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文恕刪 小弟也來分享一下自己對於參加國際研討會的經驗與看法 以研究生的角度來看 參加國際研討會不外乎有幾個目的 1.增廣見聞與拓展人脈 2.練習膽量 3.出國去玩 以下詳述: 1.增廣見聞與拓展人脈 大家都知道 參加國際性的研討會可以有機會能認識與自己相關領域的先進 這當中包括了教授 學生 公司 等等 當遇到了 千萬不要害羞 勇敢的主動去跟對方聊聊 遞張名片 這對於日後要再深造 或是當博士後等等許多狀況都有可能會有助益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自己英文不好而卻步 但我認為這倒無傷大雅 例如可以事先擬好一些向對方自我介紹的稿子 然後把它記熟或背熟 就比較沒有問題了 當然表現出誠懇的態度也是非常的重要 也許對方收了你的名片 事後也就忘了 甚至名片也丟了 但是這種事就有點像亂槍打鳥一樣 總還是會有幾個人會留著名片 或是對你有一點印象 也許哪一天 你因某件事主動與對方聯絡 人家會想起曾經跟你有過一面之緣 另一方面 打過照面後 日後也可以主動的再跟對方聯繫(不論是過節問候或是對他的文章有不懂之處等等) 這會方便許多 2.練習膽量 這部分也可分為許多小項 首先 例如要出國要訂飯店房間等事 個人認為最好是自己動手 這樣能夠讓自己有多一些機會與外國人打交道 也會增加經驗值 很多人出國玩都是跟旅行社 一切豆旅行社安排好 結果出國過很多次沒錯 但卻不會自己搭飛機或轉機 不會自己訂機票 不會自己找旅館 買東西也不會買 講得好聽一點出國很多次增廣見聞 有世界觀 但其實也只不過看過或逛過一些在網路上或書上可以看到圖片的地方而已 另外 關於上台報告方面 小弟實驗室的做法是 老師會要求在出國前先把投影片做好 講稿寫好(然後背起來) 並且在meeting時報告(至少一次) 這樣的方式對於英文不是很好的學生 以及經驗不多的學生來講 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至少稿子背熟了 上台報告時比較不會緊張 也比較不容易出醜 畢竟要在一個下面坐了數十人 甚至上百人的國際會議場合 當中不乏與你領域相關的大師前以英文作簡報 多數人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 表現的可能都不會太好 當然若是經驗比較多了以後 可以不要用背稿子的方式 不過還是必須事先想過報告的內容要怎麼講 怎麼表達 心裡要有一個大概描繪過的底子 據我所知 國內某些教授在自己的實驗室meeting時都要求學生以英文報告 並且要發問或回答問題也是用英文 這是一個不錯的訓練方式 但這麼做的教授好像不是很多就是了 台灣的學生 英文比較弱的地方在於聽與說 能夠有機會出國報告 個人認為千萬要把握機會 聽不懂可以禮貌的請對方再說一次 或是自己嘗試將所理解的部分告知對方看有無錯誤 而且不用擔心講的不好或是發音不標準 老外不會笑你的 試想 老外講中文 講的五音不全 亂七八糟 我們也不會笑人家 因為這牽涉到母語的問題 當然若是能將非自己母語的語言講的很好 是很厲害的 像我從來只有誇讚老外中文講的好 不會笑他講的爛 所以 只管大膽的講 老外一定聽得懂的 況且用說的 不須要文法 隨便講都可以 甚至只要能講出幾個keyword 老外都知道你想要表達的意思 3.玩 這個應該就不用多做解釋了 能夠出國參加研討會 對學生來講 也算是個不錯的福利 記得要抽出些時間去玩一玩喔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19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