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TPUyouthCO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流浪法庭三十年, 誰是下一個司法的受害人? 文/周馥儀 是怎樣的司法謬劇,讓三名老人打了二十多年的官司都還沒結束?是怎樣的 官司,感動《商業週刊》的資深記者辭去工作、放棄優渥的薪水,投入追查 ,而這一投入就是三年七個月? 三年多前,資深記者江元慶在《商業週刊》擔任主筆,偶然從法官口中得知 有一件官司纏訟二十多年卻還沒結束,比曾轟動一時的「華定國弒母案」還 久,好奇心的驅使,讓他找到一則500字的新聞剪報,才得知1979年2月28日 爆發的「第一銀行押匯弊案」—這件在台灣司法史上訴訟時間最長的刑事案 件,三名被告林泰治、柯芳澤、張國隆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歷經99位法官 、更12審,官司仍沒有定讞。這三名老人曾是國家計畫栽培、前途看好的銀 行主管,卻淪為「第一銀行押匯弊案」的代罪羔羊,大半輩子漂流在司法洪 流中等待審判,一天天被司法啃噬掉生命的希望…… 原先,江元慶只想以「一期週刊專題的幾頁篇幅」報導這場官司,預計三個 月就能完成,但他在走訪這三名老人後,卻越感到台灣司法的諸多問題,覺 得應該要寫成一本書,最後變成用3年7個月寫成《司法無邊》出版。 書中不僅寫林泰治、柯芳澤、張國隆這三名老人的故事,江元慶也採訪報導 同樣被司法拖磨至老的華定國,追蹤當年「華定國弒母案」的真相,為何地 方耆老、街坊鄰居都站出來為華定國到監察院陳情,紀錄這場官司如何創下 「更十八審」紀錄、155位法官仍定不了案,歷經12次死刑、7次無罪,華定 國最後仍被判無期徒刑,他卻已耗盡青春、為了官司賣光土地…… 除了以感人的文筆,述說台灣司法如何毀了這四名老人的一生,江元慶也抽 絲剝繭台灣司法的諸多弊端,在感性、理性中交織出動人的法律報導文學, 《司法無邊》也因而入圍2007年金鼎獎。巧合的是,在《司法無邊》榮獲金 鼎獎入圍頒獎後的隔六天,這場官司終於三審定讞、三名老人獲判無罪確定 。然而,江元慶沒有停止,他繼續紀錄這三位老人爭取「冤獄賠償」的故事 ,更將《司法無邊》擴充到20多萬字的《流浪法庭30年!》。 從一則500字篇幅的剪報資料,最後發展出20多萬字的著作出版,這樣的結 果,完全出乎江元慶的預料。 最初接觸這三名老人,江元慶可是吃足了閉門羹。張國隆完全拒絕江元慶 的採訪,林泰治雖然勉強接受訪問,但常遇到問到一半、情緒爆發的尷尬 情況,江元慶只好離開、無功而返,直到四、五次採訪後,林泰治夫妻才 願意卸下心防,「他們後來才告訴我,因為之前沒有記者去採訪過,他們 一直在猜我是哪個單位派來的?是檢察官那邊、還是法官這邊?尤其,林 泰治從看守所放出來後總會疑神疑鬼,在大馬路上常會東張西望,看有沒 有人跟蹤他」,江元慶回憶道,多年來司法審判的折磨,未定的「貪污」 冤名,摧毀了這三個老人對人的信任。 司法摧毀的,不僅是林泰治、柯芳澤、張國隆他們對人的信任,還有他們 的家。 林泰治、柯芳澤、張國隆原本都是第一銀行中山分行的主管,案件爆發後 ,他們被收押後,家中頓失經濟支柱,除了張國隆的妻子在國小當老師有 固定收入,林泰治的妻子、柯芳澤的妻子都當起保母,靠照顧別人的孩子 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她們總是先把別人的孩子照顧好,才敢照顧自己的 骨肉。一肩挑起全家的經濟重擔、又要照顧孩子已很辛苦,還要想辦法抽 出時間趕去看守所面會丈夫,這一路更是折磨。 在林泰治被解除禁見後,林泰治的妻子林秦月每隔兩天就帶著水果、菜餚 到看守所面會,總要千里迢迢轉好幾班公車,往往到看守所探視完丈夫, 再趕回家時已是下午一點多。一次,林秦月趕回家煮飯,孩子們卻告訴她 已經吃過了,「你們吃什麼?」孩子們答:「冬粉泡開水」,她問他們: 「配什麼菜?」,老三天真地說「鹽巴」。林秦月一怔,緊抱著孩子痛哭 失聲:「你們為什麼會這麼命苦!」,日後當江元慶採訪林秦月,她道述 這段往事,仍忍不住淚流滿面,哭聲撼動天地。官司在二審、三審間擺盪 ,長年下來,讓林秦月處於朝不保夕的憂慮中,久而久之她患了重度憂鬱 症。 柯芳澤的妻子也悲憤地跟江元慶說,「二十九年來,我們像是飄浮在大海 ,沒人來救….當時,我們家一夕間什麼都沒有了….丈夫不見了,我爸爸 也中風了…..