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versea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Blog 好讀版: https://medium.com/dimly-lit/how-to-find-jobs-in-uk-chap-concept-8961894f2749 這篇文章的緣起,是三年前我開始籌備的「台灣工程師在英國」(TEiUK) 分享 會。當時活動的投影片一直公開在網路上供大家下載,而我們從 2016 年以來也持續透過 每季一次的分享會,讓更多土生土長的台灣朋友都能獲得站上國際舞台的門票。因為投影 片這個媒介的限制,陸陸續續也總有朋友會來信詢問分享的細節,三年後的現在,我想也 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總結一下我在倫敦的工作經驗了。 ---- 我一直都很想能有出國挑戰的機會,三年前在台灣擔任前端工程師的我,卻一直苦無門路 。我聽過出國留學再拿學生延簽 OPT 是最快的路,但唸書不是當時的我想做的事;也聽 過在外商公司先待幾年再透過海外轉調的方式出國,可惜我當時就職的公司也沒有這個機 會。網路上很多 FAANG[1] 級公司內推的資訊,可是除了簽證的問題,對於自己的實力也 還不是很有把握;也嘗試過直接向海外投履歷,但找到合適的公司職缺已如大海撈針,渺 無音訊的狀況下更無法確知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你, 不知道是否也曾有過一樣的困境? 也許是純粹的幸運,三年後的現在,我已經達成了我的夢想:在倫敦的一家新創公司與擔 任 Engineer Team Lead。在這趟跌跌撞撞的旅程中,也多少有了些折肱心得和大家分享 。這系列的文章會從「倫敦、新創、軟體工程師」的角度出發,不同地區、產業、和職務 的實際情況或有不同,但尋求海外工作的方法多少仍有可以互相借鑑之處,如果你也是正 在尋找出國契機的朋友,特別是專業能力有中上程度但沒有國外求學或工作經驗的朋友, 不妨參考看看。 我也是半路出家的軟體工程師 在來到英國之前,我也有滿多趟出國旅遊的經驗。可是說到超過一個月以上的遊學、留學 、或國際工作經驗,我一個也沒有。但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能在至少三個不同的文化圈 都有兩年以上的生活經驗,像個樂府官一樣採集不同地區的風土故事。這個想要出國活活 而不只是玩玩的念頭,就這麼一直推動著我。 從國立大學的生物科系畢業之後,要達成出國這個夢想的方法也很明確:直接出國留學即 可。但我對於這樣直覺的路產生了懷疑:因為我不知道自己畢業之後要做什麼。繼續念書 當然還是可以念的,但這麼做有意義嗎?碩班或博班畢業之後,我還是得面對相同的問題 。於是我決定改變途徑:先去業界工作,尋求轉調機會,之後再到海外進修 MBA 之類的 課程,也許一樣可以達成在不同國家輪轉的目標。 但天不從人願,退伍之後我並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大學時的朋友於是問我:要一起來創 業嗎?我懷著對自己能力的盲目自信和一點天真的勇氣,下海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事 後回想失敗也是理所當然,但那一年的時間裡,我也被迫學會了寫程式這件事。失業的我 又面臨兩個工作選擇:要維持原始計畫先繼續商務職再出國進修呢,還是要憑著初階的程 式技能轉行再找出國機會呢?我選擇了後者,加入了一家美商在台灣開設的海外工程部門 ,本質上就是俗稱的接案公司;著眼的,還是轉調出國的機會。但在工作了一年之後,我 發現公司其實沒有明確的轉調計畫,於是我又開始思考可能出國的方式。這時剛好在一場 聚會裡,聽到一個朋友告訴我英國打工渡假簽證這件事,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想不到 一試中的。孑然一身地來到英國才真正開始找工作,之後便一直待在一家倫敦的新創公司 ,從天使輪走到 Series B,最後取得公司的贊助簽證續留,一待便是三年。 