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TPUyouthCO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日本共產黨“市場經濟社會主義” 作者:未知  時間:2007-11-23 13:12:00  來源:論文天下論文網 “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是日本共產黨對未來日本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 一個總體宏 觀的認識,與政治上的“人民議會主義”模式一起構成了“ 日本模式的社會主義”。日 本“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的思想發展,經歷 了戰後初期到蘇聯東歐劇變前和蘇聯東歐劇 變後至今兩個階段:戰後到 80年代是日共“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思想的初步探索時期, 而90年代是 進一步探索時期。1991年,作為日共領導人之一的上田耕一郎首次明確提 出 了“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這一概念並對其進行了充分闡述。本文 僅就日共“市場經 濟社會主義”的思想發展過程和具體內容以及特點作 一論述。       一、日共對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初步探索   “二戰”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終。根據《波茨坦公告》, 日本民主政治勢 力獲得自由,成為合法組織。日共經過一年的組織重建 後恢復了活動,並于1945年12月 、1946年12月、1946年2月分別召開了 四大和五大。面對形勢的變化,黨代會《宣言》 針對敵對勢力對共產黨 的責難和攻擊,在經濟政策上首次明確提出了“我黨從來不主張 ‘否認 一切私有財產’”。還說“‘否認一切私有財產’這種主張,在任何社會 裡都站 不住腳”,“將來即使實現了社會主義制度,也將存在與那個社 會相適應的私有財產” 。(注:中共中央黨校科社教研室編《戰後日本 社會主義理論資料匯編》1985年第5頁, 第181頁,第246─247頁。)從而 開始了對未來日本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在1973年的十 二大、1976年的 十三大和當年特別大會制定的《自由和民主宣言》中,日共進一步提出  了日本未來社會主義要利用經濟手段的設想。十二大報告提出,稅制、財 政、金融政策 ,對于服務以大企業為中心的自由民主黨政府的經濟政策 來說,是最重要的政策,這對 于“開闢改善國民生活的財源方面有著重 要作用”,因此,稅制、財政、金融政策,將 來也是共產黨“最重要的 政策手段”。   日共認為,日本革命將經過反帝、反壟斷的民主革命和向社會主義革 命過渡的兩個連 續發展的階段。在第一階段,“為排除美國資本對日本 經濟的控制而鬥爭,要求對美國 資本所控制的企業實行人民的統制和國 有化。”“通過對壟斷資本實行人民的統制,爭 取使壟斷資本的金融機 關和重要產業的壟斷企業向國有化過渡,根據需要和條件宣布對 某些壟 斷企業實行國有化和民主管理。”但是,在對待國內壟斷企業的國有化問 題上, “一定要根據需要和條件作出決定。特別是在民主革命階段,如果脫離了 需要和條件, 沒有得到國民的同意,過急地實行國有化,必然會遭到失 敗。”但日共同時強調,在民 主聯合政府階段,“對大企業採取必要的 民主限制,這並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限制,而 是從實現經濟民主的觀點 出發,為保衛國民生活和權利所必須採取的民主的限制。” ( 注:中共中央黨校科社教研室編《戰後日本社會主義理論資料匯編》 1985年第5頁,第1 81頁,第246─247頁。)對于沒有實行國有化的其他 大企業、大銀行,則通過國會行使 國政調查權、政府進行行政指導、修 改禁止壟斷法和制定新的法律,由工會和居民實行 監督,實現面向國民 的民主管制。不難看出,日共在民主革命階段,要對美國資本控制 的企 業和某些日本壟斷資本的大企業實行人民的統制和國有化。但是,對大企 業採取的 民主限制,“並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限制”,而是從當時民主 革命階段的現實出發所採 取的必要的有益措施,因而,這些企業的運營 還得利用資本主義的經濟手段,還得有商 品、市場的存在。   而對于中小企業、農業和中小漁業部門,日共則採取不同于大企業的 政策,即“廣泛 地保留私人所有和個體經營,尊重它們在國民經濟中的 積極作用。我們設想,在這些部 門實行社會主義化的主要形式將是合作 化。但到那時,也決不急于搞集體化,要等到它 們感到那樣做對自己有 利而要求集體化時才付諸實施,就是說要嚴格遵守自願的原則,決不採取 勉強地強加于人的做法。”從事承包業務的中小企業同社會主義國有企業 之間 的關系主要是民主的關系,要充分發揮這些中小企業的力量,以便 在維護它們的個體經營的情況下,使它們有利于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農業、漁業,在自願原則基礎上採取合作化的形 式,將是實現社會主義化的途徑。”(注:中共中 央黨校科社教研室編《 戰後日本社會主義理論資料匯編》1985年第5頁,第181頁,第24 6─247頁。)   總的看來,這一時期,日共強調的還是計劃經濟的作用。1961年制定的 黨綱就明確提 出,只有建立工人階級的政權,即無產階級專政,使生產資 料歸社會所有,“並推行使 生產力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才能保 證日本人民從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切剝削下 解放出來,從飢寒交迫的生活中 最後地解放出來。”黨努力同一切擁護建設社會主義方 針的政黨和人士合 作,一方面尊重勞動農民和城市勞動市民以及中小企業家的利益,另 一方 面通過說服,把他們引向社會主義社會。1976年制定的《自由與民主宣言》 也明確 提出,“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是為了節約和 有效地使用生產力、保障國民生活和全面 繁榮日本經濟的手段。”