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lingon:那我也來打個比方好了, 不同品牌的電腦製造不同, 品管不同 12/11 14:24 → lingon:品質也不同, 所以他們標價不同, 買家對他們的期待也不同 12/11 14:28 → lingon:但不同的品質不能否認這些電腦不是電腦 12/11 14:32 → lingon:相同的學位也一樣,不過就是商品的一種 12/11 14:33 我了解L 大的論點,但不是隨便什麼東西扔到電腦機殼,然後貼個聯強的標誌就可以叫做 電腦的。電腦是有定義的,是一種具有運算能力的機器。判斷一個東西是不是電腦,運算 能力的好壞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台機器究竟有沒有辦法進行運算。 所以現在要釐清的是,究竟什麼叫做研究生。研究生的定義是學習如何做研究的人,畢業 的標準應該在於這個學生究竟會不會做研究。因此,我們應該要了解的是做研究是什麼。 小弟在此斗膽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做研究是對於一個主題,進行系統化的探索,以尋求一個未知問題的答案,或是以 往結論的反證。在步驟上,需要做下列事項: 1.確認這個問題的確是未知的,或是對以往認定的事實提出新假說 這要靠背景文獻考察,這工作完成後應該可以對自己想問的問題做價值判斷。 2.判斷需要什麼樣的資訊以提供這個問題的答案,或是什麼樣的資訊以驗證自己的假說 3.設計一套方法擷取自己所需的資訊 4.解釋自己得到的資訊,對問題提出解答。 文史研究我不清楚,但其他理工相關學科多少都需要統計方法。 5.將自己的研究以某種形式呈現出來(例如文章) 這跟做研究的本質沒有關係,但現在的researcher都得這麼做 我認為一個人會不會做研究,就看他會不會做上面這五件事,做的好不好那是另一回事。 而勤奮、努力、積極等態度則不在考察項目中。每位老師對於這五點當然會有自己的標準 這沒有關係,這正是不同學校的畢業生產生差異之所在(不過我反對老師有雙重標準) 重點是,這些判斷的項目不該被其他條件所取代,例如他努不努力、配合度高不高等等。 回到開頭電腦的比喻,我們判斷一個機器是不是電腦,究竟是看外面的商標? 還是看它有沒有辦法做運算? -- 學習,是不斷地知識解構再重建的一種過程 http://blog.pixnet.net/superal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9.31.67.136
nightcatman:推這篇 12/13 09:49
nightcatman:尤其是倒數第二段 12/13 09:49
neph:真是好文 研究的看法頗有同感 12/13 10:20
bright308:好 12/13 11:26
shaoan:恩恩~ 12/13 12:29
lingon:滿贊同的,但主題原本是討論碩士資格,這五點比較適合博士 12/13 13:53
lingon:不過博士也有不少人作不好以上五件事 12/13 13:55
superalf:嗯嗯,我知道啊。區分碩士與博士的資格其實是門學問 12/13 21:49
superalf:看了這討論串,我是覺得邏輯跳太快了。應該先釐清我們該 12/13 21:52
superalf:檢視哪些項目判斷一個人會不會做研究,再決定在這些項目 12/13 21:58
superalf:的表現到多少有資格拿碩士,到多少才有資格拿博士。就像 12/13 22:02
superalf:測驗一個學生,總不能連測驗什麼科目都不清楚,就吵幾分 12/13 22:03
superalf:才叫做及格吧 12/13 22:04
norris0140:推 12/14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