說這個自己的小故事,是希望讓更多像我一樣抱著出國夢的人明白: - 留學不是出國唯一的路 - 不是只有技術大神才能出國工作 - 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也是有直接挑戰世界的可能的 只要你懂得作出選擇,然後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就行了。 為什麼台灣工程師無法直接前往海外工作? 同樣是離鄉背井,為什麼從台灣尋找海外的工作,不像從台中尋找台北的工作那樣直覺呢 ?我認為關鍵問題有三個: - 沒有工作簽證 - 不知道海外的求職管道和面試重點 - 缺乏外語的溝通能力 根據地區差異,這三個問題的重要程度並不相同。舉例來說: - US: 1 >>> 2 > 3 - London: 1 ~ 2 > 3 - Berlin/Amsterdam: 2 >> 1 > 3 - Australia: 1 > 2 > 3 - Japan: 3 > 2 > 1 - Singapore: 2 > 1 ~ 3 美國沒有簽證的話直接免談。倫敦簽證相對不是最大問題(因為有許多替代方案可以考慮) ,但必須知道怎麼求職和面試會最為有效。柏林和阿姆斯特丹其實完全可以單靠英文,不 會當地語言也能找到工作,但怎麼讓德國和荷蘭的機會找上你需要一點經營2 ;澳洲近年 工作簽證開始緊縮,但對於有工作經驗的軟體工程師而言,仍有很大的機會找到願意贊助 簽證的雇主;日本和新加坡的職缺其實直接從台灣的獵人頭就可以取得機會。 有了這樣的概念之後,便可以根據自己夢想的區域擬定求職策略: 如果目標是美國、澳洲、或英國:取得簽證是最大重點。 如果目標是柏林、阿姆斯特丹、新加坡:讓自己的履歷能夠被當地公司或獵頭看見比較重 要。 如果目標是日本:日文可能會成為是否能站上舞台的重點,特別是排除 Indeed, Line, Rakuten 這類大手企業之後的選項。 到底去哪國工作最好? 如果問起工程師前往海外工作的動機,大概可以歸類為以下四項: 1. 追求更高的收入 2. 追求更好的個人成長機會 (使用最新的技術、在更大量級的舞台上、與世界級的大神一 起創造更大的價值) 3. 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 (更合理的工時、更完善的休假制度、更美好的居住環境品質) 4. 對於特定文化的愛 對於正在台灣科技業奮鬥的軟體工程師,這些或許都能感同身受。而美國作為目前世界軟 體業的中心,很自然會是大多數人直覺的第一選擇。光聽到矽谷工程師起薪 10 萬美金和 10 萬美金貧窮線的傳言[2] ,對比於台北 web 工程師平均不到百萬年薪的收入[3] ,就 讓人躍躍欲試。美國量多且銀彈充足的新創公司也提供了大量適合不同經驗值的職缺,各 種尖端技術的聚會和發佈似乎也都是以美國為核心,台灣關於海外工作的資訊常常也是以 美國為主,在在都強化了「要去就去美國」的想法。 但現實的情況是,台灣工程師要直接前往美國工作並不容易,關鍵問題就在於簽證。如果 沒有可以在美國合法工作的身分,還沒進到面試關就會出局了,和你的實力關係不大。會 有這個限制是因為美國的工作簽證供不應求,以今年為例,H1B (即美國的工作簽證) 名 額僅有 65,000 名,但申請人數高達 190,098 人[4],換句話說即使雇主願意幫你申請簽 證,也只有 38% 的機會能夠成功雇用到你,對於任何公司而言這都是巨大的風險,因此 趨勢 是先確定你有身分再開始進行面試。也因為這個限制,對於想到美國工作的人,常見的作 法有二: 1. 去美國念書「買身分」:去美國念碩士一年,畢業後即可以 OPT 續留美國。若畢業於 STEM 相關科系,OPT 可使用三年[5]。OPT 期間可以進行全職工作,也可以利用這段時 間進行 H1B 或綠卡的申請,取得留在美國工作的權利。 2. 去有海外分公司的美國公司再尋求轉調:先在海外分公司蹲點一年後,再透過 L1 (另 一種美國工作簽證) 轉調回美國。這是美國大公司的標準做法,像 Facebook或Google 這類一線公司對於特別優秀的人才,常常會先將工程師放在歐盟或加拿大辦公室,一年 之後再轉回美國總部。 