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TUmed97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百大良醫的迷思 http://blog.roodo.com/oj2005/archives/5967115.html 《商業週刊》1067期刊出「百大良醫」調查報告,宣稱參考國外報告並邀集國內四百多位 醫師參與推薦的方式產生名單。雜誌說目的有兩個:「滿足國人對醫界資訊透明化的需求 、樹立好醫師榜樣。」然而,面對迷信名醫的風氣、以及醫療資源不均的現實,加上健保 制度影響門診品質的諸多問題,都暗示著這個「破天荒」報導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近年來,醫療環境急遽變遷,一方面醫院經營朝著商業導向發展,另一方面,健保制度又 幾近偽善地以社會公益之姿博取民眾認同。醫療服務與民眾的就醫經驗,都無可如何地因 著制度的矛盾而畸化。大型醫學中心處心積慮地衝高門診量確保利益,小型醫院與診所則 需努力開發自費項目求取生存;民眾養成生小病也血拼 (shopping)醫院的陋習,醫療資 源的分配不均與浪費,似乎難有彌補的時日。 無論是醫界落實為民服務之初衷,或是民眾對高品質醫療的渴望,常常受限於結構之惡。 然而弔詭的是,檢驗制度往往只限於醫藥衛政的學術討論,無法成為大眾輿論,但檢驗醫 生個人的「道德」之說,卻始終被視為醫療品質的核心問題。至於醫界本身,從醫學教育 到評鑑,也始終離不開對典範的想像,無論是以呼籲的方式效尤醫療傳道先輩,或是以繁 文縟節訂定各種的標準,並要視病猶親、以病人為中心。 所謂「良醫」,需要在合理的制度條件下,才能確保醫療的品質。當整個社會對制度的缺 陷視而不見,卻只以個人道德的層次要求應有的對待,這使得「好醫生」這三個字倍顯難 堪。這次商業週刊的「超推薦百大良醫」調查,其實正陷入了醫療品質的迷思,也許立意 良善,但是效果卻會是一場荒謬的災難。我們將看到民眾捧著這份名單爭先掛號,擠爆門 診。「好」這個字的意義被化約成個人的德行與能力,更多影響醫療品質的問題將被忽略 。 我們都曾有過找醫生、推薦醫生的經驗,但這種經驗式的意見被一種看似客觀專業的方法 操作起來,反而有更多複雜的政治意涵蘊藏其中。《商業週刊》作為國內舖書普及,擁有 高度說服力的重量級雜誌,必須意識到這個調查報告本身的荒謬性。如果可以,週刊必須 趕緊以另一篇幅導正民眾切勿只相信名醫,告知民眾正確使用醫療資源的態度,並且更明 確指出醫療品質低落的結構性因素,才是追求「好」的醫療的理想態度。 -- 我必須自創一個體系,或者受他人體系的壓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2.35
sniperHK:BBS中毒太深..."擠爆門診"看成"推爆門診"... 05/04 19:39
sniperHK:轉錄至看板 NTUmed96 05/04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