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intend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作者: cash35 (Englishness) 看板: Wii 標題: [心得] WiiU美版入手心得 時間: Sun Jan 13 02:44:04 2013 去年因為有點看衰WiiU的銷售,所以根本沒請美國友人預約 結果從WiiU發售到黑色星期午後,每天拼命找許多網路商店、實體賣場 兩個州的友人都搶不到32GB現貨。 不過趁美國佳節空檔 終於在年前在網路上購得Wii U 32GB版本並帶回台灣 很仔細的玩了快兩週,現在簡單分享一些心得吧。 先說覺得不滿意的點: 1.系統還相當不成熟,不管切換到什麼功能都很慢 如果現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用習慣的人 大概會很難理解為啥連進個系統設定都要等個10來秒 像當年PS3初期也是做什麼都超慢的,通過不斷的更新 現在則是順暢許多,WiiU系統功能比當年PS3初期還慢 老任在系統方面真的要加油。 2.第一次執行各種視頻服務和遊戲都要下載更新,還蠻煩的 而且進遊戲和app都很慢,而且不管是系統或視頻服務 選單和流程做的很差,想選一個功能或節目影片 或想在線上賣場下載試玩版都要經過好幾個頁面才能選到 每個選單介面切換的速度又超慢,令人感到相當不耐。 3.網路連線速度方面,因為我家是無線網路,基地台跟WiiU擺不同樓層 所以僅供參考,最近會做訊號改善再來測試 不過即使網路速度先不論,看youtube時體驗也不佳 即使影片整個讀完,在電視上播放時還會些許lag 而且畫質比iPhone/iPad透過無線鏡射到apple tv上播放還略差 WiiU存取資料和畫面運算都在主機端,表現不好的話,會令人無法接受。 以下來說說優點 1.過去NDS靠觸控螢幕好用的地方,現在家機也可以達到 最基本的例子就是文字輸入,虛擬鍵盤比十字按鍵慢慢選好用多了 雖然是採用單點電阻式觸控,但拉選單、地圖也有類似iOS的舒服慣性。 有些人會質疑電阻式螢幕是舊科技,手感和應用比不上時下流行的電容式觸控 但實際用的時候,觸控手感上並沒有什麼不舒服或不順暢之處 加上有十字鍵和按鍵的關係,觸控對U板來說並不是主要的操作方式 就像觸控之於NDS和PSV,對操作來說只是輔助(就像三井的左手只是輔助XD) 像我自己玩PSV時,雖然PSV採用最潮的電容式觸控、多點觸控 但實際上還是很習慣以按鍵為主、觸控為輔 系統和遊戲並沒有有太多需要依賴多點觸控的場合 就算有設計多點觸控的場合,大多也覺得非常雞肋 為觸控而觸控(這點也是NDS時代一些設計不佳的遊戲通病) 畢竟遊戲機和掌機原生就具備傳統的十字鍵和按鍵 所以遊戲設計自然還是會以按鍵操控為主、觸控為輔 並不像手機和平板遊戲是原生觸控介面 手機軟體開發者在設計遊戲時,自然會針對觸控優化 像鱷魚洗澡和Angry Bird這種原生觸控遊戲 用觸控自然比十字鍵好用順手。 但手機或平板即便是超靈敏的電容多點觸控 光靠觸控來玩惡靈古堡或NBA2K13 想必讓許多鐵桿玩家都嗤之以鼻吧? 或是玩PSV真三國無雙用按鍵按的正爽時 突然出現QTE要各位把手指移駕到螢幕上狂劃 是有用到很潮的多點觸控沒錯,但好玩嗎? 老任不虧是老店,節省成本的同時,也有在用腦設計遊戲 像新老馬U,玩到現在還沒有必須依賴觸控才能過關的設計 這再次提醒玩家和開發者:遊戲好玩是要靠頭腦用心設計 並不是有了觸控就一定要觸控。 同理,就遊戲設計面來看,高明的遊戲設計者即使只用單點觸控 還是能設計出不同的樂趣。 我自己是從以前早期的Pda,一路玩到iPad,算是對觸控產品小有研究的3C控 既喜歡傳統遊戲、喜歡玩NDS、這幾年也沉迷於射小鳥和幫鱷魚洗澡 真正有在用心設計遊戲的開發者,和真正懂得品嚐遊戲的玩家 並不會執著於科技新舊,管他用手把還是體感、單點還是多點觸控 『遊戲好不好玩』才是聰明的開發者和玩家探究的點。 這邊請大家自問一下:採用單點觸控的節奏天國Gold和應援團好玩嗎? 像節奏天國Gold那要靠筆又敲又滑的微妙操作和獨特手感 是否能靠手指敲擊電容螢幕重現那種爽快呢? 至於硬體好不好玩,就留給喜歡被硬體玩的朋友吧XD 雖然U板和NDS一樣,都是採用低成本、舊科技的電阻式觸控 但以現在的角度重玩NDS,很多純觸控遊戲並不會比較差 像經典的Zoo Keeper,用NDS玩手感超棒 有用手指滑過iOS版就知道,兩者手感差遠了 所以,請讓電容和電阻的優劣回歸到軟體設計、和玩家實際的手感體驗吧。 2.社群功能很有趣,以新老馬U來說 面對掉進孔明陷阱、或被烏龜撞等各種老馬死亡時 畫面上會顯示其他玩家死在同一關的幹譙留言或圖畫 看到這些感同身受的留言,其實非常紓壓啊XD 老馬死太多次的話,系統也會問你要不要留言,既然U板可以手寫 雖然社群裡多數是老外,我還是決定手寫中文:超難的、這關超機車 並寫上英譯,老馬死中文教室就這樣在Miiverse開張了XD 像這類社群應用就跟Facebook做出區隔,每個遊戲都有專屬的Miiverse專區 可以看到世界上不同國家的玩家Mii(目前大多是日本歐美)留言 也有任天堂官方的員工會留言,整體社群互動感覺相當不賴。 