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romax (kromax)》之銘言: : : IF就是影響係數,有個公式可以算, : : 大致上就是總篇數在分母,被引用數在分子。 : : 但這裡面牽涉到兩個問題: : : 各領域的從業人員數量不同,作研究的型態也不一樣。 : : 有些領域期刊的IF平均水準都在 5.0 以上,也有些領域其IF只有 1.0 左右。 : : 這時可以看該領域的ranking,將各領域作各別的比較,而不是僅以IF作唯一的標準。 : : 另一個問題則是我們只知道某期刊的IF, : : 但同一本期刊裡,其文章的引用數還是會有差異的。 : : 前述的600次或1200次,絕不會是來自很多不同的文章, : : 比較可能是由某些文章具有高引用數來撐起這個數字, : : 其他文章還是可能連被引用一次都沒有。 : : 因此即使文章投在IF較低的期刊裡, : : 但如果該篇文章時常被引用,那表示這文章仍是很重要的工作, : : 並不會因為期刊的較低IF而被輕視。 : 這是有見識者所為 不懂得人只會看點數分高下 : (就像味覺白吃 看著米其林吃飯 沒米其林就分不出好壞 或把米之外的歸於不好) : 有時會注意到有些高點數或重要論文會引用一些很老(超過20年以上甚至比你老的) : 或點數很低的論文很有趣 : 這表示這被引論文很原創 很啟發 : 或引用者很用心從老舊東西中看出新玩意 : 讓我們對引用者跟被引用者都感敬意 : : 但不可否認,高IF期刊表示其內刊文章被引用的「密度」較高, : : 的確比較容易曝光或被重視。 : 風潮跟炒作 : : 所以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文章該投到哪裡去, : : 當然首先你得對想投稿的期刊有個初步的認識: : : 我這內容會是這期刊的讀者想看的嗎?他們通常都是刊登哪些類的工作? : : 這是編輯關心的問題,也是投期刊前自己要注意的事情。 : 通常不在乎點數或可以不在乎點數的人才比較注意這點 : 讓自己的東西出現在適當的地方 : 有些歐洲學界會新建立自己的期刊跟美國老牌打對台(如非始於歐陸) : 而歐洲自己本土大老也會想辦法出力支持(本土化??) ^^^^^^^^^^^^^^^^^^^^^^^^^^^^^^^^^^^^^^^^^^^^^^^^^^^^ 這一點在日本實施的很徹底, 日本人很支持他們的期刊IEICE Trans. 在他們眼中IEICE Trans 和 IEEE Trans 是同一級數,算是 Top JNL, 很多日本的大老 他們有能力上世界頂級的CNF, 但是期刊版本只投到IEICE Trans. 會投IEEE JSSC 頂級期刊, 也是邀稿(Invited Paper)才有投。 另外他們的特色是一堆IEICE Trans,沒有投什麼IEEE期刊,一樣是IEEE Fellow。 但是IEICE Trans 在台灣由於IF不高,刊登費又高,所以普遍不討喜。 不過在裡面確實可以看到不少好的研究論文(日本人肥水不漏美國人舔?)。 : (就自己的研究分兩邊投 投美國維持能見度 投歐洲當臺柱撐起一片天) : 這些大老也都會建議徒子徒孫到美國走一趟見識見識 : (私下也會譙美國制度就是) : 但大老自己練出的學生也不差就是 : 只是資本主義比較厲害 比較能榨出人的潛能 : 還有經濟強大軍需強大也是資源重要差異所在 : : 至於期刊好不好投,有些人會把審稿人數當做標準。 : : 畢竟要說服一個人總比說服兩個人容易一點。 : : 但如果你的文章跟該期刊主題接近,有可能是這本期刊讀者感興趣內容, : : 刊你的文章可能會增加該期刊的引用數的話,那投上的機會就會大一些。 : 說到"文章" 又想到一個有趣的東西 "文采" : 讀論文 不知大家會不會注意到 有些"大師"的論文 很有風格 : 通常論文為求上 大家都中規中矩寫減少麻煩 但有些大師會不照規矩 : 但那種不照規矩 讓論文更有特色鮮活 而不"死板"生硬 這也有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5.229.129
liangbi:有志到日本發展可以考慮多投一些 IEICE Trans. 打好關係.. 05/04 20:35
