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TUST-EE-B91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NTUST-EE-B90 看板] 作者: chcy () 看板: NTUST-EE-B90 標題: [轉錄]Nothing 時間: Wed Feb 25 00:48:49 2009 二○○四年底,在企業界上班了十年之後,我辭去工作,到美國旅行。到美國當然要講英 文,一路上我最常用的一個字是: 「Nothing」。 臨走前跟台灣的朋友告別,很多人都驚訝念MBA、一向喜歡忙碌的我竟然辭掉工作。觀念 保守的媽媽憂心地看著我:「那你豈不是失業了嗎?還有心情去度假?還不趕快去找工作 !」獵人頭公司打電話來:「你對哪個產業有興趣?走之前要不要見個面,讓我們為你重 新做生涯規畫?」老友們也傳簡訊來:「那你接下來要做什麼?」 對於這些問題,我的答案都是: 「Nothing」。 我來到母校,位於舊金山旁一個小鎮的史丹佛大學。史丹佛像一個森林公園,到處都是草 地、樹木、松鼠、麋鹿。我住在森林中的招待所。早上起來,打電話問候東岸的朋友。 「你打算待多久?」 「不確定。」 「在史丹佛做什麼?」 「Nothing。」 「怎麼可能Nothing?你一定有做Something!」 「我想想看……昨天早上六點起來……」 「幹麼那麼早起?度假不是應該睡到自然醒嗎?」 「我六點就自然醒過來了啊!為什麼自然醒一定要到下午兩點?」 「我不知道你這麼早起是幸運還是不幸……,然後呢?」 「然後我去樹林裏跑步,用力吸很多空氣。回來後洗澡,看晨間新聞。然後開車到樹林深 處,看到一大片草原上有一棵孤立的樹。下午到以前讀過的商學院,進教室旁聽財務課程 ,跟同學一起拿講義,認真算老師丟出來的習題。然後在校園裡走一走,看看布告欄的廣 告。後來在書店買了幾件史丹佛的衣服,送給台灣的朋友。晚上跟以前的朋友吃飯,回來 就九點多了。回家後打開電視,看看美國最近紅的節目。睡前把白天買的書和報紙看一看 ,一天就結束了。」 朋友問:「既然在度假,為什麼要去上課?」 「我不是在度假。」 「既然來上課,怎麼可以到處去玩呢?」 「我好像也不是來上課的……。」 「那你在幹麼?沉澱嗎?」 「我又不是烏龍茶。」 「那是思考人生未來的方向嘍?」 「沒那麼嚴重啦!」 「你到底在做什麼嘛?」 我說:「Nothing」。 我三十七歲,在事業和人生上,都到了可以開始尊敬和享受「Nothing」的時候。 從小到大,生活的目的、奮鬥的方向,都是一個可以明確定義的「Something」。國中時 要考高中、高中時要考大學、畢業後要找工作、工作後要升遷。我們衝鋒陷陣,卻很少問 自己,追求的Something是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社會的價值觀影響了我們的自信,當我們處於「待業」狀態時,也不好意思承認,還必須 勉強編出一些堂而皇之的道理,比如說:「喔,我想歸零,休息一下,出國充充電,整理 一下思緒,規畫未來的路。」很少人敢大聲地說:「我不是在休息,也不是在沉澱。我就 是無業游民,我做Nothing!」 忙於Something的朋友,沒空跟我吃飯。我和另一位比我資深的「Nothing」同學見面。他 在網路狂飆時狠狠撈了一票,四十歲宣告退休。我們沒時間吃飯,只喝咖啡,因為他第二 天一早自願到斯里蘭卡救災。 「這是我兩年來第一次做的Something。當長久都做Nothing時,突然做起Something,而 且是自願的、有意義的Something,我覺得好快樂!」 我很少聽到在台北上班的朋友說:「我覺得好快樂!」 我當然不像我的同學那樣有本錢做Nothing。我甚至懷疑他在網路狂飆時撈的那一票,就 是我在網路泡沫化後賠的那一票!我單身還好,如果要養家,就更不可能做Nothing了。 但退一步想:工作到四十歲,總有一些積蓄吧。如果願意過簡單生活,Nothing維持幾個 月應該不是問題。除非你事事要求五星級,或是坐擁金山卻還要為二十年後退休做打算, 那就真的不適合Nothing。我做Nothing的幾天,最貴的單筆消費是9.75美元的電影票。爆 米花只敢買小包,意思意思就好。但只要電影好,散場後一樣快樂。於是我發現:由奢返 儉,其實沒有那麼難。 回招待所後我打開電腦,視窗在跑的一分鐘,一隻做Nothing的鹿跑到我的窗前。我對牠 微笑、和牠搭訕。我不知道在台北,對一個忙於Something、地位崇高的美女,我敢不敢 這麼放肆? 