對於已經在職場上工作的工程師來說,在職涯之中多花一年時間念書可能不是一個容易的 選擇。留學高昂的學費和少工作一年的機會成本相加,至少都是 250 萬台幣的投資,這 對要養家的人而言並不容易。FAANG 級公司雖然願意提供全球機會,職缺仍是僧多粥少, 對於還在培養實力的工程師而言可能難度較高。 除了身分取得困難之外,美國─特別是矽谷—的生活也可能並不如想像般的光鮮亮麗。因 為矽谷是一個區域而非一個單一都會城市,開車通勤和生活的便利性對於習慣於台灣生活 的人常常難以適應。無限休假和彈性遠距工作的福利則常常在巨大的專案壓力下變成看得 到吃不到的雞肋。矽谷十萬年薪貧窮線的傳說也許不是百分之百的事實,但可能真的不比 台北月薪十萬的生活來的闊綽。這些對於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來說—特別是初次到海外工作 的台灣人—也都是必須思考的門檻。 相較之下,前往英國幾乎是「有工作經驗,但無海外經驗的台灣工程師」的最佳選擇。 為什麼英國是初次挑戰海外工作的工程師的好選擇? 選擇英國的原因很單純:因為簽證問題可以解決、因為薪資和生活品質相對平衡、因為工 作機會足夠多元。 1. 簽證問題 如果年紀在 30 歲以下,台灣人都可以申請英國打工渡假簽 (Tier 5 YMS) 前往英國,每 年 1,000 個名額分兩次抽籤[7]。這個簽證的好處是申請方便,除了年齡之外沒有其它前 置條件。申請過了之後就可以獲得 英國兩年的居留機會,期間可以自由選擇任何形式的工作,全職或兼職皆可。雖然申請人 數年年升高,實際的中籤機率缺乏官方數據並不可考 (江湖傳言約在 30% 左右),但沒有 任何門檻的本質仍然讓這條路顯得彌足珍貴。 如果已超過 30 歲,則需要雇主贊助英工作簽證 (Tier 2 General)。 英國工作簽證採取 的是每月抽籤的機制,相較於美國每年一抽的模式,對於雇主雇用失敗的風險較小,這也 是許多大公司選擇英國作為暫置海外工程師的熱門地點的原因。台灣工程師的技術水準在 世界的標準下其實不差,比較吃虧的可能是溝通能力,尤其是以英文溝通的能力。但反過 來說,只要把英文磨練到能流暢溝通的程度,以目前軟體人力市場上需求遠大於供給的趨 勢,要找到願意贊助簽證的雇主並沒有想像中的遙不可及。 對於沒有歐美學歷也沒有國際工作經驗的台灣工程師來說,這兩個管道可以讓你直接無縫 取得航向世界的門票,絕對值得有心站上世界舞台的人試試身手。 更詳細的英國簽證資訊,可以參考之後的《簽證篇》。 2. 薪資水準 倫敦軟體業的薪資水準相較美國來說並不算高,但可能已是美國之外最高的地區之一了。 以 2017 年的數據來說[8],倫敦的薪資水準大略在美國的 60%,歐陸的薪資水準則又是 生活費也十分驚人,所得稅加上健保費大約會佔薪資的 40% 左右,住房和交通費用又常 在薪資的 30% 之譜。如果純就實際可支配所得來說,未必會比台灣年薪百萬的工程師過 得闊綽,但如果願意妥協於歐美的生活習慣 (減少外食盡量自炊、減少紓壓式的購物慾等 ),每個月實際能存下來的錢可能相當於台灣的月薪。 那麼實際的薪資是多少呢?如果是無經驗的新人,倫敦大約只會給出年薪 £26,000-£ 30,000 的區間,約略等於台灣月薪 NTD 26,000-30,000 的生活水準。有一兩年經驗的工 程師,大概可以談到 £30,000-£45,000 之間。從 mid-level 之後,薪資的成長曲線就 會陡升許多,依照產業和談判能力的不同,從 £50,000-£80,000 都是有可能的。要注 意的是英國常常會期待 senior engineer 也是能帶人的主管(people manager),所以 £ 60,000 以上的缺對於英文溝通能力的要求就會大為提高。如果要走純技術的路線,就必 須要技術能達到世界級的水準才有談的可能。 注意這裡討論的薪資是以平均薪資而言,而不是前百分之一的強者的薪資。如果在台灣的 年薪已在 150–200 萬台幣的區間,留在台灣的可支配所得可能還比英國高一些。如果追 求的是絕對的資產累積,先投資 10 萬美元取得美國碩士再想辦法留在美國的科技業仍然 是最好的策略。 3. 生活品質 每個人衡量生活品質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差異。