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推文間隔時間實在太久了:( 乾脆回文吧:) 我的主要著眼點在"動機", 不管你是做任何事情, 在任何領域努力, 我相信, 只要你能做到"卓越", 那一定能有相當可觀的金錢報酬, 但是重點在於"動機", 如果今天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為了金錢, 而沒有強烈的熱情支持, 那很難達到出類拔萃的程度. 自然你的金錢報酬也會隨之減少. 我並不是說金錢不重要, 而是真正能夠達到"卓越"的人, 不會是因為"金錢"這種因素而被驅動, "追求財富"這種熱情太容易被澆熄, 也太容易被滿足了. 真正能達成"卓越"的人, 多半是為了"自我完成", 而物質財富則是附加的價值, 當然, 也不乏許多達到某種程度的自我完成後便逐漸自滿而停步不前, 或著轉而追求金錢享受的例子.(其實, 你文中就有一個鮮明的例子:P) 但是我認為, 驅動他們, 曾經使得他們有某種程度成功的動力, 是為了追求自我實現, 而非追求財富. 反而是財富使得他們迷失了. ※ 引述《vonnewman (灰色腦細胞)》之銘言: : ※ 引述《xajx (aj)》之銘言: : : 其他恕刪, : : 只想對這邊提出點意見, : : 如果今天對你而言你的工作只是工作, : : 那我想你永遠沒辦法在這方面達到出類拔萃. : : 不管任何的工作一定會遇到挫折, : : 只有興趣(或著煽情點的說是熱情)才能支持著我們一再的超越, : : 因此, 只把工作當成工作看待的人, : : 沒辦法一再的突破障礙,並進而成功. : 為什麼我會欣賞王建民的回答 : 主要是因為社會上充斥著太多誇大膨風的言論 : 比如,我們總統到友邦釣著魚 : 都要說成是台灣之光 : 很多產品不過就是個簡單的健康食品或器材 : 都會被誇大是具有什麼神奇功能 : 又搬出學術界某某機構或博士背書 : 何時能讓工作的價值就是工作 : 我倒覺得反而是讓社會回歸尊重工作的一種作法 : 學術研究的價值其實老實說也是被誇大的 : 承認吧...大多數的論文都是沒有人看的 : 論文的最大功用就是讓學生畢業和讓老師升等 : 額外的附加價值就是研究補助與獎勵 : 也許可以提昇人類的知識與生活云云.... : 但是,首要的考量還是糊口飯吃而已 : 學術界的人不願公開承認學術就是工作 : 但是卻斤斤計較著國科會的經費,五年五百億的經費 : 還有版上登出各校SCI/SSCI獎勵 : 也有人覺得SSCI只給三十萬太少 : 如果學術工作是如此崇高 : 論文刊登就是最大的榮耀 : 就是最大的肯定 : 為什麼還要獎勵? : 如果讓國立大學教授只領僅糊口的薪資 : 他們還能有夠有如大的研究動力嗎? : : 不過話說回來, : : 真正成功的人所追求的多半也不是"成功", : : 他所付出的不斷努力 : : 僅僅是追求在某個領域的"滿足"罷了. : : ---- : 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中 : 自我實現是最上層 : 生理需求與心理安全是基礎 : 國立大學的老師大多有著不錯的收入與穩定的收入 : 談到該不該留學或是讀博士 : 自然就以自我實現的觀點考量 : 但是,留學除了語言文化適應,學業的壓力之外 : 留學不要錢呦? : 如果在沒有獎學金的情況之下出去 : 四五年下來是不小的花費 : 投注這些時間與金錢 : 難道不期望拿到學位後相對上在物質生活上能有所回報 : 不該去想想拿到學位後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嗎 : 這點也是應該要讓學生知道的 : 甚至搞不好是最重要的....... : 世界上還是有像Paul Erods那樣的學者 : 一生到處流浪與人合作研究數學 : 死後除了一千六百多篇論文之外 : 幾乎沒有財產 : 不過,這種人終究是少數吧 : 台灣要請國際上的大師講學 : 錢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 : 當然不能認定大師就愛錢 : 可是,當年中研院請李遠哲回來 : 給的至少是李遠哲在美國同等級的待遇 : 至少,金錢在學術大師心中還是有一定份量的 : 大學的獎勵也是分級的 : 諾貝爾獎得主,中研院士是一等級 : 得過國科會傑出獎的是一等級 : 發表過多少SCI/SSCI算是一等級 : 然後才是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 和大聯盟中表現好的球員領高薪不也一樣 : 學術成就的高低和薪水也是有正相關 : 如果學術不是工作,那麼學術成就就是一種光榮 : 何必津津計較薪資呢 : 但是,學術界的現實的確就是如此 : 研究熱情固然是學術研究的動力 : 但是直接金錢的報酬恐怕更實際吧? -- 遵守規則的人才是有獨創性,有個性的人. 憑胡亂的想法是不可能有大發現的. 在遵守規則的研究基礎上,學問才得以進展. 沒有遵守規則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學問上的發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4.157.188
kalen123:對我有趣的觀念,推一下。 11/01 00:47
kalen123:但是前後似乎略有不同,後者的卓越是自我成長,而前者提 11/01 00:48
kalen123:到一定有大量金錢報酬的卓越是必須再具備”推銷”的技能 11/01 00:51
kalen123:,似乎不可混為一談。 11/01 00:52
supergothere: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11/01 01:00
xajx:出發點的不同罷了, 真心想把事情做好的人 才可以把事情做好 11/01 09:30
tsaw:強烈的質疑你的簽名檔....作科學研究的人不輕易講不可能 11/01 10:29
xajx:簽名檔並不是我原創的, 不過我是認為滿有道理的:) 11/01 11:45
richshaker:那是龍櫻的台詞,別太計較 11/01 16:02
Altair:另一觀點: 一生能達卓越者有多少? 多數人為生存而工作罷了 11/01 18:33
giga:好長的推文.. 11/01 20:44
sallyfun:卓越跟金錢不見得直接關係 除非認定有金錢報酬即是卓越 11/02 02:06
UK0607:卓越計畫=金錢計畫 11/02 10:11
llorraine:推樓上 11/02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