生更快樂。或許是步入社會後龐大而 難以扭轉的既有體制,讓自由派開始面臨現實考驗吧?我猜想。 這些研究暗示,會以科學角度思索宇宙、人生、存在意義的懷疑論者,生命中 遇到的心靈掙扎與考驗,反而會讓他更不快樂。不相信固有家庭制度的新人類 ,可能會因為多變的人際關係付出代價。其實幾十年來的研究早就反覆證實, 「想太多」的人內心不易平靜,將人生交托給上帝、媽祖或證嚴法師的人反而 能享有短暫人生的幸福。 不過,這些研究也指出快樂研究的侷限:我們可以研究人為何快樂或不快樂, 但快樂與否不能是人生的唯一指標。許多偉大的創作,來自於藝術家的不快樂 與煩躁不安。許多社會的變革,來自改革者不安的靈魂。而眾多刻苦的創業家 、科學家,是為了用工作與成就感來撫平內心對自己生命價值的懷疑。如果人 人追求快樂與心靈的平靜,或許人類也就失去了進步的動力。 從這些研究或可推論,如「慈濟功德會」的宗教組織最大的貢獻之一,是整體 提昇台灣社會的快樂程度。宗教信仰讓人心有所依托,慈善義舉、捐助比自己 更貧窮的人,能帶來的快樂又更大於連續幾天在百貨公司購物。無可否認,保 守、固著傳統價值觀的人才是社會多數,能讓多數人懷著快樂的心情過完一生 ,就是偉大的貢獻。而慣於衝撞社會體制的「自由派」反而得不到心靈的平靜 ,也只能說,這些「不安」就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力量來源吧。 -- 天涯總有相會時(作曲:張勇強 填詞:吳念真) 咱來合唱這條歌 大聲來合唱不免驚 今夜離開後分東西 何時再相會誰人知 知己惜別免目屎 千言萬語放在心內 朋友這杯飲乎乾 醉乎茫茫也不驚 前途雖然一片茫茫 艱苦也不驚 坎坷路你我相照顧 從今後各人走自己的路 過去的情份不通來袂記 天涯總有相會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3.82.95 mirrorbluee:轉錄至看板 NCCU_SEED 06/23 19:24
mirrorbluee:好像是這樣 06/23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