這個案子發生後,連小學同學、美國朋友都知道了,此後我 們再也沒有參加過同學會,什麼都不見了、沒有了…..我丈夫為國家賺了 這麼多的外匯,為什麼,為什麼國家要這麼對他!我丈夫是一個很愛國的 公務員,當年中美斷交,他激動氣憤到流淚…..」。 一審判決後,好不容易一千多天後,法官准許林泰治、柯芳澤、張國隆交 保,他們的妻子以為丈夫從看守所出來後,可以減輕家中的經濟重擔,但 仍在進行的司法審判卻將他們三人烙下「有罪的案底」、法院的傳喚總中 斷他們的工作。 除了張國隆到親戚的工廠做事外,林泰治、柯芳澤靠打零工過活。張國隆 這二十多年賺得每一分錢,不是交給老婆,而是直接交給律師幫忙打官司 ,累積的金額已經無法計數。柯芳澤則是今天挑磚、明天擺地攤、後天蓋 水泥,隔天要住在哪都不知道,他的妻子每次拿到他打工的薪資,都會問 他去哪裡工作,可是他就是不願讓家人知道。 林泰治做過的零工更不勝枚舉,去電子公司抽銅絲、洗碗盤、跑堂、當大 廈管理員…最難堪的是變成「討債份子」,工作的公司認為他當過銀行襄 理,比較清楚如何討債,那陣子他走出家門,總要天人交戰一番,要繼續 往前走、幫公司討債?還是調頭往回走?但一回家,就沒有收入,孩子的 學費、一家人的生活費怎麼辦? 他們三人和家人的心靈,被「司法審判未決」凌遲二十多年的苦痛,江元 慶在書裡以極為豐沛的情感,細膩地描寫著,每個章節讀來不禁讓人眼淚 直流,深刻體會一被捲入司法苦海、就難以上岸的苦楚。 而難以理解的複雜案情、枯燥的法條,在江元慶淺白、易懂的層層剖析下 ,成了個個精彩生動的推理,讓人清楚明白台灣司法的諸多問題。 他細心追查,「第一銀行押匯弊案」之所以在高院和最高法院間來回、無 法終結,竟是因為「判決書的附表文字、數字模糊不清」,一審判決後的 7年11個月,最高法院才首度發現「附表內容難以辨認」,之後,更五審 到更十一審,經過了16年、卻仍沒更正這樣的錯誤,遲遲未更正的附表 裡,有著案情關鍵的押匯金額筆數。這樣的「審判品質」不禁令人疑惑 ,歷審法官是根據什麼審理此案?並且還能做出判決? 江元慶在書裡也旁舉了不少台灣司法的謬劇:民國90年到94年,公務人員 被依「圖利罪」起訴,三審無罪定讞率高達七成五,被控圖利罪的被告, 每四人之中,就有三人是無罪之身,但他們卻早賠上一輩子的清白;在檢 察官「原則起訴,例外不起訴」的辦案心態下,以民國93年為例,經檢察 官起訴而進入司法審判的案件,約為十二萬四千件,平均每天有340件刑 事案件由檢察官提起公訴,數量遠超過民眾自訴的平均每天4件;在司法 案件暴增衝擊下,認真的法官輕則長期積勞成疾,辦案辦到洗腎、視網膜 剝離、罹患乾眼症、流產;重則拖著罹癌的病體應付源源不絕的案件,一 邊和病魔搏鬥、一邊開庭、寫判決書,為台灣的司法燃燒到生命終了那一 刻;也有不肖的法官當場威嚇被告、在上班時間買股票、收賄、無故拖延 裁定、關說、嫖賭而被彈劾。 三名老人的大半輩子,就被這樣荒謬的台灣司法層層網住,雖然在更12審 後,他們終於獲判無罪,卻只有林泰治拿到冤獄賠償,柯芳澤、張國隆還 在繼續為自己的清白與公道「再上訴」,法院還在「討價還價」兌現給這 三名老人「遲來的正義」…… 司法可以如此永無止盡審判一件官司嗎?林泰治、柯芳澤、張國隆、華定 國的故事,卻只是台灣司法的冰山一角,這樣的台灣司法現況若再不改善 ,你、我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流浪法庭30年」的受害人…… ╔═════╗ ║▓ 編按▓ ║ ╚═════╝ 資深記者江元慶自費出版《流浪法庭30年!》,推動「流浪法庭30年 全 台捐書救司法!」活動,邀請社會各界踴躍捐贈《流浪法庭30年!》給 各縣市的法官、檢察官,正視台灣司法的諸多問題。現在,只要一人認 捐一本《流浪法庭30年》,邀同事、親友一起團購送書,就能讓一個縣 市的司法人員改變觀念,加速台灣司法改革的腳步!(豆腐魚) ‧本文出處:「流浪法庭30年」部落格 http://3men3decades.blogspot.com ‧「流浪法庭30年 全台捐書救司法!」活動: http://3men3decades.blogspot.com/2008/09/30.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3.83.233
gulan:應該找司改會合作捐書活動? 09/20 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