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因為我對於美國升等方式不熟悉,所以只能就國內升等的遊戲規則提供您參考。 目前國內學制分為一般普通大學與科技大學,這兩個系統是分別列管於教育部的高教司與 技職司。也因為系統不同,升等上也有所差異。一般大學與科技大學都是非常著重於SCI, 以前也都是以SCI當作是升等的標準,但是科技大學很多是由專科升等上來,面臨到研究生 素質不佳,不堪使用等等的因素,況且以往技職體系的教師,並非要培養國家的研究人才 為重心,而是著重於教學,讓工商業界能快速獲得所需人力,當然也使得大多數技職學校 ,整體的核心價值,並非放在研究上,這使得大多數科技大學的教師,在升等上有很大的 難度。為要彌補這個問題,所以在最近這幾年,教育部開放讓科技大學教師,可以用技術 報告升等,目前有不少教師,都是循用這個管道。這也是為何你會看見有些教授,他的SCI 沒幾篇,但是他卻可以順利升等的原因。而技術報告也跟年資有關,年資越長,報告越多 ,如果歷年都有國科會或產學合作,要產出一堆技術報告,沒有太大問題。 但是這個並不適用於高教司體系的,畢竟長久以來,都是用SCI或SSCI當作一個門檻,所 以你如果不擅長寫SCI或SSCI,在這一個體系下,你助理教授要升副教授將會非常困難, 更遑論要升等教授。當然也有學校不會理會所謂的技術報告,例如:台灣科大、北科大、 雲科大等等的學校。也就是你想要送教育部審查,光是校內你就會被檔下來。所以還是要 看每個學校當初訂定時的規定。 另外一值得一談的體制,就是所謂教育部審查跟校內審查(俗稱內審),目前大多數的學校 ,還是必須要送教育部審查,就是經由系、院、校的教評會,三審通過後,將論文著作的 資料,送至教育部,教育部會送至審查委員,由二至三個審查委員(專業領域的大老)來決 定你是否通過。另外的內審學校,目前教育部同意不少家可以執行所謂內部審查,這是因 為教育部為了要減少這個升等的業務負擔,所以讓有教授比例高的學校,可以自行送外審 ,審查資格符合後,只要送教育部核備,就完成升等。遊戲規格當然也是要三審三核,也 就是系的教評會過後,就送外部審查,由二到三個審查委員打成績,通過後就至院教評會 ,教評委員通過後,與一樣要送外審,這樣兩次的外審,就有至少四至六個審查委員所打 的分數,最後校教評會將這些外審委員所打的成績,還有相關著作..等審查資料,進行審 查,校教評會通過後,學校的人事室會將相關資料送教育部核備,順利的話在上下學期的 交界時間點(2月1日或8月1日),就會收到升等的證書(副教授、教授證書)。 這邊你會發現,外審的著作審查委員權利很大,而這些人選,你在提出升等時,可以提供 審查委員參考名單,以及所謂的迴避名單(避免有人會私怨報復)。但是要送給誰,卻不 是你能決定的,也不定是你名單上的,像系所的外審資料,送給誰審查,由系主任或所長 決定,院外審則就是院長決定。當然你如果得罪系所主管或院長,你要升等相對就會很難 ,因為他們會送給他們的好友(大多也是教授),那你的命運大概還沒有審查,就會已經決 定。 另外就是關於SCI多篇是否能升等?我想這個不必然是等號,我所熟悉的朋友,目前就是 屬於內審的一般大學任職,SCI大概將近30篇,累積的IF大概也七十多點,其中大概一半 為第一作者或聯絡人。他也不過是助理教授要升等副教授,但是確有很多憂心的地方, 例如:教學、服務等成績,人家只要一有意見,或許教學、服務成績就會不及格,雖然他 都是100的配合系所活動,教育部計畫書也寫了一堆,但是畢竟沒有接任學校主管,在學校 根本就沒有能見度,也擔心會因此在教學、服務成績上栽跟斗,或在院教評會、校教評會 上,有教評委員如果有意見,那就說不定會出現不通過的情形。反之如果有擔任學校的重 要職務,即使著作資料看起來實在是沒有什麼東西,或許也會出現一面倒支持的情形。教 書前我也是認為實力最重要,教幾年後,才知道人脈更勝研究實力的。 以上為個人淺見,提供您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10.98
marsdaddy:助理教授30篇,那真的是超強!不升等實在說不過去.. 02/24 23:26
ggg12345:敘述詳實,末段稍有點誇大.主管吹噓過頭或得罪他院會反效. 02/24 23:26
pinkfmt:冒昧請問 提升等之後 大約等多久會「放榜」? 02/26 23:25
bzn:推人脈更勝研究實力 02/27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