但如果是以工時、特休、生活環境、娛樂、 旅遊等 20–30 歲的族群重視的指標來說,倫敦確實是一個工作和生活相對平衡的城市。 英國一般企業都嚴守每周 40 小時的工時,對於遠端工作和彈性工時的態度也很開放。 新創企業比較多依專案的責任制型的工時,但也通常會有明確的補償機制。 休假部分每年有 20 天可自由使用的給薪休假 (即台灣的特休),另有 8 天的 Bank Holiday (即台灣的國定假日),病假另計。老闆不會對連休過度刁難,國外同事很常會採 取 「二一一」 的年度休假模式 (每年連續休假兩週、一週、一週),這意味著不管你喜 歡的是滑雪還是衝浪,每年都可以享受春夏秋冬的美好而不必擔心假不夠用的問題。對比 於美國常規的 15 天特休或 PTO 的機制[9],和歐陸 30 天起跳的年度休假[10]來說,來 說,英國恰好落在中間的位置。 倫敦作為世界上前三大的都會區,不管是交通、便利性、還是品味都有城市自帶的好處。 24 小時的公車系統,遍佈各區的超市,多元的食材雜貨和各國料理,蓬勃的咖啡和酒吧 地景,相對於紐約之外的美國城市還是比較接近台灣的。更難能可貴的是,33% 的綠地覆 蓋率[11] ,讓你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一個不會過於喧囂的小憩之所。作為世界藝文活動的中 心之一,倫敦各類展覽和表演幾乎等同於全年無休的常態,價格也相對親民:公立博物館 和美術館的常設展全部免費,《悲慘世界》 等知名音樂劇在半價亭也常常可以用 1,000– 2,000 台幣就買到極好的座位,不須搶票。飛往歐陸城市的航班非常密集,羅馬、維也納 、和巴塞隆納大約都在三小時以內的距離,願意搭乘廉價航空的話大概都能找到台幣 1,000–3000 左右的來回票。 當然歐美城市常見的問題倫敦也一個不少。相對骯髒的公共運輸系統、恐攻的威脅、猖獗 的小偷和搶匪、昂貴的外食及娛樂消費、甚至陰鬱的天氣,這些都是長期生活在台灣的人 可能無法適應的。但如果以一般台灣工程師的生活特性來說,這些或許都不會是太重大的 問題。 4. 工作機會 倫敦身在歐陸、金融重鎮、和世界級大都會的特質,讓倫敦的工作機會變得非常多元。一 方面作為跨國企業的歐陸據點所以大公司的工作機會多,另一方面又因為資金充裕和語言 優勢讓新創公司能蓬勃發展,釋出很多新創職缺。和矽谷不同的都市型聚落則讓產業不致 過分其中在純網路服務,比較多科技跨足進現有產業的工作機會,甚至在藝文領域的創新 機會也不少。而金融中心的歷史,則讓 FinTech 和 Blockcchain 相關的新創欣欣向榮。 但不可否認的,寫 Web 和 App 的機會還是遠比寫底層和硬體相關的工作多。這其實是世 界產業發展的趨勢,大型企業如此,新創公司因為初期資源有限,就更容易以低成本、可 以跨平台和易於擴展的技術作為初期選擇。而倫敦作為美國之外世界上最大的新創基地, 不管是資金還是新創團隊數量都非常多,股票和選擇權的獎勵機制也比歐陸健全。職缺多 而供給不足,這就意味著即使只是一個中上水準的工程師,也能夠在勞動市場上槓桿出很 有利的合約。只要在 LinkedIn 和國際的人力平台如 Monster, Indeed, AngelList 上建 立起能見度,很快就會發現獵人頭透過電話和 email 全方位餓虎撲羊式的襲擊。至於怎 麼幫自己建立國際能見度,我會在之後的《履歷篇》說明。 倫敦的工作機會還體現在未來上:他能為你未來的海外職涯打開一扇門。有了英國的工作 經驗之後,歐陸的機會全部都會落入守備範圍之內;如果能順利轉進美國公司在英國的分 部,也有轉調至美國的機會。因為英國的工作經驗對於獵人頭或國外企業的用人主管代表 的是:工作級的英文溝通能力、跨文化的合作能力、和跨區移動的能動性,這三項恰巧都 是在台灣工作的本土工程師在履歷上較難展現的。 簽證問題可以解決、工作與生活相對平衡、還能為未來的海外職涯鋪路,英國確實是對台 灣原生工程師來說最可及的一條蹊徑。 出國之後呢?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出國之後都會一帆風順的找到工作落地生根。關於在海外找工作的方 法,可以參考之後《履歷篇》、《求職篇》的說明。 講到這裡,還沒提到出國該有的心理建設。