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按個人想法,一一回覆如下。 ※ 引述《R2D2 (fluent craps)》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Master_D 看板] : 作者: R2D2 (fluent craps) 看板: Master_D : 標題: [請益] 關於「研究假說」,請問作質化社科研究的同學 : 時間: Thu Jul 16 02:42:57 2009 : 常常在質化的社會科學研究裡,看到「研究假說」這個章節。通常的內容是 : ,給定一個既有的現象,對其影響設立一或數個不同的假說。例如: : *********************** : 給定現象: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 : 假說一:陸客來台、多瞭解台灣,改變他們對台灣的想法; : 假說二:陸客來台,但是因為都在觀光,對台灣社會瞭解有限,所以對台灣 : 的想法沒什麼改變。 : *********************** : 在另外一些例子裡面,也可能沒有假說二,而僅有假說一。 : 我好奇的是: : 一、設立這樣的假說的目的是什麼?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也有一些質化研 : 究並沒有列出這個東西。那麼,要不要設計「研究假說」,是因為研究類型 : 的差異呢,還是因為作者個人的寫作風格不同? 這個問題會牽涉到研究型態的問題。如果是data-driven,強調資料說話, 個人認為不必。但如果是theory-driven,個人認為需要。 但即便如此, 如此的差異並不意味著您不需要針對你的經驗素材提出一套系統性的說法。 當然,您可能會問說那一種寫法比較好? 但這個問題牽涉到的面向很多,舉個例子,如果你按data-driven邏輯撰寫論文, 某種程度上你就不預期你的系統性說法(或稱初探式理論)能有通則性的可能。 但如果是前者則否。 學理上,理論先於經驗存在, 而按理論脈絡所進行的研究測量、資料蒐集等過程, 都是在驗證這個理論說法。 這也是為什麼方法論者普偏主張, 不可在資料蒐集之後再修改理論, 如果被迫必須如此,那麼就必須再蒐集新的資料。 否則,會降低你理論的可否證性。 : 二、我知道量化研究裡面有時要檢定hypothesis,但是感覺又跟質化研究裡 : 的情況不完全一樣。質化研究的「研究假說」跟量化的hypothesis到底是不 : 是同一個東西呢? 按實證主義的角度,是的。 但事實上,部分質化研究,特別是歐陸學者, 在本體論、知識論與目的論就與實證研究有所差異。 如果您談的是實證主義下的質化研究,那的確沒有兩樣。 : 三、我其實已經忘了自己是在哪些研究裡面看到「研究假說」這個詞,但我 : 我在想這會不會跟不同學門論文寫作的慣例有關,所以,能不能請作質化社 : 會科學研究的朋友推文分享一下,您[有/沒有]用這個詞,以及您所屬的學 : 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81.88
R2D2:謝謝! 07/17 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