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ainanuser (南南南)》之銘言: : 待遇低、雜事多已經是常態,而每個學校提出的「卓越博士生獎學金」?這邊有很多四 : 大的博士生,有多少學生領到?比例應該是微乎其微?通常這類獎學金審查,一定跟委 : 員會的投票有關,而副教授跟助理教授,絕對不是這委員會的成員,恐怕連教授都不一 : 定是審查委員,因為委員會名額有限之下,講座教授跟特聘教授通常比較容易被選出? : 最後結果往往變成,研究有一定成果,但不是最傑出的獲選,恰巧選出的這幾位,往往 : 剛好是校內大老的學生?大老們互相投對方的學生一票?投票前有些許默契?總之,每 : 個機制都有狀況,無法盡善盡美,沒有權力者,就只能忍耐?從預期通過的比例上來看 : ,如何能奢望這個較高額的獎助金?(雖然這個金額與業界收入相比,仍差一大截,但 : 已足以讓全職博士生羨慕不已) 博生的待遇, 個人認為主要是來自指導教授的計劃. 某些高額獎學金是存在的, 像校長獎學金, 本系是要經系學術委員會推選, 再經院 校競爭. 不過, 還是以數P為主. 個人常給的建議就是得獎的(含出國發表補助)應該要對全系所辦一次研究成果講解. 目的就是給予榮譽, 並讓其他同學見賢思齊. 這樣做可以嚇阻一些僥倖. 在我們系裡, 講座教授跟特聘教授都有額外待遇, 忙得很. 反正都是 數Paper 得獎, 不用來爭就是該有就有, 所以這些講座特聘都不會來開會, 反而開會的是所長系主任, 來爭取的學生都是所長徒兒較多, 因為情報靈通, 較容易通過. 要求辦成果演講是比 較能普及這些獎助資訊. 現在的學生對獎學金不是那麼渴求, 也不會發生搶奪而相互告狀, 先下手為強的事. 至少, 像底下的例就很少再發生. 以前, 有人讀研究所的時代寧願擔任專職助教(月薪 800, 1970), 講師(月薪 5000, 1974). 被罰延長修業年限, 依靠辛苦帶課所得過活. 因其成績一向不錯(早期助教要 求畢業前三名), 雖然生活實際困窮, 卻因身份特殊難有證明, 故寧願去任助教, 不 必靠獎助金過活. 可能同學間為了搶獎助學金, 因其外表實在是窮, 幾乎每次都被同 學黑函波及. 都被先告狀說其兼任教職還企圖申請獎助學金(人窮相嘛), 搶獎學金的 聰明人會來個先下手為強, 先做預防性排除. 現在, 這種狀況已經沒聽見了. 應該是沒惡性競爭到此地步. 大老學生相互掛名, 有利數P勝出, 但得獎要求公開演講或展示, 就得戒懼謹慎. : 話說回來,無論是全職學生或產業界菁英想要進修,會選擇念博士班的目的,通常都是 : 為了畢業後的教職夢?或許少數是要了在產業界有更好的發展,但多數仍是想要一圓教 : 職的夢想?是啊!為了「夢想」人們可以忍受種種處境,咬緊牙根的生活下去,只是為 : 了有朝一日夢想成真。所以即使臺灣的博士生要包山包海?即使獎助學金微薄的無法生 : 活?為了夢想,在可以賺錢工作的年齡(四大理工系所,大概一年至少百萬),卻在實驗 : 室裡苦苦等待,畢業夢想實現的教職曙光?但教職夢想成真的機會多高? 以前的人碩士畢業去業界待遇至少是講師薪水的2~4倍以上, 想再唸博的少之又少. 倒是國外唸博回來的, 都是以歸國學人身份給宿舍直接聘為教授(可先聘再升), 主 要就是缺高學歷者. 是這種優惠的特別禮遇, 才讓很多人出國唸博. : 但教職的缺額,隨著少子化的腳步,一年比一年緊縮,但教職應徵者,卻一年比一年多 : ,尤其是五年五百億已經實施這八年,學校有經費聘請來大量的博士後名額,這些數量 : 驚人的博士後名額中,除了想撐完國防役的外,多數都是為了教職工作,要去產業界的 : ,早早就離開去賺大錢了。也因為這麼多的博士後,每年都反覆的丟履歷表,造成每年 : 教職應徵時,人數一年比一年多,條件一年比一年高。直到現在前端的私立科大門檻, : 快要與前幾年的中後段國立差不多,而每個學校的趨勢,都是門檻一年比一年高.... : 教職工作如果是在十個人中勝出(10%),或許不難。但如今連私立科大開缺,都出現百 : 人(1%)應徵的盛況時。有多少博士生在念博士班時,覺得自己可以勝過百名研究者?自 : 己是百中選一的強者?我自己舉手承認,當初博士畢業後的教職機會,私立科大或大學 : 約是3-10%的錄取率,國立學校也還在2%上下。如今連私立科大都出現百中選一的強者 : ,我實在是自嘆不如,即使回到當年,恐怕連面試的機會都難。 早期的土博要畢業很難, 因為只有少數博士有資格指導, 一般教師幾乎都缺博士學歷 對土博畢業都有其意見, 所以畢業時除了校內校外口試, 還要另加一場教育部辦的口 試. 畢業證書是教育部發的. 那時代的土博都是要達到理論創新, 實作成果展現才能 令人服氣. 後來為了加快培育人才, 就制定修業年限, 各校為了加速就以數P做為畢 業的條件, 同時大量裁撤助教, 研究員, 技術教師 改為由研究生替代以便塞進畢業 生, 最大的變化就是專科升科大, 並擴充普大, 就是因應數P造博的量產. 早期的土博都以帶領出一片新產業為榮, 造成土博有利產業升級的印象, 但數P量產 後不僅質變, 連帶把研究所研究與教學的支撐技術人力都弄不見了, 更嚴重的是這 個現象已變成像神話般的假象, 連帶地連技職科大都變成數PhD數P的打高空. 這就影響產業轉型的後果. 早期的土博能拉拔產業, 但也帶來產業對政府教育/研究 系統的依賴, 而新造的數P博又被產業經濟不振限縮高教職缺所逼, 帶來更遠離台灣 產業的高端研究, 整個情況與規劃都與現實產生脫離, 對講求實事求是的研究探知實 在是一大諷刺. 但實況總會水落石出帶來正確的轉機. 再怎麼說, 這麼多的博士都是國家精英, 台灣的舞台需要更新改正, 但世界的舞台 還是有的. 任何量產的行為都會面臨"生產過剩", 但做為人才的人, 本就以稀為貴, 數P面臨不稀奇, 當然就會轉變為做出產業成果為貴. 所謂高階人才, 當然就是見招 拆招, 能文能武, 那裡有需要就會那裡有供應. 高學歷者本就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 要高過別人, 這是不變的現實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4.139
tainanuser:推! 06/28 14:27
CarloL:大推. 講得很精闢. 我這輩有很多很強的土博. 06/28 21:26
lingon:講得太棒了, 一針見血 06/28 22:33
oax:推 06/29 00:30
isaacc:推!阿二樓我跟妳算同輩嗎? 呵呵~ 06/29 07:39
CarloL:哈哈. 樓上的, 算是吧. 06/29 12:38