那些關於缺乏家人朋友的孤獨、語言文化隔閡 帶來的滑稽、和失去便利商店之後的慌亂,在網路上已有很多留學生和打工渡假的分享, 我只能說他們確實存在,但其實沒什麼好提前準備的;畢竟這是所有選擇出國挑戰的人都 必須經歷的挑戰,不需要因為自己有這些負面情緒而感到焦慮,只要別忘記初衷繼續自己 的目標前進即可;如果真的無法適應,也沒什麼值得苛責的,因為你已經嘗試過了。 出國之後我常在想,如果沒有剛好在那場幾年前的聚會裡遇到這位朋友,我是不是還會困 滯在純粹的幻想裡裹足不前?反過來說,如果能讓更多台灣的工程師朋友們知道這樣的訊 息,是不是就能幫助更多有著同樣的夢的人一起前進? 這就是我想組織「台灣工程師在英國」(TEiUK)這個社群和撰寫這系列文章的起點。 我希望能在台灣建立一個有延續性且定期的英國科技圈分享會,提攜人在台灣卻苦無出國 機會的朋友,並且在大家初來乍到英國的時候,能有能互相照應的平台。不需要大,但能 保持工程師們互助合作的開源精神;也許很累,卻能提攜越來越多溫良有志的台灣工程師 。 在國外遇到的台灣朋友選擇出國的理由都不相同:有單純想要出國遊歷的,有為了職涯想 到更大的舞台挑戰的,有想要談段異國戀曲的,也有只想要「逃離鬼島」的。很多出國之 後的人都感嘆回不去了,但更多的人,尤其是和我們同輩的年輕人,都很認真在思考要怎 麼幫助台灣。除了TEiUK (英國),NEX (美國)、德國台灣人求職版(德國)、台灣工程師在 澳洲(澳洲)、WIJ (日本)、台灣人到新加坡(新加坡), 也都有同樣願景的夥伴正在耕耘 這樣的互助圈,一起創造屬於台灣人的未來。 能夠出國工作並不代表比較優越,但我相信如果更多的台灣人有了海外工作的經驗,並且 持續互相幫忙交流的話,我們就能開始推動台灣的質變。因為有了比較,你就更能體會什 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的;因為有了距離,你也更能理解最值得你珍惜的價值是什麼。 那麼不論你最後選擇留在海外或是回到台灣,我們都能一起讓台灣變成更好的地方。 總結一下這篇的重點: 1. 只要你懂得作出選擇,並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即使只有台灣本地的經驗也 有機會出國挑戰。 2. 英國是「有工作經驗,但無海外經驗的台灣工程師」最佳的起步選擇。有決 心挑戰海外的人,趁 30 歲之前抽抽看英國 Tier 5 YMS 吧。 3. 不管最後決定留在海外還是回到台灣,都別忘了提攜身邊的人;我們都有能 力讓台灣變成更好的地方。 後記 工作幾年之後,我也深深感受到職涯上的導師 (mentor) 常常是一個人能否成功進階的關 鍵;這點在國際的環境下尤其如此。但在很多時候,能不能遇到 mentor 全憑運氣。不管 是因為所在的公司或團隊缺乏可以學習的前輩、還是單純因為個性不合而難以為繼,大部 分的人可能都是在跌跌撞撞中獨自摸著石頭過河的。我於是想,如果能有一個跨公司、跨 地域的 mentor 系統,讓 mentor 有機會可以接觸到不同公司的後進,磨練帶人的技巧; mentee 有機會接觸到大約高自己兩三階的前輩,直接針對當下遇到的困境和盲點作討論 ,也許就能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面,擴大台灣人的互助圈。 當然要建立這樣包含兩個群體的平台也會有很多經營平台必然會遇到的問題,但我想只要 能夠確保 mentor-mentee 雙方都有足夠的付出 (commitment),第一步就算是啟動了,且 讓我們試試這個 MVP 看看吧 :) 如果你願意每個月付出三小時的時間,認真參與一段 mentor-mentee 的學習關係,請在 這份表單 (https://goo.gl/forms/7McgN65o89gRMMBc2) 留下你的 LinkedIn 資訊和簡單 背景,我會在審核之後盡快和你聯繫。只要你是已經在工作的台灣人,不管你在世界的哪 個角落,不管是想當 mentor 還是 mentee,都歡迎來共襄盛舉。讓我們一起灌溉這個互 助圈吧。 -------- 現在的我們都還只是種子 但只要大家都願意發芽的話 我們就能創造一片森林 而會呼吸的森林是可以改變環境的 -------- 附註 [1] Facebook, Amazon, Apple, Netflix, Google 這些一線軟體公司的縮寫,在國外財 經或科技媒體上常一起統稱為 “FAANG” (毒牙)。 [2] Amsterdam 的話以 Booking.com 為代表,Berlin 的話較大型的新創如 SoundCloud, Zalendo 也都很願意直接雇用外國人,只要能用英文溝通即可。要注意的 是,純靠英文的機會只在柏林和阿姆斯特丹較多,出了這兩個城市德文和荷語就會變成求 職的基本要求。 [3] 根據 CNBC 的報導,2018 年舊金山四口之家的家戶所得在 $117,400 以下即可稱為 低收入戶。 根據這篇在矽谷工作的工程師的親身觀察,矽谷資工系畢業的新人起薪約為 年薪 $120,000,不含股票獎金 。 [4] 根據台灣知名的人力銀行 104 於 2017 年公布的資料,台灣軟體工程師的月薪平均 約在 50,000 台幣。若在較大的科技廠,薪資加上獎金有可能破百,但仍容易受到產業波 動、部門、和職位的影響。純軟體服務公司的技術職則有「150 萬封頂」的傳說。 [5] 此處係根據美國移民署 2019 H1B 申請結果的最新資料,以碩士以下學歷者作計算。美國 移民署規定,具碩士學位者 H1B 的抽籤有額外名額,先由碩士學歷以上的人抽取 20,000 個名額,再加餘額併入碩士以下學歷申請人,一起抽取另外的 65,000 個名額。 2019 H1B 碩士以上申請人為 95,885 人;碩士以下申請人為 94,213 人。 [6] 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OPT) 是美國希望將美國高等教育培育出的人才留在 美國的一種簽證措施。在美國修完學士或碩士之後,非美國公民可以獲得一年的寬限期留 在美國工作同時轉申請正式的工作簽證。對於特別稀缺的人才,尤其是 STEM Progra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的人,另可延長至三年。關於 OPT 相關的法規詳情,可參考美國移民署的說明。 [7] 英國打工渡假簽每年開放一月及七月兩次抽籤,一月抽出 800 人,七月 200 人。抽 籤手續容易,只要是年紀在 18–30 歲的台灣公民皆可線上申請。詳情可參考「臺英青年 交流計畫申請注意事項公告」。 [8] 根據矽谷知名的軟體業人力媒合平台 Hired.com 於2017年的統計。 [9] Paid Time-Off (PTO) 是一種美國企業常見的勞工「福利」,概念上會把病假、特休 、婚喪育兒假等所有假期合併計算。對於不生病和沒有家累的人也許可以讓實質特休增加 ,但反過來說如果生了一場大病反而可能連一天休假也沒有。對於雇主和勞工而言,皆是 毀譽參半的制度設計。關於 PTO 的討論,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10] 法定特休與國定假日合計:英國為 28 天,德國 29 天,荷蘭 31 天,瑞典 34 天,法國 36 天。台灣 17 天。資料來源:Wikipedia, ”List of minimum annual leave by country”。 [11] 倫敦的公有綠地及公園佔城市面積約為 33%,計入私有綠地的話會更多。對比於歐 洲其他城市,柏林 14.4%,阿姆斯特丹為 13%,巴黎 9.5%,約略可以理解倫敦綠地的廣 袤與舒適感。同場加映:東京 7.5%,台北:3.5%。資料來源:World Cities Culture Foru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versea_Job/M.1541399575.A.316.html ※ 編輯: kavare (180.176.2.4), 11/05/2018 14:33:13 ※ 編輯: kavare (180.176.2.4), 11/05/2018 14:33:25
Mariobrother: 推推 11/05 15:09
zwilling: 令人讚嘆的優質好文!不推不行! 11/05 16:05
AlbertMARU: 推!謝謝分享 11/05 16:27
pizzahut: 推! 11/05 16:32