每次從其他功能或遊戲中,要回主選單都得不耐的等上十幾秒 害我不得不閉幕養神休息一下,但回到主選單後 會看到一堆Mii爭先恐後跑到廣場上 整個系統畫面和音樂營造非常舒服,很有療癒效果。 也可以放大看看每個Mii的長相、來自何方,還有看看留言記錄 製作過動物之森的老任,現在才開始認真搞更廣的社群應用 經過實際接觸,似乎也能讓人期待起未來的功能和發展。 3.入手前U板看起來非常笨重,感覺不耐久拿 但實際入手後,覺得兩隻手拿起來感覺其實比想像輕多了 而且因為U板有一定的厚度和人體工學曲線 所以跟一般平板比,握感可說是相當舒服 實際坐在椅子和沙發遊玩時,我盯著電視時 雙手和U板很自然是放在大腿上(就像一般用傳統手把一樣) 偶而舉起手看一下觸控螢幕的資訊,這樣用並不會累到哪去。 玩新老馬U和NBA2K13時,因為遊戲本身沒用到雙螢幕功能 所以即使電視沒開,光靠U板也可以正常遊玩 手上的U板儼然成為一台超高性能的大型掌機。 老實說,我只有剛拿到WiiU的前兩天有開電視玩遊戲 之後通通都只看著U板螢幕玩,拎著U板在餐桌上、或窩在沙發上玩 最近天氣冷,也可以窩在房間被窩玩(距離太遠畫面會凍住或消失) 可說是非常有彈性的使用,至於電視就繼續給家人看重播N次甄嬛傳XD WiiU平板其實只是依附在主機的顯示工具、一個延伸的螢幕 實際功能和運算能力跟iPad根本不能比,螢幕解析度也不高 有效距離約離主機十公尺,拿太遠畫面會lag,乍看之下的確相當廢。 U板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背面揚聲器效果出乎意料好,聲音也大聲 老馬吃到香菇的音效會回饋到手上,感覺很爽快。 至於硬體規格不如平板,當我玩到新老馬U和NBA2K13時 關於規格的想法根本一掃而空,看著手上生動的遊戲畫面 實在很難想像畫面是完全由主機端做運算 透過無線,把主機繪製好的畫面即時傳送到手上的螢幕 像新老馬U和NBA2K13這種吃細微操控的遊戲毫無延遲感 讓人覺得這技術真的很威。 雖然iDevice+apple tv的畫面鏡像功能也是很厲害 但畢竟畫面還是靠手機或平板端全力運算壓縮 再以無線傳輸到apple tv解碼回來呈現在電視上 但這樣的方案看影片很OK(因為可以先buffer視頻資料) 但牽涉到一比一即時操控時,還是會有延遲感 尤其玩遊戲時延遲感又更重,偶而還會大lag 以畫面傳輸來看,iDevice和apple tv目前不是WiiU對手 加上WiiU遊戲可以設計成像NDS那樣上下螢幕連動 這點目前iOS也還無法做到。 加上目前根本無法期待平板(尤其是廉價平板) 去呈現家機遊戲的畫面豐富性和精緻度,以新老馬U和NBA2K13來看 畫面表現太生動了,只能賣5美元或只靠廣告的遊戲根本無法比 U板的優勢還有操控,老任配置的十字鍵和按鍵力道和回饋很舒服 當我用U板上的類比桿舒舒服服的操控林書豪漂亮的繞過防守上籃得分.... 嗯,iPad還是用來看視頻網站和漫畫、偶而射射小鳥就好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1.57.59 ※ 編輯: cash35 來自: 114.41.57.59 (01/13 03:02)
HSNUism:我現在都帶著pad進廁所 01/13 12:36
QQnicky:推 01/13 13:11
jeff781212:看來Pad是廁所族福音 太大台掉到一半會卡住的樣子 01/13 15:04
hellobinbin:推,我看我還是等UI改進後再入手好了 01/13 20:44
ayubabbit:幸好wiiU可以當遙控器 所以這麼漫長的等待可以轉電視.. 01/13 22:23
ayubabbit:看pad確定進入遊戲再切過去玩... 01/13 22:24
danadanad:3DS的UI我還是覺得很爛 01/14 10:19
Okadaneko:3DS的UI再怎麼爛至少速度沒有超慢,哪像Wii U.... 01/14 12:59
jeff781212:可惜WiiU遙控器功能好像只適用日產機型的電視 01/14 22:15
Okadaneko:對啊所以我的BenQ電視哭哭,沒辦法用WiiU遙控 01/15 10:14
HSNUism:BenQ超悲的 PS3的影音遙控器也不能對應 害我很想換電視 01/15 12:19
HSNUism:每次看到SHARP的展售處就很心動 01/15 12:20
jeff781212:台灣日產電視好像只剩鴻海牌跟Sony 國際 選擇不多 01/15 21:18
sionxp:用WiiU玩異域神劍 畫面會不會變好???? 01/20 18:02
Shigeru777:不會 用(ry玩比較快... 01/20 19:04
markbex:推詳細心得文 01/22 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