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extTV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7143 Cable風雲(3) 7月還沒過 傳中嘉不賣旺中 http://newtalk.tw/media/news/src/news_6__624491980.jpg
旺中集團總裁蔡衍明5月7日出席NCC公聽會。圖:新頭殼資料庫 新頭殼newtalk 2012.07.15林朝億/台北報導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蘇蘅日前表示,7月底前將就旺中寬頻併購中嘉有線 做出審議。同時間,業界也盛傳,對於併購案一直沒過,中嘉股東已經不耐煩,7月底 前再沒通過,將另尋其他買主,不再賣給旺旺中時集團了。 也是因為這樣的巧合,讓外界對於先前認為主委任內不會通過旺中案的蘇蘅,突然說 出7月底前將審查完旺中案,平添許多想像。 旺中寬頻併購案審議1年多,引發多方臆測;去年,就傳出旺中與私募基金安博凱簽約 時,有「百年條款」,也就是在2011(民國100年)底未能完成交易,旺中就必須賠償 中嘉一筆多達十多億元費用。不過,隨著審議過程拖延,期限延到今年7月底左右。 旺中不願評論 業界盛傳如果案子再不過,中嘉就不賣給旺中,也將另尋買主。對此,旺中特助趙育 培接受查證時表示,相關合約事務不便透露。 其實,整體而言,此一併購案透明度相當不足。舉例來說,去年蘇蘅在立法院備詢時 ,對於併購案的交易數額就曾說錯;而當立委向其質詢是否有所謂「百年條款」時, 她也答覆並不清楚。而旺中的態度也是,如果NCC沒來要求,他們也未必會將進一步的 交易細節向官方報告。 這就造成了質疑這筆併購案的那一方,處於先天上資訊不足的困境;如果引述的數據 有錯,還可能被業者強力反駁。 官方消極 質疑者無法獲得充分資訊 其實,NCC這樣消極地將資訊提供給公民社會,只是反映出台灣官場的普遍文化。不管 是環保署的環評會議,還是政府的其他公聽會,質疑的一方其實都處於資訊弱勢,一 不小心還可能像中興環工系教授莊秉潔面臨大財團告上法院的命運。 監委程仁宏在2010年糾正NCC長期坐視費率制度日趨惡質化時就曾批評,NCC財務專業 能力嚴重不足,未能詳細驗證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所提供財務資料之可靠性及可信度 。 高槓桿財務操作 國內有線電視相關資訊不僅透明度不足,同時,也陷入財團以高槓桿財務操作的危機 。監察院另於2011年9月13日曾糾正指出,台灣3大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4年前由安博凱 、美商凱雷與澳洲麥格理等外資機構,透過高度融資槓桿買下,4年後中嘉與凱擘再度 傳出易手,售價從原本4百億元,暴漲至6百億元,短期即獲利2百億元。但詢問NCC後 表示,業者所繳稅金僅2億元左右;租稅公平及合理性令人質疑。 報告還指出,「私募基金藉高度財務槓桿操作,收購國內有線電視與金融機構後,非 但怠於遵循政府電視數位化之政策執行,影響有線電視產業發展,並傷及整體金融秩 序與安全,嚴重衝擊我國金融生態」。 舉例來說,凱雷在2006年以476億元買下凱擘有線系統,到了2011年蔡明忠的大富以再 650億元併購凱雷,等於每收視戶拉到5.56萬元的價碼。 而中嘉的交易更是天價。根據中研院研究員施俊吉提供的資料,中嘉(110萬收視戶) 於2006年被私募基金安博凱(MBK)以517億併購;2012年旺中再以762億元併購中嘉( 118萬戶),等於6年獲利達47%。如果以私募基金自有資金僅2成5來計算,6年下來獲 利達188%。每一收視戶價格6年內也從4.7萬元漲到6.45萬元。 私募基金或這些大財團為什麼敢從事這樣大規模的金錢操作,主要在於現金收入穩定 加上銀行團願意授權貸款。 只要有政商關係 7年可以賺5百億 施俊吉認為,「沒錢沒關係,只要有政商關係,只要有銀行團願意貸款就能在7年內賺 進500億」。 他以旺中併購案總金額為762億元,貸款條件:貸款總額570億元、期限7年、利率3.5% ,並將中嘉11家系統台的股份全部設質給銀行做為擔保來計算:每年的收視費收入78 億元,貸款本息負擔63.3億元,有線電視訂戶所繳納的收視費中,有81.25%被旺中集 團拿去償付此一融資併購案的本金與利息。到了第6年底,所貸餘額僅為285億元。 如果往後旺中再以原價762億元將中嘉脫手,扣除285億元剩餘貸款及192億元自有資金 ,等於獲利285億元。以其自有基金計算獲利達148%。這還不算入,如果旺中是以更高 價格賣出的獲利呢! 轫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私募基金或旺中集團,基本上都透過多層次投資方式將資金在海 外繞了一圈。而這些公司他們投資的主要來源,也是銀行貸款,並將購併的公司股票 質押借錢。投資標的物如果幾年後上漲,他們賣掉獲利了結;但如果賠錢,就把不值 錢的股票留給銀行;加上資金轉來轉去,即便事後銀行、司法機構有查出背信、圖利 特定股東情事,也追查不到他們身上。 旺中其實也算外資 旺旺中時集團總裁蔡衍明底下的媒體中國時報曾替蔡辯護說,旺中買下中嘉,等於從 外國人手中買回台灣的有線電視。只不過,這樣講未必對。因為,從整個資金來龍去 脈來看,蔡衍明也是以海外公司來投資旺中的。 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就曾指出,旺旺投資佔51%的旺中資金其實是:蔡衍明100%擁有 的Hot Kid Holdings Limited投資英屬維京群島商Pure Investment Global corp., 再轉投資「一定旺」,在投資「旺旺寬頻」後,再出資擁有旺旺中時集團51%股票的。 雖然旺中曾辯護,之所以這樣多層次投資是因為資金調度所致。不過,越複雜的資金 管道,無可厚非也將平添企業經營的成本,並造成資金追蹤的困難。 不應輕忽有線電視併購泡沫化危機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年在財團炒作下,每一戶有線電視的併購價格已從十幾年前的2 、3萬元拉到6.45萬元。在初步估計,從每戶至少一半左右收視費用要繳給頻道商,加 上部分線路維修費支出,廠商實際的現金流入其實已經逼近房地產「房價/租金比」泡 沫化的界線。 換句話說,如果這些財團併購有線電視的理由,是看在未來收視戶單價還會持續上漲 的預測上,但又因為資金不足,不願意投入數位化工程,上收視戶價格可以實質提升 。隨著收視費用不太可能調升情形下,台灣有線電視併購泡沫化的可能是會越來越高 的。一旦真的發生,到時受傷最大的將是這些貸款給併購者的銀行,以及廣大的收視 戶們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0.80.128
shinichi:感覺旺中案要過關了… 07/15 20:10
hgfck:我覺得趕著審案反而駁回的機率比較大吔 07/15 20:24
richjf:一戶六萬 一年繳六千... 要十年才打平收入而已. 07/19 06:56
smpian:重點是,數位化工程遙遙無期,把消費者當白痴 07/20 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