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ainanuser (南南南)》之銘言: : 博士班的求學時間,如果有心應徵教職工作,大概可以努力的有千里馬、交換學生、國際 : 合作...等等。但是就跟作學術一樣,如果你的假設,到後面不一定能成立時,或許原先的 : 假設就必須要加以修正。 : 這邊我就是想要討論,或許SCI不代表一定能獲得工作,但是一定可以使你的機會增加非常 : 多,因為比較現實的就是國科會計畫,以及這幾年不斷推陳出新的「系所」評鑑。國科會 : 專題計畫是由行政院國科會主導,有很多學門在裡面,問題是經費要如何來分攤?用人數 : 嗎?還是用專利?還是用paper?如果這幾年有投國科會計畫,你就會發現,他不斷的要 : 看你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要看你SCI產出的量,看你的IF值。如果你無法達到前40%(申請 : 人之中),可能就會被刷掉。 : 一旦沒有國科會計畫,你的研究生生涯勢必遭受重創,因為沒有經費之下,要如何再增加 : 研究的產能?只怕是在惡性循環之下,會導致之後大概與國科會計畫絕緣。但是比較嚴重 : 的,其實是關係系所或學校的生存,就是教育部這些年在推的「評鑑」,弄不好的單位, : 連續兩次評鑑不及格,系所就會關掉,老師直接面臨失業。而其中評分的一部份,就是教 : 師研究的部分,不外乎是看國科會計畫通過數、paper數量等等,或許有些人認為,paper : 品質也分好壞,差異非常大,但是對於有些學校,教師大多安逸已久,萬年副教授、助理 : 教授一堆,國科會提過幾次,沒通過後,也懶得再提。一旦面臨評鑑,就會開始慌亂,尤 : 其是私立學校,教師員額沒有設限,變成只好看能不能新聘paper數超多的教師,來拉高 : 整體的平均數。至於品質問題,我想是不存在的,當你非常飢餓時,你是很難還要求,要 : 吃鮑魚、魚翅之類的,就算是一碗陽春麵,你也甘之如飴。 : 如果大環境是這樣,之前談的千里馬、交換學生、國際合作...等,是否真的能列入加分 : 範圍?我想這些在評鑑資料中,大概都無法列入教師研究能量,必須要歸功於你就讀博士 : 班的學校之學生評分部分,因為這個是你博士班的學校,給你出國的機會,故加分是難以 : 加在你要求職的學校上。至於你能不能帶來一些國際合作?我想口說是很難說服審查委員 : 畢竟你要的跟他們的需求,有相當一段的落差。故我想本土博士班,在資源不如外國學校 : 之下,當然很難去挑戰所謂「有難度」的研究,每年國科會就給個兩三百萬,七八個博士 good view 不過, 就我看到國內台大及交大電資系所的資源 真的是不會全輸給美國名校. 就算資源都輸給國外,但是,這可能不會是 應徵教職時所用來解釋很難去挑戰有難度研究 的好理由. 此外,台灣的研究趨勢,也不全是這樣, 多少跟 台灣科技業界走向有點關係. 一個好的研究發展 是需要好的產業來支撐. 然而國內的科技業是否 很多已淪落為代工產業, 也值得大家省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9.13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