即便這樣 ,日共也並沒有對未來日本式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制 度提出一個具體方案, 更不用說提出一個具體而成熟的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怎樣結合的 模式,只是 認為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經濟建設不具有“社會主義性質”,民主聯合政府階  段當然是資本主義經濟;在未來社會主義時期應對大企業迅速實行社會主義國 有化,而 對中小企業則不急于實行國有化,還要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規律進 行經濟建設,當條件 成熟時才實施社會主義國有化政策,這就為以後提出“ 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奠定思 想基礎。       二、當前日共對“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的進一步探索   90年代初的蘇東劇變使日共受到來自國內外和自身內部的巨大壓力。對于 蘇聯、東歐 社會主義的失敗,日共中央認為,其政治原因是蘇聯“霸權主義、 官僚主義和專制主義 的破產”,雖然蘇聯最初是“走社會主義道路,但列寧 逝世後,以斯大林為中心的領導 集團放棄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原則,走上了對 外實行霸權主義,對內實行官僚主義、專制 主義的錯誤道路,而這一錯誤又 為隨後的歷代領導層所繼承,並體現得更為嚴重”。( 注:《中央委員會向 第二十二次黨代表大會的報告》,載于[日]2000年11月22日《赤旗 報》。) 經濟上,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模式使前蘇聯連“一枚螺絲、一根管子的生產都  必須得到國家計劃委員會的批準”,從而壓制了經濟本身的活力。這是蘇聯 東歐失敗的 重要政治經濟原因,但這不 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失敗”,科學社會主義至今仍然閃耀著 真理的光輝。由 此,日共根據自己對社會主義“經濟”的認識,結合日本發達資本主義 國家 政治經濟的特點,作出了自己的判斷。1991年,時任日共領導人之一的上田耕 一郎 發表了《日本式的社會主義和混合經濟論》一文,首次明確提出了“市 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的概念並對此進行了闡述。他在分別于1994、1997、 2000年召開的日共二十、二十一和二十二大上,以及在1996年對其重要文獻《 自由與民主主義宣言》的修改稿中, 都提出了未來日本社會主義經濟將實現 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相結合的體制。   從總體上看,日本共產黨“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雖然目前仍然是一個 粗略的構思,但是從日共領導人、日共決議和日共理論工作者的有關論述中不 難發現,日共“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就是“混合經濟”論,而“混合經濟”論 的實質是“採納了將改革了的 資本主義經濟作為社會主義要素的體制”。這 一模式不是蘇聯中央管理模式的計劃經濟體制,而是向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與市 場經濟結合方向邁進的“市場經濟模式”。具體地說,這一經濟制度具有這樣 幾個特點:一是不對農業實行集體化。如果要對農業實行集體化,必須尊重農 民的意願,即採取“集體化是基于自發 性的協同合作方式”。二是不將中小企業國有化。“應長期實行私有制和私人 經營”。三是不實行官僚統制,不採取命令主義。包括作為社會主義經濟支柱 的被國有化了的基礎產業在內的各經濟部門,也不實行“官僚主義、命令主義 的統制經濟”,而是要“確立與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緊密結合中發展的體制” 。四是“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是拋棄了“國有化、集體化”這 一形式的 社會主義。五是市場經濟模式在價格上“不採取統制價格和管理價格”,即“  物價就是市場價格”。日共認為,這樣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才可能 “發揮日本社會主義的原動力” “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的經濟體系離不開國家權力,就日本共產黨的權力 理論來 說,“從成立民族民主統一戰線到謀求成立獲得國會多數支持的民主 聯合政府”的各階 段,都要“得到國民的理解,根據國會決議成為社會主義 國家,從而走向建設社會主義”。無論在民主聯合政府階段,還是在社會主義 國家權力階段,“如果共產黨在國會裡失去了國民的支持而成為少數派,就要 脫離政府執政黨,把權力交給在野黨。”在社會主義階段,“可以考慮對一部 分大企業或有關交通、通訊、石油產業之類的燃料、能源方面的企業實行國有 化。”但是,“即使在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經濟階段,由于國民支持的搖擺 不定,經濟政策的失敗等等,也會導致作為社會主義權力政府的崩潰和政權轉 讓的情況。因此,不能強行地採取社會主義化的政策。另外,在價格、流通、 生產計劃方面,如果整個國家計劃不能施行的話,那麼就只能採取現在日本實 行的‘行政指導’方式。也就是說,雖然稱之為‘社會主義式的計劃經濟’, 其內容也只能是極其粗枝概略的東西。”   現在無論在哪一個國家,都實行著一定程度的計劃。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的 自由放任型 的資本主義,今天在任何地方已不復存在。在當前日本經濟的各 方面,政府實施了強有力的政策,即“以政府財政政策為根本,採取了商情刺 激,或者根據商情調整政策。另 外,通過日本銀行實行了根據法定利率的‘ 利息政策’”。