everdreaming: 特休是法定20天,但很多在23-28左右 11/05 16:49
kuowinni: 推實用分享~~ 11/05 17:26
Jcoolice: 謝謝分享!觀念清楚又實用 11/05 17:37
Fjallravens: 推 11/05 18:09
jlhc: 給推 11/05 18:43
n0641098: 推 11/05 18:47
TAMSHUI: 推!超用心的! 11/05 19:02
LII1201: 推 11/05 19:21
Endlesswintr: 感謝無私分享 11/05 20:19
jason17748: 推推 11/05 20:50
oopsmarcia: 詳細好文推 11/05 21:03
stonylu: 好文推。在英國工作三個多月路過 11/05 21:23
HAKUKE: 推 多謝分享 11/05 21:30
coldman519: 推 感謝分享 11/05 21:48
edwardboy26: 這篇真的了不起! 11/05 23:13
justwennn: 推!佛心分享! 11/05 23:34
wowsong: 推!好文!感謝分享 11/06 00:07
chiataan: 很詳細,谷歌跟蘋果有不少台灣人拿L1去美國,去之前都 11/06 00:35
chiataan: 在大陸或台灣 11/06 00:35
swancloud: 推 11/06 02:01
infinite7: 推! 11/06 02:58
bowin: 再次推好文分享 11/06 03:19
nobodyUSA: 推分享 11/06 04:44
chrono3: 推,真心好文 11/06 04:47
keyut2433: 推推 11/06 05:22
loggist: 推分享 11/06 06:16
aa08666: 條理清楚 推 11/06 10:24
Zymaser: 在英國工作 但對美國簽證/綠卡的了解也很不錯.真的有用 11/06 11:21
Zymaser: 心去比較!! 11/06 11:21
RobertChiu: 推 11/06 11:49
a972celia: 推推 11/06 13:03
miluco: 推用心,不過對於美國留學10萬美金投資/250萬機會成本 11/06 13:07
miluco: 我想並不是適用在所有美國的工科相關碩士.會找學校找科系 11/06 13:08
miluco: 有的成本兩年不用一百萬台幣,但是未來的收入卻遠高於英國 11/06 13:09
miluco: 我真心建議,真的想改變自己生活,改變自己未來,還是來美國 11/06 13:27
miluco: 不要浪費時間繞遠路,或者為了多一點的休假/多一點點的薪水 11/06 13:28
miluco: 在歐洲工作,那並不值得你離鄉背井. 11/06 13:28
miluco: 最後,2019年H1b申請人數是190,098,名額為大學以上學歷 11/06 13:35
miluco: 65,000+ 20,000(美國碩士學歷) 11/06 13:36
感謝 miluco 大指出數據瑕疵,已經在內文中更正。同意您說的,如果目標明確的話 (e.g. 嚮往美國生活、想要更高的財務報酬),那麼不需要繞遠路,直接先做前期投資留學美國即 可。但前往歐洲的朋友確實也可能有自己的目標 (e.g. 特別喜歡英國文化、想趁年輕有更 頻繁的歐陸旅行經驗等),至於那究竟值不值的離鄉背井呢?這真的是每個個體必須自己思 考的問題。 我觀察到大多數台灣朋友的問題不是「沒有選到最佳解」,而是「不知道選擇有哪些」, 這也是為什麼這篇文標題是寫在英國找工作,卻也試著去談談其他可能性的原因。
s105504052: 推詳細好文 受用無窮 11/06 15:33
clinder: 感謝文章 11/06 17:47
mmmaaandy: 推推! 11/06 18:46
aerts: 感謝分享 11/06 23:02
kangta0819: 推 力讓台灣變成更好的地方 11/06 23:50
※ 編輯: kavare (115.82.161.25), 11/07/2018 01:39:10
twbb: 2年100萬的是哪間呀? 我只知道TAMU 11/07 01:48
featheryuu: 各國都有不同的優缺點,並不是薪水最高就最值得去, 11/07 07:43
