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almar_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museum 看板 #1Gu-HtEH ]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99827.shtml 【聯合晚報╱林進修】2012.12.30 「歡迎走入偶的世界,同時也走進我的世界。」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司黛 蕊伸出手,表達她對參觀者的歡迎之意時,大多數人都會嚇一大跳,「這個外國人,國語 怎麼說得這麼流利!」 中研院即日起至明年7月31日舉行「偶的世界,偶的魅力」研究專題特展,策展人是美國 來台多年的司黛蕊。由一個外國人策展台灣常見的傳統戲曲人偶及公仔,讓人驚訝又好奇 。 司黛蕊說,她其實和台灣頗有淵源,1998年就曾來台灣學中文,後來為了做研究又多次來 台。取得美國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後,2002年她到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任教,聽到 中研院招聘研究人員,立即來台面試,幸運獲聘為民族所助研究員,一直待到今天。 「我覺得我是個台灣人,這裡就是我的家,我會一直待下去。」司黛蕊說,念大學時,對 男扮女、女扮男的性別反轉議題非常感興趣,歌仔戲又是最常出現性別反轉的戲曲。她原 想到中國大陸研究歌仔戲,但當地傳統戲曲界被壓抑太久,沒人敢和她講話,於是跨海來 台灣。 她發現,台灣歌仔戲是全世界唯一以連續劇在電視播映的中國傳統戲曲,實在太有趣了。 為了深入研究本土歌仔戲,她走訪灣歌仔戲發源地宜蘭,還曾隨著歌仔戲團下鄉表演。後 來也她發覺廟會中除了歌仔戲,常有布袋戲打對台,這引起她極大興趣,又多次走訪霹靂 布袋戲的大本營,和霹靂迷打交道。 她發現,這些超級戲迷都非常喜歡戲裡的角色,甚至還會以布袋戲中的人物為本,親自製 作公仔,還為公仔打扮、說話,甚至帶他們出遊,非常有意思。於是她自己也加入人偶及 公仔的蒐集行列,數目多到自己也數不清。在這些人偶及公仔中,她獨鍾香港設計師 Michael Lau的Gardener系列,人物栩栩如生,科幻中帶點懷舊風格,相當迷人。 司黛蕊表示,華人文化中的人偶既普及又多元。從古到今,偶的形式與功能也不斷擴張, 還常被用來塑造虛擬世界的主要媒介。歷史上常見以偶做為陪葬、玩具、飾品等各種用途 ,在各種宗教膜拜甚至藝術領域,偶也具有重要地位。 即便是現在,偶也拓展到其它種類的社會功能,比如企業吉祥物、政治人物公仔、動漫人 物模型、手機吊飾公仔等,讓偶在生活中扮演更豐富的層次。司黛蕊舉「婆娑之眼」文化 創意公司設計的鄭成功公仔系列為例,Q版化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手牽三隻分別代表荷蘭 時期、清朝及日治時代的劍獅公仔,既有歷史感,造型又相當逗趣,「很有意思」。 這次在中研院民族所凌純聲館一樓展出的上百件人偶及公仔,司黛蕊最喜歡香港公仔。她 說,在全球創意公仔市場中,香港公仔知名度相當高,大部分設計師和學者都同意,香港 創意公仔的始祖非Michael Lau莫屬,他設計的Gardener系列中,每個角色分別代表他在 地下音樂界的朋友,而且每年都以一個主題故事來打造Gardener,也許去年是廚師、今年 是獵人,讓收藏者能融入主人翁的生活裡,一起呼吸及歡笑。 ----- 特展名稱:「偶的世界,偶的魅力」研究專題特展 展 期:2012年10月17日~2013年7月31日 開放時間:每週三、週六,上午9:30至下午16:30 (如遇國定假日休館) 展示地點:臺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特展室 偶的世界,偶的魅力 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3492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220.128.63.106 (01/02 15:42)
BlackWhite55:推~ 01/02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