作為個別政策,在通商產業 部,對于特定產業的特定企業, 通過政府的投資和融資,採取了產業培育政策。如在電 腦、半導體部門,國 家就特別實行了培育政策。在農業和水力部,有關稻米、播種、減 少農作物 的耕地面積等,幾乎都在政府的計劃支配下。即使牛奶,也是在嚴格的生產計  劃管理下進行生產的。也就是說,在當前的日本,對經濟實行了相當力度的 計劃和指導 ,這在事實上已為日本實行“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奠定了基 礎。   在企業的操作層面上,“市場經濟社會主義”體制,即使在“國有化的基 礎產業中,也不實行‘命令主義的統制經濟’,而是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發展的 體制”。如果以這個方向為目標,“在經國有化的基礎產業裡,不必等待中央 政府的決定,各部門或單位可以自由地作出決定。如果各部門決定的計劃必須 等到中央政府認可的話,那麼就必然會發生‘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因此 ,“這些企業在形式上雖然稱之為國有化,但是企業運營的實際情況是與私人 企業相同的。”       三、對日本共產黨“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的幾點認識   日本共產黨結合日本國情對日本未來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的探索結果, 具有積極的 意義,但是其具體的運行及其機制如何則有待實踐檢驗。“市場 經濟社會主義”模式具 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是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相結合的一種社 會主義經濟體制,而不是純粹的市場經濟體制或計劃經濟體制。日共認為,“ 要是放任市場經濟的話,市場經濟就具有威脅國民生活的破壞性作用,但在整 個社會經濟運營中,‘市場的調節’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市場經濟能與計劃 經濟結合,那麼市場經濟就會成為開闢社會進步發展道路的要素。”   第二,“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的條件孕育成熟于現成的資本主義制度 。日共于2000年11月召開的二十二大指出,21世紀“是一個超越資本主義建立 新體制的條件成熟的世紀”。其標志是,首先,“人類在20世紀贏得的世界史 的進步,是全人類向21世紀新體制發展的準備。”民主主義、民族獨立和和平 秩序的發展,將成為社會主義前進的“ 強有力的基礎”。其次,在經濟全球 化的背景下,制定對資本主義生產和分配的民主規制以及國家用法律和行政指 導、財政和稅收、公共投資、金融等各種形式和手段對經濟的介入,可以認為 “是資本主義創造的發達生產力,同時 ,也成為推動向新社會前進的‘重要線索’”。再次,許多國際組織“承擔起 了調整資本主義大國之間國家壟斷資本各項政策的任務”,由于這些國際機構 的全球化,裡面也隱含著邁向超越資本主義,建立新體制的條件已經成熟的“ 重要線索”。這些都為日本實現“市場經濟模式”的社會主義提供了“現成的 形式”和“條件”。所以,日本共產黨只要在“資本主義框架內進行民主改革” ,利用“資本主義全部成果和價值”,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可能的 。 (注:《中央委員會向第二十二次黨代表大會的報告》,載于[日]2000年11月 22日《 赤旗報》。)   第三,“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列寧的新經濟政策。 日本共產黨認為,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是其晚年不得不暫時採取的走向社會主義 過渡時期的政策,其實質就是利用市場經濟,而這作為馬克思恩格斯意義上的 社會主義政策是不予承認的,但實踐證明符合蘇聯當時的實際。新經濟政策是 對農民和商人的讓步,列寧也承認“是向資本主義的退卻”。按列寧的構想, 還要將社會主義經濟各部門置于市場競爭中,培育它們在競爭中必勝的競爭力 。雖然這一構想在短期內就結束了,但展望21世紀,新經濟政策卻“是一個孕 育著極其重要的可能性的構想”。因此,“中國、越南的經濟建設方針與列寧 的‘新經濟政策’有許多共通的要素”。從這一立場出發,中國、越南等國導 入的市場經濟就不能說是純粹的“資本主義化”。如果將此作為長期的政策, 那麼可以說新經濟政策與“混合經濟”論沒有大的差別。(注:《中央委員會 向第二十二次黨 代表大會的報告》,載于[日]2000年11月22日《赤旗報》。)   第四,“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模式的政策實施,不僅要力爭國會多數的支 持,而且還要尊重國民的意願。在社會主義階段,不僅要有物質條件的成熟, 而且還要求得到國會和廣大國民的同意,才能實行國有化和集體化。如果說在 蘇聯東歐劇變前,日共還認為公有制形式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標志,那麼在 蘇聯東歐劇變後,日共對此的看法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他們看來,“未來社 會主義所有制形式”已不是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維護廣大國民的利益和權利 。而實施的計劃經濟也不是國家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或強制式的要求各經濟部 門被動地實施,國家制定的經濟計劃只具有指導性意義,各經濟部門的大中小 企業都應在市場上進行公平競爭,目的在于謀求富有彈性和效率的經濟運行體制。 -- 存在主義與馬克斯主義的目標是同一個,但後者把人吸收在理念中 ,前者則在他所在的所有地方,即在他工作的地方、在他家裡、在 街上尋找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183.161 paleshelter:轉錄至看板 NCCU_SEED 10/07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