我打開Messenger。一名在香港的投資銀行上班、位高權重地朋友對我說,「我真佩服你 的勇氣,和放下一切、斷然改變人生的決心。」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叫錯了人。其實我膽子很小,也沒經過什麼「放下一切、斷然改變」的 心路歷程。好像肚子餓了就去吃飯,我的決定其實很簡單。我很怕別人把我想得很悲壯, 因為我容易笑場。別人把我的表情詮釋成悲傷,其實我只是香港腳在癢。我感謝朋友的讚 美,但那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思惟方式,還是在「Something」的模式裡打轉。那樣 的模式是:我對我現在做的Something不滿,我痛定思痛要改變。我改變的方式是做另一 種Something,而那種Something叫做Nothing。那樣的模式好像是不喜歡紅色的壁紙,於 是用白色的壁紙把整面牆蓋過去。但我想做的,只是當一面沒人注意的水泥牆。 「那當水泥牆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他問。 「當水泥牆本身就是目的。」我說。 「這樣的目的有意義嗎?」 「意義可大了。它讓我們把多年來情願或不情願被貼上的壁紙一次清乾淨。讓我們重新感 覺做一面牆的質地。Nothing像是在無人島上脫光衣服,可以幫我們恢復原來作為人的本 能、品味、價值觀,和其他各種身體和心靈的機能。」 「這樣被動好像沒有在過生活!」 「我們都太努力『過』生活了,自己把自己搞得眼花撩亂。偶爾,你要什麼都不做,讓生 活自然『發生』在你身上。餓了,就找最近的餐廳吃。下雨了,就淋一下。愛上了,就親 吻她。失戀了,大哭一場。當你的水泥牆不再貼壁紙時,你就可以閉起眼睛,讓全世界在 你身上塗鴉。」 在史丹佛的下午,我閉起眼睛,和一位年紀和我一樣,卻曾經得到癌症的朋友見面。她北 一女台大哈佛大學,從小到大是專業的第一名。我們坐在草原孤樹下的野餐桌,講話時口 中冒出熱氣。 「你還在大學教書嗎?」 她點點頭,「其實我現在的生活方式和你一樣。一個禮拜上幾堂課,其餘時間在家看書、 寫論文。偶爾出門,和朋友見見面。」 「出去時自己開車?」 「我都坐公車,因為這樣可以走路,我需要運動。」 「身體還好嗎?」 「我每三個月回去檢查一次。目前都控制得滿好的。」 「你看起來很開心。」 「是啊。也許事業上沒什麼成就,但至少完全是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很少聽到在台北上班的朋友說:「我完全是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很幸福你知道嗎?」她停頓一下,說,「你不需要癌症來把你喚醒。你借一種溫和的 方式,改變了你的生活。」 我點頭:「那種方式叫Nothing。」 我陪她走到公車站,看她上了車。我一個人走回校園,雨滴打在草地。優秀的朋友生病了 、有錢的朋友不快樂、結婚的朋友不跟老婆講話、單身的朋友寂寞到自殺。在美國或台灣 ,我們這相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代,仍然在掙扎。我走到十字路口,不知道現 在是幾點、接下來要去哪裡。突然間招待所外面那隻超辣的鹿出現了!我微笑,跟著牠走 下去……。 去做什麼呢? Noth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7.72.8
phil999:Good! 02/25 07:08
mingjr:NOTHING!! 02/25 18:42
joway:推推推!!!!! 02/25 21:31
adia203:借轉小弟班版 04/05 23:36
--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富蘭克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183.2
adia203:真的是冷清到了極點~~~轉些文來給大家看看唄!! 04/05 23:38
wears:好文那~推 04/06 12:35
b9107017:我也想Nothing~~ 04/06 20:20
adia203:可是這種Nothing不是我們現在能享受的! 04/08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