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urmovie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documentary 看板 #1Gg7ZwVp ] 作者: fansss (新天堂樂園) 看板: documentary 標題: [評論] 《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書評 時間: Sun Nov 18 13:58:14 2012 放映週報381期「電影特寫」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period=381 《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書評 文/梁碧茹 1960年代陳耀圻的《劉必稼》引進真實紀錄的概念,影響了1970年代的電視紀錄片 的製作形式。那是一個瓊瑤愛情電影的年代,然而,根據吳念真的回憶,當時由黃 春明等人製作的《芬芳寶島》電視紀錄片中,某集講述瑞山煤礦的故事,因為將平 均所得說多了,結果造成一千多位礦工柔性罷工。(註1)無論是因為電視紀錄片的 社會描寫脫離現實,還是礦工藉此抗議資方剝削,吳念真都感受到影像對社會的影 響力,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紀錄片這個影像類型所肩負的道德與社會期待。 觀賞紀錄片時,觀眾透過紀錄片工作者的攝影機(眼)看盡人生百態與社會景況, 透過他們的美學實驗,體驗到各種面對「真實」的態度。那麼,關於台灣紀錄片工 作者自己的人生呢? 2009年,在蔡崇隆導演的帶領下,一群學生與記錄片工作者一同完成了《愛恨情愁 紀錄片:台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這本紀錄片工會的出版書籍處女作,以 七彩霓虹燈般的鮮豔書封設計,宣告了某種市井草根、多元聲道的態度。書中每篇 訪談開展前,都有一篇採訪者對受訪者以及採訪作業的感想,或是對紀錄片與相關 議題的再思考。由於採訪者各異,文中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採訪風格,而不同受訪者 的回應「氣口」,也透露了導演們的殊異性格。 2012年,林木材以其對紀錄片長期的關注與投入所累積的情感能量,書寫出這本文 體獨特的《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作為紀錄片工會出版的第二本書。作者 選出五組(共六位)導演,透過訪談紀錄的整理,佐以作者對導演與紀錄片產業的 理解,再加上對影片的觀察與反思,寫出這一本溫柔抒情,甚至帶著稍許向紀錄片 工作者致敬意味的作品。書中受訪的導演們生於1970年代左右,成長時所歷經的80 、90年代,是台灣紀錄片蓬勃發展的時期,也是台灣政治、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 年代,本書以紀錄片工作者成長的歷史背景作為時間框架,捕捉了他們與紀錄片相 遇的時刻,以及其作品和台灣社會撞擊出的火花 然而,作者抒情敘述與紀錄交錯的書寫策略,令人在被感動的同時,也對作者與書 寫對象(角色)們之間的關係,產生了一些思考或疑問。作者的寫作客觀與感性交 錯纏綿,在企圖拉出描述與論述距離的同時,字裡行間又盈滿著作者對被敘述者的 相知相惜。書中後記提到了「攝影機鋼筆論」,說明攝影機如同筆一般,導演是作 者,應有自己的風格和觀點。儘管本書寫作風格確實有其動人之處,筆者的疑問在 於:此種風格化的書寫策略下,紀錄片工作者的生命與樣態是否被忠實的呈現?作 者與被書寫者間的關係設定為何?又以何種態度面對眼前的素材?而此法的再現紀 錄片工作者,與以訪談形式為主的文字紀錄,是否能更有力、有效率地呈現紀錄片 景框之外導演的思考與狀態?讀者閱讀時所引發的想像,有多接近那些被描寫的人 、事、時、地、物?而作者對讀者的回應是否抱以某種期待? 如此(再)創作式的紀錄/書寫(甚至帶有些傳記的味道),因為涉及紀錄片工作者 的生命歷程,難免會遭遇上述的問題,而此般再現議題,正也是紀錄片創作本身的 難題。這些問題沒有正解,也無關是非對錯,而是創作者與讀者之間必然的溝通過 程。經由本書所引發的思考,或許可以重新思考過去紀錄片相關文獻的形式,以及 另闢不同論述空間的可能性。 然而,這些提問並未妨礙筆者閱讀過程中的感動。作者對紀錄片的了解、投入、與 熱愛在書中表露無遺。其點評細膩,對於紀錄片的閱讀與理解亦相當精準與深刻。 聞天祥在推薦序中的結語,似乎貼切的捕捉到作者文字間所透露的寫作歷程:「觀 看,感受,同情,啟動。是創作者按下機器開關的步驟,還是觀賞者被作品影響的 階段呢?用文字去紀錄紀錄片工作者,應該也是這樣的吧!」 閱讀《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應該也是這樣的吧。 【註1】胡智銘,《熱情逼人的歐吉桑 吳念真》專訪,中時電子報,2006年二月21日 。電子報連結: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50221/02.htm 《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 策劃: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 作者:林木材 出版:遠流出版公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0876 透過紀錄片的景框,所謂「真實」 是什麼面貌?放棄往往比不放棄更難? 拍出經典作品《無米樂》的莊益增與顏蘭權、戲謔柯賜海荒謬世界的黃信堯、培訓 出無數學員的陳亮丰、綻放著自由姿態的曾文珍、睜眼戳出禽流感真相的李惠仁, 本書以六位中生代台灣紀錄片工作者為對象,透過他們追尋紀錄片的不同取徑與思 考,一窺台灣紀錄片的多元樣貌。 作者參考大量訪談與歷史資料,文體融合傳記、訪談與評論,內容不僅附錄紀錄片 相關大事及導演作品年表,更淺顯地描述出紀錄片的美好與掙扎、意義與哀愁。是 寫作品,寫紀錄片;也是寫人生,寫歷史。本書不只是寫給影迷或紀錄片專業人士 ,更是獻給熱愛生命、熱愛文化的讀者。 -- 電影‧人生‧夢 http://woodlindoc.blogspot.com 歡迎收看「紀工報」! http://docworker.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0.41.240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nsss (211.20.41.240), 時間: 11/18/2012 13: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