joeism:只是部分原因吧?也有聽過是因為IEICE和IEEE審稿速度的差異 05/04 22:28
liangbi:確實,以日本博士畢業條件只以正式刊登來計算,所以IEICE可 05/05 13:48
liangbi:因為日本的工學博士大多是3年內拿博士,且畢業規定是"刊登" 05/05 13:49
Narcissuss:日本博士感覺很苦 自己人都不願意念了 05/05 18:05
littlest:樓上, 日本博士應該沒有台灣博士苦唷.... 05/05 22:52
littlest:他們少了很多雜事,而且多半都是偏向"執行者"的工作, 05/05 22:53
littlest:而且多半也沒有資格考 05/05 22:53
goldduck:台玩的又苦又沒用 05/06 01:19
pc1234:電視收視率或電影票房可以衡量一個節目或電影之好壞嗎?這 05/06 11:28
pc1234:個道理一般大眾都知道,怎奈只有學術界的人搞不懂... 05/06 11:29
Hadoop:學術界的人怎麼會搞不懂 只不過既得利益者樂在其中裝傻罷了 05/06 11:34
littlest:其實可以...應該?相輔相承, 收視率高 = 獲益高(廣告效益) 05/06 12:18
littlest:高獲益可以用來幫助節目提升品質(除非這些錢被另作他用) 05/06 12:19
littlest:然後會進入一個正向循環... 05/06 12:19
Narcissuss:有人看就是好節目 有人引用就是好paper 05/06 14:10
Narcissuss:花一樣心力的文章 你要投10點還是0.5點的? 05/06 14:40
RASSIS:這又讓我想到最近投的一篇PAPER 丟回來的修改的時候 05/06 15:02
RASSIS:期刊創辦人兼EDITOR本人 洋洋灑灑的在文獻回顧裡面加了 05/06 15:03
RASSIS:40幾篇的他為第一作者或者是第二作者的同期刊文章... 05/06 15:03
RASSIS:看到我都傻眼 有必要搞成這樣嗎 還只給我19頁兼要自己排版 05/06 15:04
RASSIS:光文獻就吃掉我5頁- - 真是好樣的........ 05/06 15:04
kalen123:那樓上有放上去嗎? 05/06 16:17
Narcissuss:遇到這種叫你加文獻上去的 都超爽 上定了 05/06 17:55
pc1234:奧斯卡金像獎或艾美獎的獎項會跟一部電影的票房或電視的收 05/06 21:28
pc1234:視率有正相關嗎?如果沒有的話,為什麼學術界研究績優卻是 05/06 21:29
pc1234:參考IF呢?評審團的角色到哪裡去了? 05/06 21:31
blence:paper的好壞不見得依IF,票房的好壞也不全是得獎,但怎沒相關 05/06 22:24
blence:只要報名獎項之後有入圍甚至獲獎,往往都會在海報上宣揚 05/06 22:25
blence:研究有所發表,不也是伴隨著強調投上那個高IF的期刊? 05/06 22:27
Narcissuss:奧斯卡是安慰獎阿.... 05/06 23:52
RASSIS:又是創辦人又是editor 怎麼可能不放QQ 05/07 00:12
RASSIS:只是對這種衝引用數的作法覺得很無奈 囧 05/07 00:17
pc1234:IF與引用次數是很容易操弄的,很多排名前面的SCI期刊自我引 05/08 13:19
pc1234:用次數都高得嚇人。很多高引用的文章,還不都是同門師兄引 05/08 13:20
pc1234:來引去衝高的。 05/08 13:23
pc1234:要判斷一篇論文的好壞必須要突破IF與引用次數的表象,更深 05/08 13:25
pc1234:入去看撐起這些指標的是那些東東。只是一句:誰有這種宇宙時 05/08 13:27
pc1234:時間? 05/08 13:28
pc1234:就可以否決這種提議。所以就當成遊戲或運動規則玩吧!誰掌 05/08 13:30
pc1234:握到破解規則的妙方誰就贏吧! 05/08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