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通常容易緊張、怯場的人,平常也是不愛發言的人。" 當你平常開會時不習慣發言,上課不習慣問問題,聊天時不習慣發表意見, 自然而然,突然需要講話時,就很容易腦袋空空。 其實這都是可以練習的,多開口就對了。當然,是要思考過的論述。 和朋友聊天時,不要只是聽別人的意見。要強迫自己發表整理過的論述。 上課或開會時也一樣,強迫自己問問題或發表意見。 如果真的很害羞,最起碼,要 "隨時準備好發言。" 久而久之,你講話就會愈來愈有條理,還可以穿插幾句笑話。 你現在是學生可能還好,等到步入職場,你可能會發現, 突如其然會有人請你發言的時候,這時如果你準備的當,絕對是讓人刮目相看。 反之,如果結結巴巴,幾次之後就再也不會有人請你發言了.......。 ※ 引述《lingling (記憶,散在風裡。)》之銘言: : 各位前輩你們好: : 念博班後,一直有一個很深的感觸, : 就是做學術好像不是只有做在電腦前分析資料寫文章, : 是否能表達自己、推銷自己與公開場合論述得體也是非常重要的。 : 因為參加過幾次國內外研討會,觀察了許多外國研究生, : 都覺得在他們身上幾乎找不到「緊張」、「怯場」, : 英語流利自然不在話下。反觀華人研究生甚至教授,在國際研討會的表現, : 語言就已經輸人一截了,自信與台風更是讓台下的人很容易看出破綻。 : 說實在的,其實華人的研究也未必就做得比較差, : 那些外國研究生也有做的很不好的,但是包裝之下, : 有自信與台風就是很好的加分! : 在學校上課與小型報告時也是, : 有些研究生、老師就很頭頭是道,幽默風趣,談笑風生, : 有些研究生(像我啦)就很容易緊張結巴,腦袋空白XD : 更不要說落落大方有自信了。 : 很多時候都覺得很吃虧。 : 因為我覺得自己想講的東西,腦袋裡的東西一旦表現於外後,往往打了2折不止XD : 請問一下前輩,這些表達與推銷自己的能力是否是從事學術關鍵的條件呢。 : 以及,你們是如何訓練自己在國內外的報告、辯論等等, : 能夠展現自信與魅力的? : 謝謝你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142.219
lingling:非常謝謝你的建議 12/16 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