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TUS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ORDJACK (文亞南)》之銘言: : 看完了這禮拜這篇周記 : 發現你竟然還只停留在 : "那過去學生會一直在校園裡為學生「爭」的究竟是些什麼?" : 我們不如想想, 在這個台灣社會中 : 是否有人心中真的有很清楚的全盤規畫 : 腦中的辭藻就跟嘴上的一樣華麗 : 在高教資源被廣設大學政策稀釋時, 台大是否有人出來發聲反對呢 : 那在廣設大學政策下, 台大獲得的國家資源日益稀少, 那不也是應得的結果嗎? : 台大的那些高級知識分子, 主事者 : 一方面無法阻止社會的盲動, 另一方面 : 以台大人的智慧也發現了這盲流中對自己有利的一面 : 台灣要有大學進入百大, 不就是另一股莫名其妙的盲流嗎? : 台大因為盲流而失去的東西 : 靠著另一股盲流而爭取回來了 : 台大的高層就是這樣在社會的夾縫中辛苦的生活著 : 那台大的學生在校內的夾縫中努力生存掙扎又有甚麼不對呢? : 所以, 我們掙扎了 此言差矣。先不論台大到底是不是真的因為想進百大(盲流一)而拿到五年五 百億(或其它經費),就算是,廣設大學(盲流二)後,台大因資源排擠、稀 釋效應造成的補助減少、經費不足恐怕不是五年五百億(或其它經費)能夠補 足的。也就是說,台大因為盲流二而失去的東西,並沒有真的因為盲流一而爭 取回來。不要忘記,五年五百億只有五年。之後呢?之後怎辦?我們可以合理 地預期,盲流二還會繼續竄流好一陣子,但在盲流二停止之前,因盲流一換得 的資源挹注就會先停止了。這是其一。 其二,我覺得你這部分的邏輯很有問題。從結果看,一件錯的事情(即過去那 個粗糙的廣設大學政策)的結果當然可能由之後另一件錯的事情(盲目追逐百 大排名)的結果彌補或至少部分彌補。但這一切仍舊無法因此讓原本錯的事情 ,變成是對的。 用你的說法,重點應該就在於探究到底為什麼會人為地造成那麼多的夾縫,迫 使沒有權力的人只能無奈地在此人為的夾縫中掙扎。掙扎是無奈的、被迫的結 果,而此掙扎本身,反映了存在有問題的夾縫結構,而有問題的夾縫結構,則 反映了掌握資源分配權力的人腦子裡有問題的價值觀、意識型態與認知結構。 但,到底是怎樣有問題的價值觀、意識型態與認知結構?我想,這很難用一句 話就窮盡說明。短視、缺乏配套、只會設立短期目標、處處是盲流是外顯可以 看到的病徵,但這無法讓我們真的得知病兆為何。初步來看,我認為問題在於 台灣人普遍缺乏大我(對照校訓,即愛國愛人),而這背後來自共同體意識的 薄弱;台灣不夠民主,威權仍到處可見。因為缺乏大我,所以政策制訂者往往 無法跳脫出小我的利益,做全盤長遠的規劃;因為不夠民主,所以在政策決定 的過程中是獨裁的,沒有接受足夠的多元資訊,而這也讓一個政策難以具備應 該的全盤、長遠性。 此外,還有一個根本的態度問題。不管是被日本人或中國國民黨政權統治,長 達一百年的時間,台灣人、台灣這塊土地始終被視為是被支配、被利用的工具 。現在掌握資源分配權力的人,那些老人,正是在那樣的大環境下長大的。在 那樣的大環境下,他們至多只能夠想到以個人的身份取得相對的成功,但無法 在整體(整個台灣、所有台灣人)的層次展現主體性,將台灣與台灣人擺在第 一,自為目的地制訂政策、分配資源。那些老人在思維上,無論做什麼,要不 是"for me",要不就是"for others",但就不是"for us"。那些傢伙腦袋裡沒 有"us"。 : 難道有的科系大樓蓋不成, 那不要五年五百億, 就會蓋的成嗎? : 並沒有什麼人有全面的視野, 大家其實只是換著各種角度在哭窮而已 : 在們心自問「台灣大學貢獻台灣了些什麼?」 : 之前 : 我們是不是要捫心自問「我們又為台灣大學貢獻了些什麼?」 : 難道捫心自問之後, 發現學生根本沒啥貢獻 : 那學生黑皮書就趕快收起來避免丟人現眼嗎? : 學生的貢獻這件事的事實, 可能會比你想像的還要殘酷許多 : 所以, 當校長在對外劃唬爛爭資源時, 挺他一點 : 要定, 也要回到了校內再定 : 所以投書了是及格 : 如果再把黑皮書的連結也放上去 : 那大概就有70了 校長對外爭資源時是否要挺他,這得看到底校長(及其它掌握資源分配權力的 人)是不是也是整個高等教育或甚至整個國家資源分配共犯結構中的一員。 如果他(們)是,在立場、在價值觀上是共犯,那挺他恐怕最後只是被他(們 )拿來作為替分配政策背書而已。 換言之,在探究學生到底在爭什麼之前,我認為,應該先搞清楚的是到底誰在 價值上、立場上是敵人,誰是盟友。 -- PTT2 自然就是美 => 百慕達群島 => 漩渦 => PinkParti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4.6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