featheryuu: 而是分析個人喜好和外部環境再評估 11/07 07:43
dodo5566: 推用心分享 11/07 08:28
blablawawa: 推用心! 11/07 10:34
denehs: PTO的註解不是很準確 美國PTO的實際制度各公司還是有所不 11/07 11:12
denehs: 同 比較有良心的都還是有分開的sick days / family care d 11/07 11:12
denehs: ays等 11/07 11:12
miluco: twbb:州立學校很多學費都很低,Iowa state國際學生研究生 11/07 11:57
miluco: 學費一學期是13636,但有很多國際學生都是拿TA,TA就是5638 11/07 12:01
miluco: 四學期學費22552,另外TA還有薪水可以拿,所以很多中國印度 11/07 12:02
miluco: 的學生,基本上念兩年碩士,只要出自己的生活費. 11/07 12:02
miluco: 而Iowa State還不是最划算的. 11/07 12:04
davidlhs: 我在美國,我們是20天的PTO,另外再有sick leaves也付薪 11/07 12:20
davidlhs: 然後會有額外的personal days,但真的要講的話,台灣假 11/07 12:21
davidlhs: 不少,光是春節、中秋、端午等,算起來是蠻多的 11/07 12:21
fushing: 遇到的幾個公司/機構 PTO也會跟你的年資有關 >8,9年通常 11/07 14:51
fushing: 可以再多個4,5天 11/07 14:52
fushing: 除了學費還要考慮學生的就業情況 太鄉村的學校如果不是排 11/07 14:55
fushing: 名前面 畢業後找工作的困難度也高 學校的地緣也很重要 11/07 14:56
twbb: 3Q 11/07 15:28
teeshan: 感謝分享! 11/07 20:05
NOYUYU: 超用心 推一個 11/08 00:49
linlittlehan: 推一個~! 11/08 08:54
hannahpun: 推 11/08 09:12
evafish123: 用心推! 11/08 12:20
zjacky: Push 11/08 19:43
bruce831117: 推好文 11/08 22:55
ppooww: 推~已填報名表 11/09 00:45
miluco: fushing說得沒錯,不過上面說的Iowa State並不是鄉下學校 11/09 10:21
miluco: 某些科系的排名也不錯,前總統李登輝碩士就是在Iowa st念的 11/09 10:21
miluco: 至於美國的PTO,大部分都是15-20天左右,有公司有unlimited 11/09 10:25
miluco: PTO制度,只要主管/project的時程許可,請幾天都ok 11/09 10:26
TDsGrace: 推 11/10 11:34
winterlu: 大推 11/10 18:16
p8p8: 德國的軟體新人起薪沒這麼低耶 約是45到55k這個範圍 11/12 04:35
p8p8: 以歐陸為整體做可能稍嫌失準 11/12 04:36
p8p8: 以歐陸為整體做*比較*可能稍嫌失準 11/12 04:37
p8p8: 感謝分享~目前在德國就業第三年 正在考慮以後去英國發展^^ 11/12 04:40
p8p8: 正在考慮到英國發展(不斷被吃字 ) 11/12 04:49
感謝分享第一手的資訊。在 Glassdoor 查 junior software engineer 的話年薪大概是 35k - 45k 之間,可能太過簡單粗暴了。新人在柏林拿到 50k 以上有聽說但好像真的不 是太常聽到就是,有賴更多德國的朋友補充了 :)
peter5804: 推 11/12 11:24
cswpeter: 大推 11/13 10:02
※ 編輯: kavare (180.176.2.4), 11/18/2018 01:18:46
zhuzii: 推 好人 07/01 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