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9年12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E分卷官網公布,中國井岡山大學化學化工 學院講師鐘華和工學院講師劉濤,在該刊發表的70篇論文存在造假現象,決定全數撤銷並 將該校列入黑名單。  在晶體學領域研究逾40年、從1995年起擔任《晶體學報》聯合編輯之一的荷蘭烏德 勒支大學Bijvoet生物分子研究中心教授 Anthony.L.Spek,以原本用於糾錯的程序,檢測 出井岡山大學兩名講師造假行為。  退休的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胡盛志早在12月2日於博客發文指出,撤稿是該雜誌前 所未有的舉措。胡盛志隨後發表《70篇晶體結構報告一次性撤稿的啟示》,指一次撤下70 篇,是國際晶體學報前所未有的嚴厲查處,很可能是科技刊物史上空前絕後。該文引起 14000次點擊,掀起假論文風波。  去年12月30日晚,知名學術打假人士、生物化學博士方舟子語出驚人地說,這充其 量只是實驗數據報告,根本不是論文。一般這種提交在兩三周後就能發表,門檻很低。 SCI(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縮寫)上的文章引用率極低,2007年的影響 因子僅為0.508,2008年又降到0.367。  SCI──當下中國學術界最時髦的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陸知名專家表示,醜 聞的背後,是中國大學對於SCI的極度饑渴。80年代末,南京大學將SCI論文數作為一種評 價體系引入中國大陸。  教授寫SCI論文成百萬富翁  方舟子說,每發一篇文章,教授都可以從學校獲得4000元(人民幣,下同)獎勵。 武漢某學院一位教授,2003年發表65篇SCI論文,每篇被校方獎勵1萬元,共計65萬元。教 授發表論文的速度堪比專欄作家,一篇8000元到10000元獎勵,報酬也超過專欄作家,這 些人該叫SCI百萬富翁。  SCI是美國科學家尤金.加菲爾德(Eugene Garfield)1961年創建的科學論文資料數 據庫,該數據庫不斷擴大,到現在已收錄約9000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術期刊。他首 次在中國公開亮相接受專訪就指出,不能以SCI論文數量評價科研水準,應該運用更科學 的評價標準體系。  院士評選都靠SCI  在南京大學將SCI引入科研評價體系後,各大學紛紛跟進,將SCI與職稱評定、科研 經費等連結,制定相關獎勵政策,逐步演變成SCI崇拜,中國科學工作者的晉升乃至院士 評選,都與SCI掛鉤。  2007年掛牌的井岡山大學,鼓勵教師們發表論文,在《科學》、《自然》上發表1 篇學術論文獎勵10萬元;在該校規定的A類學術刊物上發表1篇學術論文獎勵3000元、B類 獎勵2000元、C類獎勵1000元。  方舟子看來,單一的導向性,必然導致科研人員挖空心思增加自己的SCI論文數, 或一稿多發,或將一篇論文拆成幾篇發表,或專門找一些被SCI收錄、但發表門檻很低的 期刊投稿。  2008年度中國SCI論文數首次突破10萬篇,總數為11.67萬篇,較2007年增加2萬多 篇,占世界9.8%,位列世界第2位,僅次於美國,超越了英、德、日等國家。但平均每篇 被引用5.2次,與世界平均值10.06次相比,只有一半。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2101+112010010500495,00.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0.246.62.10
wts4832:悲哀 01/05 16:59
hercheles:台灣呢? 01/05 17:08
danny789:台灣不是也是用SCI(or SSCI)論文數來評論? 01/05 17:54
ggk:出這種事對期刊影響也很大.... 01/06 05:06
howshou:光用量來算不公平吧,對岸研究所光是一年的入學生,就破百萬 01/06 11:15
TauriCrab:台灣用PR值...算是SCI加權指數吧 01/06 11:17
mabrish:其實真正有問題是這種期刊... 01/07 23:34
DavisX:以個人來講 還有H-index可用 01/08 22:14
whoknowslow:現在marco簡直是大陸人的天下了 (攤手) 01/09 03:09
eveningtin: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1/10 08:33
YSimpson:我想信不只是他,很多論文都有問題,他只是比較衰 01/12 00:10
sneak: 台灣呢? https://daxiv.com 01/06 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