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引述《jubilee (Liang)》之銘言: > 如果文科真的是像前面板友所說,寫了文章都不用知會老師 > 那麼之中的師生關係真是淡薄得令我驚訝.... > (拜託,非戰文,我也只是就自身經驗論述,請不要再用「以管窺天」來扣我帽子) > (話說回來,「以管窺天」「瞎子摸象」也不是壞事,本來每個人的經驗都有侷限) > (找一百個瞎子來摸同一頭象,匯聚結果,不就能畫出象的真正型態?) > (匯聚大家的見解和討論,不就可以得到更完整的看法?這也不就是討論版的目的?) 嗯,我覺得戰文這件事很微妙。 畢竟這句「師生關係真是淡薄得令我驚訝」與其說就自身經驗論述, 而比較接近涉及價值判斷了。 那就很像我說:像理工科那樣每天都要去研究室打卡、還要老闆分派研究方向, 根本就是上司下屬而不是師生嘛~ 不過我想,偶爾當一下瞎子,來試試看告訴這位版友我摸到的象的樣子也不是壞事。 先自我表述一下,我是文科的,而且是中文系的學生, 但以下我的說法決定於我跟我老闆的相處以及我看到的有限樣本的經驗, 並不代表全台灣中文系都是如此。 首先我想,文科的師生關係跟理工科的師生關係或許從一開始就有決定性的不同。 之前常看到一些版友說「博士班不是有考就有上嘛」或者 「考試前要先去跟老師們打招呼」之類的, 但這點在文科的世界其實沒有那麼成立。 我第一次考博班時,平均的錄取率是三到五成,不算很低,但也不到有考有上。 而且似乎沒有人會在考試前先跟老師們打招呼。 即便是考上了,也不會那麼要求你馬上找指導老師, 而是先入學,修個一年課,觀察一下彼此的相處模式,才真的選好指導老師。 至於選老闆的標的,跟理工科或許也有點差異。 首先我們很少會真的跟老闆拿固定的paid,除非老闆的國科會計畫找你當助理; 其次是我們也不用進實驗室每天待著,所以實驗室的風氣也不在我們考慮的範圍內; 最後則是研究領域的問題,以中文系而言,你基本上只要不要想做文學去找做思想的 老師,那只要兩邊談的攏,也不會有人多說什麼。 所以相較於理工科的師生關係,我想文科或許比較接近相親。 不管基於什麼理由而挑到對方,總是要談得來、吃飽飯後還可以聊一下天, 兩邊也同意彼此有發展的可能,這樣才比較有簽好賣身契的可能。 那麼日常的指導關係,有些老師很積極,會幫學生排好時間表, 甚至排每週的meeting時間; 有的老師是你東西寫好給他看一下,然後他給點feedback你再修改; 也有老師就是放牛吃草,你需要時找他,他也不一定會給你協助。 但這也涉及另外一點理工科與文科的不同,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研究領域。 很多時候,老師與學生的研究領域截然不同, 那麼老師能做的,其實就是給予綜論式的指導,細節需要學生自己把握。 另外一個部份,則是paper與學位論文的關係, 據我所知的理工科畢業論文內容,之前多半都會先投國外期刊, 甚至如果先上了好期刊,就有可能提早畢業。(如果老師不留人) 但文科不全然如此,甚至很常見你的學位論文是之前從未發表過的。 (但最近開始流行挑個一兩章投稿的狀況) 換句話說,文科的師生關係,其實取決於兩邊如何看待這段關係。 如果你們調適的結果是不需要給老師看,那也不會有人說你沒禮貌。 (倒是有可能會說你很積極) 但在一些時候,還是有些倫理要遵循,例如用到老師計畫裡的田調結果, 起碼需要在註腳或前言中註明。(但這就是老師該教學生的) 最後,補上一個跟朋友討論過的例子, 據他所說,他老闆認為做研究很像是去已經關燈的電影院裡找位子, 因為很暗,你看得到外圍一圈都坐滿人了,但不確定裡面還有沒有空位, 於是老闆的工作就是告訴你哪邊可能有空位,學生可以試試看, 如果真找到了當然得算老師一份。 但如果用這個比喻,文科有點像去KTV唱歌, 有的包廂大、有的包廂小、有的包廂很熱鬧、有的包廂被閒置, 老師告訴你包廂的生態、教你如何推門進去, 但至於你怎麼搶麥克風、怎麼跟人合唱、怎麼贏過人家, 那就是自己的造化了。 說了那麼多,其實只是要講,每個學科有每個學科運作的規矩, 對我而言雖然我投稿都不告訴老師,但我上了都會跟她講, 也會討論學位論文的方向。 事實上我並不覺得我們的關係很淡薄,甚至更接近母子一點。 希望我提供的這隻象的一部分輪廓,可以讓其他學科的版友多瞭解我們一點XDDD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7.32.190
mjsc:請問A大,那你投的稿有掛上該老師的名字嗎? 01/28 11:23
Amege:咦?當然沒有啊。 01/28 19:36
librawind:推 01/28 20:57
adu:某些文科掛老師名,會被認為還無法獨立研究 01/28 22:45
adu:這是和理工科很不一樣的地方 也沒啥好驚訝的 01/28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